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盼盼
(上海师范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234)
现代汉语中有许多介宾式复合词,但学界对其相关的研究比较少,对介宾式复合词个案的研究也不多。“就此”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介宾式副词,经常修饰双音节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就在此时或此地”。
对于“就”和“此”,前人已经有过很多研究,如马贝加论述了介词“就”的产生及其意义[1]。陈年福考证了甲骨文中“此”已经可以用作指示代词[2]。“此”作为指示代词可以指代人、事物、处所、时间等,它是如何一步步与“就”连用并虚化为副词的?本文将以此为重点,分析“就此”的词汇化过程,并尝试揭示其演变动因。本文语料均来自CCL语料库和汉籍全文检索系统。
汉语史中,“就”有动词、介词、副词和连词四种词性。根据我们检索到的语料,可以和指示代词“此”连用的分别是动词“就”和介词“就”。依据《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八百词》,总结动词“就”和介词“就”的主要义项,见表1。
表1 动词“就”和介词“就”在词典中的主要义项
“就”在“就此”词汇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说文解字》对“就”的解释是“就,高也。从京从尤。尤,異於凡也。”[3]170“就”的本义是“特别高”,基本义是“靠近、接近”。马贝加指出,“就”在先秦到秦汉时期是表示“趋向”的动词义,后由于经常处于“就+N(处所)+V”和“V+就+N(处所)”两个格式中,逐渐发生了虚化,成为了可以表示处所、对象、范围等的介词[1]。例如:
(1)既来,帝就太妃间相见。(《世说新语·方正》)
(2)山遐去东阳,王长史就简文索东阳云:“承藉猛政,故可以和静致治。”(《世说新语·政事》)
(3)肃之所云,盖就汉制而为言耳。谓之为谬,乃是讥汉,非难肃也。(《三国志·魏书》)例(1)中,“就”介引处所,例(2)中“就”介引对象,例(3)中,“就”介引范围。
《说文解字》:“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属皆从此。”[3]50“此”本是“跐”的本字,后引申成近指代词。作为指示代词,“此”主要用来指代较近的人、事、时、地等。“此”作为指示代词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4)刚中而应,行险而顺。以此毒天下,而民从之,吉又何咎矣?(《周易·师卦》)
(5)民无或胥诪张为幻。此厥不听,人乃训之。(《尚书·无逸》)
根据语料,动词“就”和“此”的连用最早在两汉时期出现,例如:
(6)召辱己少年令出跨下者,以为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宁不能死?死之无名,故忍而就此。”(《汉书》卷三四)
“就”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成就”,是由“就”的基本义“靠近”“接近”引申而来的,“就此”是动宾短语,意思是“成为这样”。
这一时期出现的动词“就”和“此”连用的例子还有:
(7)暴室丞主中妇人疾病者,就此室治;其皇后、贵人有罪,亦就此室。(《后汉书》卷六六)
例(7)中,“就”是动词,意为“到,往”。“此”是指示代词,和“室”组成定中短语一起作“就”的宾语,“就”和“此室”构成动宾关系,可归纳为“就+此NP”。这一结构中动词“就”和指示代词“此”只是在线性序列上相连,不属于同一句法层次,在句法上无直接联系。
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表“接近、趋向”义的动词“就”与指示代词“此”的句法连用:
(8)收此与彼,非利己也。回彼就此,非为身也。(《北史》卷四〇)
