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秋霞 雷雨虹
[摘 要] 特殊教育面向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对特殊教育学校和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我国非常重视特殊教育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认真分析汕尾市特殊教育现状,不断改进汕尾市特殊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汕尾市5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走访实地调研,围绕建校历史、生源师资情况、设施设备投入情况、特殊教育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等方面对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及教师进行访谈。主要论述汕尾市特殊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相应地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进一步提升汕尾市特殊教育质量,让越来越多的残障学生可以接受更优质的教育。
[关 键 词] 特殊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对策探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07-0036-02
近年来,国家对特殊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先后提出了《2014—2016年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和《2017—2020年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此前整个汕尾市只有2所特殊教育学校,《2014—2016年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提出之后,汕尾市新建了3所特殊教育学校,响应国家每30万人口需有1所特殊教育学校的政策。与珠三角地区特殊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相比较,汕尾市特殊教育发展相对滞后。笔者走访了汕尾市5所特殊教育学校(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陆丰市特殊教育学校、陆河县特殊教育学校、海丰县特殊教育学校、汕尾市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设施、生源情况、课程设置、师资结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等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和访谈,希望进一步提升汕尾市特殊教育质量,尤其是课程实践教学质量,让越来越多残障学生可以接受更优质的教育。本文首先根据调查和访谈材料分析汕尾市特殊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现状,并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汕尾市特殊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现状
(一)师资力量有待加强
在特殊教育学校,专业的特教老师是落实各项教育工作的主力军。但在实际情况中,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在师资力量方面仍然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在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专业的特教老师数量不够,有些教师只是普通师范专业毕业,无法达到特教老师的标准(详见表1)。从表1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除了陆丰特殊教育学校,其他学校教师总数都不超过50人,按照国家1:2.5到1:3的师生比例标准,部分特校师生比例严重不达标。特教专业的教师比例除新建的汕尾市城区特殊教育学校占71%,其他4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教专业教师比例都偏低,其中陆河特校特教专业教师所占比例最低,才不到0.09%。当前,导致特教老师数量不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目前我国培育特教老师的院校并不多。再比如说,有些学生对特教老师这个职业不够了解,缺乏职业认同,即使毕业了也不愿意从事特教相关工作。另一方面,在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有些特教老师的质量不高。这种质量不高,突出表现在学习精神、综合素养上。比如说,有些特教老师不善于使用新兴的教学工具,无法给学生带来多样化的教学。再比如说,有些特教老师虽然专业能力没问题,资历也很丰富,但对学生缺乏耐心,对工作缺乏责任感。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与教师的学习精神、综合素养有很大的关系。
(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特殊教育面向的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身心缺陷。面对不同类型的身心缺陷,汕尾市的5所特殊教育学校目前采取的是大班统一教学,显得有些单一。具体来说:(1)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忽略学生的差异性,不利于大部分学生的知识理解、知识消化,会给那些跟不上的学生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2)基于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有些学校虽然想开展个别化教育,但缺乏个别化教育的经验和能力。这种经验和能力上的不足,主要与学校师资力量有关。开展个别化教育,需要更多专业的特教老师,也需要更先进的管理体系。
(三)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有利于提高残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效。目前,汕尾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有些学校还没有完善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没有合理划分专业课、艺术课、康复课的比重,很容易出现课程比例失调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学校虽然也开设艺术类课程,比如舞蹈、美术、陶艺、武术、柔道等,但是学校师资不足、课程众多,导致很多课程虽然开设了,但是根本没办法开课。学校需要与校外的一些培训机构合作。由于外来力量的介入,在开设艺术类课程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培训机构突然中止合作、培训机构开展的课程质量不高、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安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影响艺术类课程的顺利进行(详见表2)。
课程设置种类繁多,且教学方面无法达到一对一,大部分课程都是通过和培训机构购买课程,学生实际专注学习的时间短,效率整体不高。
二、汕尾市特殊教育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
(一)基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汕尾市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可以从这些方面加以改进:一方面,合理地补充专业的特教老师,减轻在职教师的压力,让每一个特教老师都可以科学地安排教学进度,给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教学。为了更好地充实特教老师队伍,对口的人才输出机构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中大专院校开设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精准特教人才。除此之外,在特教人才培养工作中,要融入思政内涵,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让更多师范生感受到特教职业的荣誉和自豪。另一方面,高度重视特教老师的质量,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培育特教老师的学习精神、综合素养。在特教老师“选拔环节”,学校可以基于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从师德师风、育人情懷、专业知识、管理能力、学习精神等方面,严格把关特教老师选拔流程。在特教老师后期的“培训环节”,学校可以建立长效培训机制,组织特教老师定期进行培训、学习。例如,学校内部的研讨会、学校外部的交流会、全国范围内的评选活动、全国范围内的公开课展示活动等,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二)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优化当前教学模式
为了更好地优化汕尾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模式,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实践:一方面,除了要不断提升大班统一教学的质量,还要积极探究“小班教学”“一对一教学”的创新模式,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另一方面,基于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学校要提高个别化教育的能力。具体来说,学校可以通过这几种模式缓解师资紧缺问题,加快推进个别化教育进程:(1)共同主教。基于协同育人理念,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充分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由不同课程的教师协同配合,共同完成教学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关联,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习成效。(2)主教+助教。在主教完成教学活动后,助教以辅导的形式,针对学生的提问、疑惑,进行辅助性解答。(3)主教+嘉宾。嘉宾指的是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的志愿者、家长等。在主教完成教学活动后,嘉宾可以进行补充,并与学生一起完成反馈、评价活动。
(三)打造特殊教育金课体系,合理设置课程结构
在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打造特殊教育金課体系。在汕尾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更好地设置当前的课程体系?具体来说,一方面,特殊教育学校要建立完善的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合理划分专业课、艺术课、康复课,打造“专业课+艺术课+康复课”的金课体系。尤其在艺术类课程的设置上,学校要给学生创造更多接触艺术、学习艺术的机会,通过艺术课程的熏陶,促进残障学生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另一方面,特殊教育学校要加强自身的教学实力。对于艺术类课程,例如绘画课、钢琴课、陶艺课等,学校要坚持“开发+合作”的双轨并行发展路线,既要重视学校自身的课程开发,也要逐步完善与校外机构的合作计划,要避免过分依赖校外培训机构,也要避免校外培训机构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总体来说,在汕尾市的特殊教育学校,艺术类课程是拉近师生距离的重要课程,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引起学校高度重视。
残障学生和其他学生一样,都拥有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汕尾市的特殊教育学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师资力量、教学模式、课程设置等方面的问题,还要高度重视残障学生的心理需求,用心呵护每一位残障学生的成长。只有以“学生需求”为根本出发点,才能更好地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斌.“双高计划”多维度提升高职教育发展质量[J].现代教育管理,2019(6):96-100.
[2]张春平.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背景、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2019(7):30-33.
[3]邓猛,赵泓.新时期我国融合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J].残疾人研究,2019(1):12-18.
[4]晁红侠.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研究[J].才智,2018(4):96,98.
[5]王环.高职院校分类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以卓越技能人才培养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8(6):1-4.
[6]朱广其.复合型技能人才跨专业协同培养模式:理论、现状与建议[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4):36-37.
[7]马树超,郭文富.高职教育深化产教融合的经验、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8(4):58-61.
[8]时艳芳,吕晓炜.教育见习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影响及优化策略:以Z学院为例[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8,34(4):100-104.
编辑 原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