黄文倩
摘要:音乐审美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每一个成长阶段,音乐鉴赏教学作为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模块,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增强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审美教育在高中音乐鉴赏课堂中尤为凸显,通过对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阐释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导向,提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音乐 鉴赏课 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7-0162-03
一、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一)音乐与审美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①。美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做好美育工作是关乎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问题的大事,也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中,提出了“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②的重要理念,凸显了音乐的审美价值,强调高中生在音乐中所获得的情感体验,提到音乐教育,一定离不开“审美”二字,音乐教育和审美的关系可以说互为影响,密不可分的。此外,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现阶段关于审美教育的基本理念与我国传统的音乐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音乐的教育方面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深刻的揭示了音乐的教育功能,并认为音乐是人的修养所达到的最高境界,还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认为音乐是教育的最好手段。到了近代,著名教育家、美学家蔡元培将美育定义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情感为目的者也”。他认为美育应当以陶冶人的情感,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于艺术美的体验和鉴赏能力,从而实现陶冶情感的目的。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审美教育意义深远。
音乐鉴赏是高中音乐课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丰富情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缓解学生的升学压力。开设音乐鉴赏课,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的“美”并培养良好情操,涵养美感,健全人格。因此,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突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
(二)审美教育的内涵
音乐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它具有特殊性。学生对于旋律、节奏、和声、曲式结构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学习是不可或缺的。在认识音乐的层面上,高中生其实早就懂得了一些音乐的学习技巧和学习方法,但是他们对于音乐的认知较为浅显,常是感性的去认识音乐,“好听”我就听,“不好听”就不听,无法体会音乐的真正的“美”。为了更好地实施审美教育,我们不能只关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聚焦音乐的精神内涵对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影响。因此,深化高中生音乐审美认知尤其重要,老师可以使学生在直观感受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理解,也就是要在感受作品音乐基本要素的基礎上进行理解及思考,体会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色,同时还包含对社会历史、时代精神、文化民俗的理解等,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传统的音乐老师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学方式单一,常常只注重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授,而这通常会使学生感受不到音乐所带来的那份乐趣。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应当确立合理的教学策略,增加学生的音乐欣赏机会,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这也对现阶段的高中音乐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艺术审美,领悟作品蕴含的丰富内涵,只有当老师自己亲身感受了音乐的“美”,才会在音乐教学中运用更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音乐中的乐趣。
“音乐鉴赏教学是培育学生音乐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的重要途径”③。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让学生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使他们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了解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并能够从灵魂深处真正地体会到艺术作品的深刻内涵,实现与艺术家的心灵沟通,从而更深层次地领会作曲家的创作深度,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
二、高中音乐鉴赏教学的审美导向
(一)音乐的形式美与内容美
为了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审美品味,老师应选取具有高度艺术性和音乐美感的经典作品教授给学生,这些作品耐人寻味,表现出的精神内涵更是值得人们深思,对于一个好的音乐作品而言,音乐形式与音乐内容应当是和谐统一的。音乐的形式美是感性存在的形式因素,它是艺术作品所呈现的美感之一,也是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如我们在欣赏一首歌曲时,最先感受到的是其旋律、伴奏等音响形式,因此,音乐形式是有十分严格的审美标准的。在音乐作品当中,音乐的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若没有美的形式便无所谓音乐美的内容。音乐形式如同音乐的骨骼,而音乐内容是音乐的灵魂所在,所谓音乐内容,指的是音乐作品在音乐形式的表现基础上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和深层情感。它是听众在欣赏音乐时能够感受到作曲家的创作精神所在,或是基于自己的艺术审美水平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对音乐作品的体验。例如,音乐作品表达欢乐的内容时,通常会使用短促而又跳跃的音符,速度较快,使听众产生愉悦之情。当作品表达悲伤的内容,通常会大量运用下行的音调,速度较为缓慢,能使听众产生悲伤的情绪,当人们处于悲伤的情绪当中,外在形象呈现出灰暗的感觉。由此可见,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是相互作用的。
然而,音乐的形式与内容所表现的美感,它是基于听众的审美经验,高中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作品听觉经验,不可否认的是高中生对听觉的审美已经具备了感性认知与理性认知,但是他们对这种认知还处于一种浅显的状态。因此,高中音乐老师需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与认知,不断帮助学生积累这些优秀音乐作品的听觉经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二)审美心理因素
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形成具有复杂性,由多种因素组成,如社会历史、文化习俗、民族特色、自我认知等,同时与其审美需求与审美感知力也是密切相关的。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来加强学生音乐审美的感知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心理状态,这对高中生音乐审美心理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然,这种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需要老师利用多种教学策略进行心理引导,开展丰富的音乐审美活动,努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心理感知能力。