例(8)中,“就此”与“回彼”对举,为动宾短语,是句法上的连用。但无论是何种意义的动词“就”,也无论是否处在同一句法结构上,动宾短语“就此”不是副词“就此”的来源。
马贝加认为,介词“就”最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1],因此“介词+指示代词”的“就此”最早也是在这一时期的文献中出现用例。介词“就”和“此”的连用主要用于以下两种结构中:
1. 就+此+NP(+VP)
这一结构中,“就”用来介引对象,“此”和“NP”构成定中短语,一起作“就”的宾语。例如:
(9)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而能悟斯道也。就此五种,其最要者,唯有宅法而真秘术。(东汉《宅经》)
(10)就此八代,而梁、陈、齐、周、隋五书,是贞观中敕撰,以十志未奏,本犹未出。(《北史》卷一〇〇)
例(9)中“此”和“五种”组成定中短语一起作介词“就”的宾语。例(10)中“就”的介引对象是“此八代”,“此”和“八代”一起作“就”的宾语。这个结构中“就”和“此”不在同一个句法层次上。
2.就+此+VP
这个结构中,“就此”处于同一句法层次,且位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作状语,在句位上具有成为副词的句法位置:
(11)非唯识有不周,道实相妨,谈家所习,理胜其辞,就此求文,终然翳夺。故兼之者鲜矣。(《南齐书》卷五二)
(12)石硫黄芝,五岳皆有,而箕山为多。其方言许由就此服之而长生,故不复以富贵累意,不受尧禅也。(《抱朴子·内篇》卷之十一)
例(11)中,“此”指的是“理胜其辞”,“就此求文,终然翳夺”即“根据这些来写文章,才能预防错误”。这一介宾短语“就此”中“此”的指代对象十分具体,“此”具有回指上文的语用功能,意义上也与现代汉语的副词“就此”联系不大,后世也有相同用法,如“就此而言”等,在此不作过多论述。例(12)中“许由”指“隐士许由”,“就此”指的是“在箕山这个地方”。介词“就”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表示“在某个地方做某事”,“此”具有比较强的指代处所的功能。“就此”在这里依旧是短语。但是表示处所的介词“就”和指示代词“此”的连用对副词“就此”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根据检索到的语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此”连用出现了17次,符合介词“就”和指示代词“此”句法连用这一条件的只有2次。隋唐时期“就此”的使用频率有所提高,但“此”的所指依旧十分具体,“就”和“此”的粘合度不高,“就此”依旧是短语。例如:
(13)今三百户以下,尚许彼请。公私之间,未免侵扰。望一切送至两京,就此给付,即公私省便,侵损无由。(《唐会要》卷九十)
(14)玳瑁凝萶色,琉璃漾水波。跂石聊长啸,攀松乍短歌。除非物外者,谁就此经过。(《全唐诗》卷五)
例(13)中的“此”指的是“两京”,“就此”在句中作状语。例(14)中的“此”指的是“长宁公主的流杯池”,“就此”作动词“经过”的状语。这两个例子中,“此”都具有清楚的指代处所,“就此”都是介宾短语。
张田田认为,代词指代功能和语义功能的抽象化会使得代词向介词靠拢,从而促进词汇化[4]。随着语言的使用,到了宋代,代词“此”的指代功能逐渐弱化、抽象化使得“就”和“此”粘合逐渐紧密。例如:
(15)若就此筑堰,决可永久,堰外凡管民田,皆无碱潮之害。其运港只可捺堰,不可置闸。(《宋史》卷九七)
(16)如齐宣王因见牛而发不忍之心,此盖端绪也,便就此扩充,直到无一物不被其泽,方是。(《朱子语类》卷第十八)
例(15)中“此”指上文提到的“运港”这个地方,它的指代能力还很强。但是因其指代成分位于文中上句,与其不在同一个句子中,必然会导致人们对其先行词的理解难度加大。例(16)中“此”指“齐宣王开始有不忍之心”这件事,这里的“此”已经不是指具体的地点,而抽象为一个事件了。文全民指出,宾语越抽象化,介宾结构就越容易发生词汇化[5]。“此”的指代性弱化,抽象性增加,使得“就”和“此”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类似的例子还有:
