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自从有了二胎言宝,我经常会听见这样的话——儿女双全,真幸福。可养儿如穿鞋,孩子是否“表里如一”,醒着是不是和睡着一样是天使,真的只有自己知道。
言宝两周歲那一年,我们带他回老家,见到农村的鸡、鸭,他不是兴奋,而是一脸愁容,躲在我的身后,大声叫唤:“怕,怕。”他手足无措的样子,逗得亲戚们哈哈大笑。听见别人取笑,他的坏情绪立刻上来了,把手中的玩具扔在地上,两手插着腰,生气地说:“你们再笑话我,我就把你们打死。”
小叔子家的孩子,很快就和老家的孩子们打成一片,玩得不亦乐乎。可言宝一都缠着我,拉着我的衣角,怎么都不肯出去玩。吃饭前,看他不肯洗手,我训斥了两句,他瞬间就红了眼眶,开始抹眼泪。晚上,亲戚铺好了床铺,他却倔强地站在门口,任性地说:“我要回家,我不睡这里。”为了安抚他睡觉,我几乎是黔驴技穷。
在亲戚们的眼里,言宝是一个爱生气、胆小、内向、爱哭以及不讲礼貌的孩子,并认准是我太“娇惯”他,把他养得“太娇气”了。
言宝被贴上这些标签,说实在的,我心里也很难过。作为一个老母亲,每天看儿子无数次生气,无数次哭闹,我简直是心力交瘁。可是,我还得努力装出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要不然就会被追问:“妈妈,你是不是不开心了?”
为了发泄情绪,我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细数言宝的各种“罪行”。一个从事幼儿工作的朋友看了后一语道破——言宝是一个高敏感儿童。
美国心理学家伊莱恩·阿伦在《天生敏感》一书中给了“高敏感儿童”很好的诠释:高度敏感的个体富有同情心,更聪明、敏锐和富有创造力,比一般孩子更关注他们周围的环境,做事习惯三思后行,谨慎使得他们较少犯错。因为在遇到“高音量”或信息量过多时会变得不知所措,所以他们不喜欢喧闹的生日聚会,不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被盯着看,因此显得胆小羞怯,不太合群。。
原来,言宝的内向、害羞、情绪差,是因为他高敏感。我以为是自己的养育失责,才把儿子养得娇滴滴的,其实这是他的天生气质。这样一解释,言宝以往的怪异行为突然能说得通了。
前两天,我骑车接言宝放学,在半路上轮胎破了,考虑到要修车,我便把车停在了小区门口。回家的路上,言宝一直自言自语:“被别人偷走了怎么办?”“轮胎破了,以后怎么骑车?”“小区门口没有修车的,要去哪里修车?”……他的脑海里一直在盘算修车的问题,以至于上楼的时候,因为我没有等他,他立即不高兴了,说我是个坏妈妈,以后不和我好了。言宝作为一个高敏感儿童,行为抑制系统非常活跃,每走一步都要思考很久,这样的好处是行事会非常谨慎,但坏处是容易过度消耗大脑的能量,并且让自己焦虑到无法思考。
高敏感儿童的“共情”和“同理”能力强,所以更能感知别人的疾苦,更愿意帮助别人。但同时,他们也容易受别人情绪的影响,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如果别人的脸色不好看、语气差一些,或者评价是负面的,他们就会难受,甚至因此发脾气。
去年六一儿童节,言宝参与了学校儿童剧《王二小》,因表情丰富,被老师选中当“翻译官”(汉奸)的角色。他演得很到位,得到了一致好评。可有个同学家长调侃说:“你演坏人太像了。”不等我圆场,言宝已经敏感地听出来,这句话不是夸他,立马生气地说:“坏阿姨,我要打死你。”当下哭着闹着要回家,即使同学的家长向他道歉,也是闹了好一会儿。
高敏感儿童神经系统比一般孩子更发达,所以他们更容易注意到一些普通人不易察觉的细节,被细节困扰,在喧嚣和陌生的环境里容易崩溃,同时还是个“完美主义者”。周末,我们经常会带言宝和姐姐出去玩,每次一下车,看到眼前的地方是陌生的,言宝都会生气地说:“我不要来这个地方,我要回家。”有时候,明明衣服很柔软,他却老是抱怨衣服刺得慌。偶尔有一点小痛,就哭得死去活来。
这个时候,我终于明白了,他不是“挑剔”或故意找茬,只是控制不住内心的敏感特质而已。
丹麦心理治疗师伊尔斯·桑德说:“高敏感不是病,而是一种天赋,是上天给你最好的一份礼物。”高敏感儿童具备很多优点,培养得当,他们会表现得优雅而有礼貌,成为科学家、咨询师、律师、医生、老师和艺术家。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父母付出更多心力去养育。
遇到高敏感儿童,我们做家长的要尊重和顺应孩子的特性,而不是把我们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孩子喜欢动物,喜欢观察,那就让他学生物好了;孩子能安安静静地看一下午古诗词,又何必把他揪出来听大人聊一堆闲话?孩子怕这怕那,何必逼着他一下子就接受?交给时间,很多现在看来的“毛病”都能不治而愈,就像孩子不可能七八岁还穿尿不湿一样。很多艺术家和创作者都是高敏感者,如果父母能够“因材施教”,他们一定是难得的人才。
敏感的孩子容易受到过度刺激,情绪上也会表现高反应,而且他们特别容易因为受到不公平的对待而“反应过度”。这时我们千万不能用“各打五十大板”来和稀泥,要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先跟孩子共情:“我知道你很生气。”试着理解孩子,然后帮助孩子表达情绪。只有这样,孩子才知道自己愤怒、沮丧时,爸妈也是在场的,会有安全感和被理解感。终有一天,他会学会独自面对,会有自己的社交方式。
有一次,我和朋友带孩子在公园里玩。两个孩子因为争夺一根小木棍发生了冲突,没注意就扭打在一起。我和朋友赶紧把两个孩子分开,不等我说话,朋友开口说:“你们两个都不是好孩子,在一起就要好好地玩,怎么能打架呢?”
听完这句话,言宝当时就生气了,哭着喊:“我要回家!”我蹲下来,拉着他的手,说:“事情不是这样的,对不对?如果你愿意告诉妈妈,我很愿意听的。”言宝擦了眼泪,说出了事情的经过。小木棍是他最先发现的,小弟弟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抢了过去,他答应给小弟弟玩一会,可小弟弟玩了好久都不愿意还给他,还打他。我鼓励他把这件事告诉小弟弟的妈妈,朋友了解后让儿子给言宝道了歉,被误会的言宝得到了公平,又开心地去玩了。后来遇见类似的事情,我都选择倾听,并给予建议,慢慢地他也懂得了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而不只是生气、哭泣。
我们父母知道孩子敏感,但是很多亲戚、朋友不知道。面对新环境,敏感的孩子必须经过慎重观察后才可能融入其中,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充当孩子的保护伞,不能任由亲朋好友逼孩子。比如——亲戚说:“来,给我们表演个跳舞好不好?”你可以说:“不,他不想跳。”亲戚说:“他很害羞呀。”你可以说:“真的吗?我不觉得啊。他只是还在观察和熟悉环境,等他准备好了,就会放开啦。这只是他的敏感特质啦,会比我们更谨慎一些。”
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强,只是会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等待和耐心。高敏感儿童是坠落凡间的“天使”,他们需要父母温柔地去对待,需要父母更认真倾听和更多的爱以及理解。世上最好的爱,不是用一双有力的手去抓住孩子这朵云,而是把自己变成一朵云,慢慢靠近孩子,告诉他,我们是一样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