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禾
(大连市友谊医院风湿免疫科,辽宁 大连 116001)
结缔组织病(desmosisdesmosis,CID)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CID包括SSC(系统性硬化)、RA(类风湿性关节炎)、SLE(系统性红斑狼疮)、MCTD(混合结缔组织病)、DM(皮肌炎)、PM(多发性肌炎)以及系统性血管炎等疾病[1]。这些疾病会影响患者所有器官和组织,如关节囊或者肌肉、神经及肌腱。当患者呼吸系统受侵害后,这些结缔组织疾病会导致患者发生肺间质类疾病、肺胸膜类疾病、弥漫性肺出血以及细支气管炎等并发症[2]。肺间质疾病是结缔组织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致死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临床来氟米特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药物[3]。来氟米特属于异唑类分子结构,异唑类是一种人体免疫抑制剂并主要制作抗增殖药物和免疫抑制类药物,这类药物能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本研究选取辽宁省大连市友谊医院风湿免疫科的80例难治性结缔组织病患者,旨在探讨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大连市友谊医院风湿免疫科的80例难治性结缔组织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肌肉症状和病变很典型,患者肌酶升高明显,肌力明显降低。本次研究通过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所有患者均知情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试验组40例,给予来氟米特治疗,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1~69岁,平均年龄(53.45±1.80)岁;疾病类型:19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21例为皮肌炎;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53.50±1.82)岁;疾病类型:16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4例为皮肌炎。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与一般临床患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接受环磷酰胺(CTX)、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和常规治疗。其中部分接受常规治疗,有效但难以降低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并持续存在CTX或糖皮质激素不耐受的皮肌炎患者中,部分出现干燥综合征和间质性肺炎,用硫唑嘌呤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红斑狼疮患者用羟氯喹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采用来氟米特治疗。如果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并且持续使用多种免疫抑制剂达3个月以上,若患者效果不明显则维持原剂量并每日添加20 mg来氟米特用来治疗。在1个月后不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情况下,糖皮质激素的剂量逐渐减少到每日7.5~20 mg。
1.3 观察指标 采用疾病活动指数对难治性结缔组织病患者进行评价,比较治疗前后难治性结缔组织病患者的控制情况。休息期0分,其中轻度活动为1~5分,中度活动为6~10分,重度活动为≥10分。观察记录治疗前后患者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对于皮肌炎患者观察其临床症状以及肌肉力量的变化。以患者接受治疗后肌肉症状与皮损消退情况判断有效率,显效:患者肌肉有力,皮损消退良好。有效:患者肌肉可以自由运动,皮损消退基本良好。无效:患者肌肉无力,皮损无消退。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组间行χ2检验后用[n(%)]表示;计量资料通过组间行t检验后用()表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对比[n(%)]
2.2 活动度积分、应用糖皮质激剂量对比 试验组患者活动度积分以及应用糖皮质激剂量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活动度积分、应用糖皮质激剂量对比()
表2 两组患者活动度积分、应用糖皮质激剂量对比()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难治性结缔组织病为临床上风湿免疫科常见疾病,其治疗受到广泛的关注。1998年来氟米特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作为免疫抑制剂之一被批准上市并广泛的应用于风湿免疫的治疗,在1999年经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4-5]。难治性结缔组织病和皮肌炎是本病的主要症状。难治性结缔组织病的临床治疗多采用免疫抑制剂或糖皮质激素,但是不良反应大,疗效欠佳,效果显著者会发生糖皮质激素依赖而不能停药等现象[6]。皮肌炎为发生率较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一种,且对肌肉和皮肤影响较大,同时也影响机体的各个系统,包括异常液体、细胞免疫两个部分[7]。其中部分皮肌炎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无效并对免疫抑制剂以及糖皮质激素无明显反应者属于难治性患者。本试验入组均为难治性皮肌炎患者,应用来氟米特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并且肌力明显增强。由于甲氨蝶呤对肝脏的损伤很大,因此来氟米特可以替代甲氨蝶呤[8]。来氟米特属于异唑类药物,分子量270,95%以上的来氟米特口服后在肝脏和胃肠道代谢。打开异恶唑环后,形成具有活性的A771726丙二酸-次叠氮酰胺。活性产物主要分布于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较少分布于大脑,在体内可广泛与血浆蛋白结合,概率约99.3%[9]。来氟米特的作用机制是抑制二氢乳清酸脱氢酶的活性,阻断嘧啶的合成途径,从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10]。淋巴细胞合成嘧啶核苷酸旁路并对嘧啶的需求量相应增加。同时,该药物也能抑制NF-kappaB的活性,使其无法发挥作用。该药物还能抑制表皮生长因子以及蛋白复合激酶(PTK)的活性。来氟米特还能抑制T淋巴细胞PTK活性。来氟米特的不良反应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还包括白细胞减少、皮疹、体质量减轻等。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度,可以自我缓解。与环孢菌素或CTX相比,来氟米特的安全性更高。
笔者研究发现试验组患者活动度积分以及应用糖皮质激剂量小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之,来氟米特治疗难治性结缔组织病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