(17)曰:“孔颜之乐,大纲相似,难就此分浅深。”(《朱子语类》卷第三十一)
例(17)中的“此”指的是位于上文中的“夫子之乐,虽在饭疏食饮水之中,而忘其乐。颜子不以箪瓢陋巷改其乐,是外其箪瓢陋巷”,因其并不在本句之中,加大了人们的理解难度,从而使得“就”和“此”联系得更为密切。
这一时期,介宾短语“就此”出现的频率大大提升,“就此”作为状语修饰的谓词性成分还可以表示与说话之前不同的变化。例如:
(18)天度固必有差,须在吾术中始得。如度几年当差一分,便就此添一分去,乃是。(《朱子语类》卷第七十三)
(19)如本朝靖康虏人之祸,看来只是高宗初年,乘兀术粘罕斡离不及阿骨打未死之时,人心愤怒之日,以父兄不共戴天之讎,就此便打叠了他,方快人意。(《朱子语类》卷第一百三十三)
如例(18)所示,“添”即“就此”之后才有的内容,例(19)“打叠”也是同样。这说明“就此”表示的是因为某件事情,使得某一事情做出状态的改变。同时,我们发现这里的“就此”已经可以理解为表示时点的“就在此时”义。徐采霞认为:“根据人类的认知特点,时间节点相对于整个事件过程是更加明确、更好确定的对象,表达上更加简明,因此更容易成为关注的焦点。”[6]从某件事情到时间节点,“此”的指代对象也发生了转移。
副词“就此”成词发生在元时。这一时期“就此”在意义上表示“在此地或此时做某事”,“就”和“此”的意义更加凝固,“就此”作为副词的用法也已经成熟,出现的用例大幅度增加,短语用法大大减少。根据CCL语料库和汉籍全文检索系统,我们统计了先秦至清时“就此”不同句法状态的数量,见表2。
表2 先秦-清时期“就此”在不同状态下的数量
无论从句法结构、语法意义还是从成词数量方面考虑,“就此”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副词。
(20)(封姨云)你若不弃嫌呵,俺两个伴着你同到下方走一遭去。(正旦云)好波,就此同往。(《全元杂剧·张天师断风花雪月》
(21)多有打搅,小生不敢久留,就此告辞长行去也。(《全元杂剧·乔吉·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22)我气力都用乏了,不免就此歇息睡觉啊。(《琵琶记·第二十七出 感格坟成》)
例(20)中“就此”修饰双音节动词“同往”,既表示处所,也表示时间。例(21)中“就此”修饰连动短语“告辞长行”,例(22)中“就此”修饰连动短语“歇息睡觉”。
杨文认为,“此”很少单独表示时间,只能作为定语放在“时”“日”等时间词之前共同表示时间,“此”只表近指[7]。根据语料,战国时期“此”已经开始和“时”“岁”等词结合表示时间。明朝时期,“就+此时/日”的结构经常被人们使用。例如:
(23)维曰:“不然。昔丞相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然且六出祁山以图中原;不幸半途而丧,以致功业未成。今吾既受丞相遗命,当尽忠报国以继其志,虽死而无恨也。今魏有隙可乘,不就此时伐之,更待何时?”(《三国演义》第一百十回)
(24)就此日,府尹回来升厅,叫林冲除了长枷,断了二十脊杖,唤个文笔匠,刺了面颊,量地方远近,该配沧州牢城。(《水浒传》第八回)
例(23)中,如果去掉“就此时”中的名词“时”,句子依旧成立。“此”和“时”构成定中短语一起作“就”的宾语,强调了时间意义。例(24)中,“就此日”位于句首,充当时间状语。如果去掉“日”,人们倾向于把位于句首的“就此”理解为连接语句的功能义,句子意思就会改变。但是不论是哪一种,都加深了“就此”表示时间义的功能。自此之后,“就此”表示“在当时”的时间意义就更频繁了。例如:
(25)须贾就此告行,上托宗庙之灵、君主之福,下赖公子之德、相国之威,管权两国和好,无负此一番使命也。(《全元杂剧·须贾大夫谇范叔》)
(26)闻说今日弥陀寺中做佛会,不免就此抄化几文钞,追荐公公婆婆则个。(《琵琶记》第三十四出 寺中遗像)
例(25)中的“此”即“此时此地”,既可以理解为指代地点,也可以理解为指代时间。例(26)中的“此”指的是“今日”。