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音乐课堂中来,可以通过介绍作品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并进行适当的心理暗示,激发学生进行艺术想象,使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音乐情境,从而不断发展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例如学校组织合唱比赛时,选取节奏鲜明、铿锵有力且积极健康的爱国曲目,引导学生对祖国成长的艰辛历程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同时利用轮唱、齐唱等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深刻展现歌曲所传递的画面与情感,并唤起高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审美教育过程中,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音乐作品鉴赏讨论活动,帮助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与理解,老师首先选取作品并设定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需深入了解作品,通过多方面的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然后由各组代表谈一谈他们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对作品的基本结构、风格特征等方面加以分析,最后,老师进行总结和补充。借助音乐作品鉴赏讨论活动能够提升高中生的思维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让音乐学习成为一种积极主动的自发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提升审美感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聆听音乐正是鉴赏音乐和感知音乐的必要前提,高中音乐老师应当重视聆听的重要作用。比如,老师通过介绍各民族独具特色的特征性节奏或是旋律音调,并让学生聆听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曲目,增强学生对于不同音乐文化的审美感知。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老师通常忽略了聆听的练习,师生之间缺乏情感的交流和音乐碰撞。聆听能够帮助学生熟悉音乐作品的旋律和节奏,感受作品的情绪和情感,这对集体演唱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如,我们进行二声部合唱时,运用聆听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合唱时所产生的的和声美,从而领会合唱的艺术魅力。由于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对聆听的方式未引起重视,导致了我们的高中音乐课存在一些的教学失误,老师应当及时纠正,学习多种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聆听有效性,提高音乐文化修养。在有效聆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节奏、旋律、和声等音乐要素能作出正确的心理反应,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学生从内心迸发出学习音乐的热情,大大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二)注重审美想象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聆听艺术,对于音乐的理解没有标准的答案,学生在鉴赏音乐的过程中会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同时每个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知是有区别的,它基于不同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审美价值观,因而,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实现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以《渴望春天》这首钢琴曲为例,老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对春天进行想象,让学生们在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美,同时让学生尝试着把他们脑海中的春天描述出来,然后反复欣赏这首乐曲,让学生伴随着老师琴声进入春意盎然的情境当中,启迪学生去发现和探索音乐艺术的美,从而实现陶冶情操、提高音乐审美的教学目标;又如,老师在教授《江南春色》这一堂欣赏课时,学生会感受春回大地、万物争春的景象,这时候可以启发学生这首音乐作品在描绘出春天景色秀美的江南春景的同时,还反映了人们对江南美景的向往与热爱之情。该曲运用了加花變奏、节奏对比等多种手法,使乐曲音乐风格欢快活泼,旋律优美而动听,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以及美好的意境,具有浓厚的地方音乐特色,这是一首描述性很强的乐曲,为学生的想象空间做了很好的铺垫,启发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审美经验结合起来,从而对作品呈现出的意境发挥自己的想象。在音乐鉴赏教学中,要不断发展学生的审美想象,让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并敢于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当然音乐想象也是受到一定条件制约的,想象是自由的,但却不是随意的,我们不能脱离原作品艺术形象的基本范畴,审美想象活动应在主客观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中进行。
(三)参与审美体验
“艺术来自于体验,并且就是体验的表现。艺术因体验的激情性,而显示出悲、欢、苦、乐。因体验的原生性而无保留地袒露出诗人心灵中的每一纹波澜,每一阵战栗,每一份虔诚”。④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中,审美体验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环节,老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地位,帮助学生参与到音乐的审美体验当中。审美体验最重要的环节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通过一些音乐游戏或者音乐创编活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音乐探索。如在教授《走进古琴》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了解古琴的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并讲述古琴的相关故事,从而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丰富内涵;其次老师将古琴直接搬进课堂上,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一传统乐器,并介绍古琴的形制,同时让学生上前观察古琴的构造同时聆听和感受古琴的音色;再次让学生欣赏古琴名曲,让学生领会音乐的内涵,同时带学生了解古琴不同的演奏方式,进一步感受其丰富的艺术效果;最后老师还可以展开多种音乐活动,如为古琴曲配以诗词,由学生朗诵,老师配乐,或者带学生学习琴歌,介绍琴歌独具特色的演唱方法,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学生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参与了音乐的审美体验,因此对古琴的音色特征、演奏方式等记忆深刻,学生真正得参与音乐的审美体验,不断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同时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也会越来越清晰。
四、结语
审美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中音乐鉴赏课是实施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甄别音乐,应选择中外音乐宝库中的经典作品,从而唤起学生的审美渴望,帮助学生欣赏美的音乐,并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将提升审美感知、注重审美想象,参与审美体验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三大元素,以此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操,实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1-25.
[2]王岳川.艺术本体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141.
[3]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51.
[4]田耀农,宋燕燕.深度音乐审美教学法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8:13.
[5]刘玥璇.音乐审美心理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8年.
[6]资利萍.《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学科核心素养产生的背景、释义分析及其课程实施[J].中国音乐,2018(05):178-184.
[7]夏燕靖.寻找美育抓手,以课程实施美育[J].美育学刊,2020(06):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