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基因C型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的临床研究

2021-05-31 11:46:58
中国医药指南 2021年10期
关键词:卡韦抗病毒乙型肝炎

张 娟

(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九科,辽宁 大连 116000)

病毒性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传染病,其病因复杂多变。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患者可造成多器官损害并且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尽管经过多年的宣传和教育,中国仍是乙型肝炎流行的地区。在我国的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管理中,乙型肝炎感染率与以往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据报道,2014年中国的新发型乙型肝炎感染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感染率(4.38%)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因此有必要积极预防[1]。近几年恩替卡韦的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慢性乙型肝炎基因C型患者使用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辽宁省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肝病九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基因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为非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3~50岁,平均年龄(31.15±3.27)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例,冠心病1例;试验组40例为C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0~64岁,平均年龄(31.28±3.32)岁。基础疾病:糖尿病1例,高血压1例,冠心病2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比较。这项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被告知研究,并且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入院时,常出现食欲缺乏、疲劳、上腹部不适、肝痛等症状。②通过对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血清学检查,患者症状的临床判断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中有关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③患者B型肝炎的表面抗原阳性率为6个月以上。④患者B型肝炎核酸(HVBDNA)>1005 cps/mL。⑤患者的治疗期间(>48周)。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肝炎的患者,酒精性肝病、肝代谢紊乱、服药性肝功能障碍的患者。②感染HIV,有服用抗病毒药物史,对本研究中应用的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治疗前对所有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在治疗过程中,恩替卡韦被用作抗病毒治疗,用量每次0.5 mg,每日1次,口服。在用药期间,患者不使用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只接受常规治疗,如肝脏保护、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等治疗方法。治疗前和连续治疗48周后,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5项乙型肝炎病毒,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DNA,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配套试剂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并与对照组患者比较。HBV基因的分组可以反映原形菌株的自然特异性。本临床研究所采用的基因结构是基于基因序列全体的黄金测定基准。基于在比较全部基因的碱基序列之后,全部基因的碱基序列的异质性大于8%的原则,将HBV基因分为8种。

1.4 观察指标 ①HBeAg为阴性,HBeAg<1.0 ng/mL。②HBV-DNA定量检查大于正常值1 000 cps/mL为阳性,阴性<1 000 cps/mL。③ALT在正常参考值为0~40 U/L。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通过χ2值检验后,采用[n(%)]来表示;计量资料经t检验后采用()表示,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抗病毒后比较 试验组HBV-DNA定量值、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抗病毒后HBV-DNA定量值、ALT水平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抗病毒后HBV-DNA定量值、ALT水平比较()

2.2 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者HBV-DNA转阴人数、ALT复常人数、HBeAg转阴人数优于其他基因型乙型肝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抗病毒疗效比较

3 讨 论

HBV基因型核苷酸的碱基排列不同。乙型肝炎病毒亚型为A、B、C、D、E、F、G、H 8个基因型[3]。以HBV-DNA为研究对象,发现HBV-DNA的核苷酸序列存在较大的异源性,以全基因序列为基础的杂种优势大于8.0%,或S基因序列的杂种优势大于4.0%[4]。HBV可分为不同的基因型,到目前为止,HBV基因型分为8种类型,A~J。A基因型主要分布在北欧、北美和中非;B、C基因型主要在亚洲;D基因型主要分布在地中海地区、中东及印度;其他型在南美及非洲大陆。我国感染HBV的人群中,约60%为B基因型,30%为C基因型,另有少数为D基因型和B、C基因型混合感染[5-6]。因此我国基因型为B、C型,其中基因型C是我国主要的HBV毒株。另外,A、B、C三个基因型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相应的基因型[7]。我国HBV基因型的概况是C2基因型占58.0%,B2基因型占27.3%,C1基因型占10.7%。C基因型分布在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北方[8]。长江以南地区的分布比例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而B、C基因型明显低于长江以北地区。相反,B基因型在南方更常见。HBV基因型及其亚型与临床治疗、预后和干扰素反应密切相关[9];基因型的差异可能影响HBV的临床抗病毒效果。中国大陆和台湾的一项研究表明,HBV B2基因型与青年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和复发显著相关,尤其是非肝硬化HBV患者,而B1亚型与日本人群的暴发性肝炎显著相关。在老年人群中,HBV不同基因型或亚型的核心启动子区变异也不同,这与HCC的风险密切相关。研究发现,世界各地的HBV基因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我国北方等地区HBV基因分布存在明显差异。C基因型是V型的主要基因型,B基因型在南方很常见,D基因型分布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其他类型很少或并未发现。合理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C基因型肝炎最有效的方法,干扰素也同样常用。在临床研究中了解到,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效果不仅与患者的免疫状态有关,也与基因型HBV的遗传特征有关[10]。恩替卡韦是鸟嘌呤核苷类似物,可以磷酸化成三磷酸盐酸来抑制HBV聚合酶,恩替卡韦具有快速、抗病毒作用强、耐药率低,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显示,试验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基因C型是大连地区乙型肝炎病毒最主要的基因型,恩替卡韦对该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卡韦抗病毒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2
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HCC的发生及改善患者预后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14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肝博士(2021年1期)2021-03-29 02:32:12
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的患者选择有何区别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4
恩替卡韦在阿德福韦酯单药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肝博士(2020年5期)2021-01-18 02:50:22
抗病毒药今天忘吃了,明天要多吃一片吗?
肝博士(2020年4期)2020-09-24 09:21:26
对抗病毒之歌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