清朝时,“就此”可以出现在句首,后加逗号与前后两个句子分开,用来连接前后两个话语。例如:
(27)包公此时把连日闷气登时消尽。见了众人进来,更觉欢喜畅快,便命大家坐了。就此,将此事忖度了一番。(《七侠五义》第四十七回)
张谊生在讨论副词的篇章衔接功能时指出,后世的衔接副词大都处于描写前后两个事件的语句和篇段的中间。它们可以分为两个小类:一类表示两事相承,依次发生。一类表示前事刚完,后事紧承[8]。“就此”的衔接功能属于后一类,它所连接的两个句子代表的事件时间间隔很短,前一事件刚发生,后一事件便紧随其后。如例(27),甚至可以理解为在大家坐下的瞬间,“将此时忖度了一番。”
这一时期,“就此”也出现了修饰“数量短语”的用法。这里的“数量短语”其实是其相对应的数量名短语的省略,其后的名词可以通过上下文补出来,例如:
(28)三路来攻前山东、西两谷,一路暗暗抄出山后,由羊肠谷而进,沿路纵火,先将寨栅焚烧起来,断了我等归路,然后由山内杀出,里外夹击。就此一阵,可怜我大哥以及胡、任、郝三位兄长,皆死于非命。(《七侠十三剑》第一百六回)
(29)非幻道人又向宸濠说道:“哪怕傀儡生武艺高强,王守仁兵精将勇,就此一番,也要将他踏为平地了。”(《七侠十三剑》第一百二十四回)
例(28)“就此一阵”其实指的是“就此一阵厮杀”。副词“就此”修饰的是数量短语所隐含的数量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就此”后接助词“一来”的情况。马鲁指出,“一来”作为助词可以用在指示代词后面起连接作用,连接前后两个表示原因和结果的分句[9]。我们认为“就此一来”中的“就此”仍属于介宾短语,介词“就”用来介引对象,“此”为指示代词,“就此一来”表示“这样一来”义,例如:
(30)就此一来,不到十日,湖北巡抚与安徽巡抚早已知道,当即一面传令本标各营严加防守,一面会衔告急,驰奏进京。(《七剑十三侠》第一百二十回)
(31)听见外面已转二鼓,就此一来,已觉
得自己困倦。(《狄公案》第十一回)
代词并入是“就此”词汇化的重要动因。Baker提出了“并入”理论,即一个语义上独立的词进入另一个词的内部,二者合二为一的过程[10]。代词并入就是指代词放弃其独立词的身份,而并入其所依附的成分,变成一个词内成分。“就此”一开始是处所介词“就”与指示代词“此”连用的介宾短语,“此”一般指上文提到的处所,指代明确。但是随着指代对象的扩展和抽象化,“此”的指代性逐渐弱化,在这种情况下,指示代词“此”只能向处所介词“就”靠拢,最终并入范围介词“就”,“就此”成为了一个词。
董秀芳认为,只有两个成分经常在一起出现,才有固化成词的可能性[11]。“就此”本来只是处于同一线性结构的两个相邻的单位,魏晋南北朝之前“就此”出现频率很低。隋唐之后,出现频率有所上升。宋朝之后,随着“此”语义的泛化和抽象化,在高频使用中,“此”与“就”的关系日益密切。“就此”出现在状语位置修饰动词性短语的频率也大大提高,这促进了“就此”的词汇化。
韵律规则是“就此”词汇化的重要动因。冯胜利指出,汉语中两个音节构成一个音步,一个韵律词必须满足一个音步的要求[12]。“就”和“此”本是介宾短语,在使用过程中代词“此”并入介词“就”进入到一个音步中,更加符合我们的认知心理。且介宾短语“就此”形成之初,后面出现的就以双音节成分居多,“就”介词功能减弱,“此”意义泛化,“就”和“此”语义融合,在使用过程中,人们更加容易将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理解,与其后的双音节成分形成2+2的韵律模式,最终发展成为副词。
进入状位或充当状语是实词虚化为副词的一条重要途径[13]。从句法位置来看,状语位置是副词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因此在句中单独作谓语的动宾短语“就此”不可能是副词“就此”的来源。介宾短语“就此”在连用的初期就经常位于状语位置,这为“就此”词汇化为副词奠定了基础。随着“就此”后接动词性谓语的高频使用,“就此”逐渐由短语凝固为副词,表示“就在此时或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