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参与现状及提升路径研究

2021-05-31 05:47李雪静骆新华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大学生

雷 莉 李雪静 骆新华

(新疆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23)

一、大学生社会参与及其重要性

社会参与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生活的某种愿望与需要,并以某种方式参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活以及社区公共事务的社会发展过程,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现状与活动的关心、了解与行为投入[1]。青年由于其自身特征和成长成才需要,一直以来是社会参与的中坚力量。新时期,国家高度重视青年的社会参与,在2017年颁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中,国家将青年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作为十个重要的青年发展领域之一,并提出了八项具体的发展措施指导意见[2]。大学生作为青年中受教育程度较高、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与社会联系较为紧密的群体,其社会参与状况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重视和发挥大学生社会参与的重要作用,对促进社会发展进步、增强大学生群体身份和社会认同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世界各国的现代社会发展经验表明:青年群体充满活力、善于创新、乐于奉献,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力军。中国青年在国家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承担着重要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3]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青年的社会参与亦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2017年颁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为新时期青年社会参与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在全社会对青年的信任、关心、关注、帮助下,青年大学生在新时期将一如既往地发扬积极参与的公共服务精神,运用自身的专业技术知识投身到社会发展事业中去,积极参与社会公共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珍惜韶华、不负使命,在社会参与中不断历练、成长,让青春梦、大学梦在社会的广阔天地中绽放,为实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对个体发展的作用

青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青年思想活跃、思维敏捷,观念新颖、兴趣广泛,探索未知劲头足,接受新生事物快,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强,对实现人生发展有着强烈渴望。”[4]社会参与对锻炼青年社会实践能力、培育志愿服务精神、彰显自我价值、获得群体身份认同具有重要作用。就大学生而言,积极广泛的社会参与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另一方面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大学生在社会参与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在服务社会的同时能有效地锻炼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引导高校大学生将专业知识和社会参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深入社区、农村、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参与中了解社会发展变化、思考自身的人生价值和时代责任,即拓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也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大学生的了解,对大学生自身的成长成才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社会参与现状分析

为了解新疆高校大学生社会参与基本情况,笔者采用分层抽样与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式对新疆五所高校一至四年级本科学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社会参与的意愿、认知、方式等方面。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72份,回收率为95.3%。所有数据均采用WinXPspss20.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分析。

经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大学生社会参与状况总体上呈现良好态势,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参与意愿,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使得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方式更为丰富多样。但同时也发现目前大学生社会参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社会参与意愿较强,但参与面狭窄、参与渠道有限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社会参与意愿方面,在关于“您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假期社会实践、社会公益、参观访问或其他形式的社会参与活动吗?”的调查中,选择非常愿意的占56.1%,愿意的占33.6%,视具体情况而定的占10.3%;关于“您有参与社区活动的经历吗?”的调查中,选择有,且次数较多(每年大于5次)的大学生占54.8%,有,但次数较少(每年小于等于5次)的大学生占39.5%,没有的占5.7%;关于“您通常参与下列哪种类型的社会活动?”的调查中(可多选),占比排名依次为志愿服务(49.3%)、爱心救助(34.1%)、公益环保(30.4%)、体育文化(24.0%)、政治活动(23.8%)、社会经济(19.1%);在关于“您主要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社会参与信息?”的调查中,有50.9%的大学生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获得信息,通过学校宣传组织的占26.7%,通过报刊、杂志、广播等宣传的占17.7%,个人自主寻找或经同学朋友介绍的占4.7%(见表1)。由调查数据可见,大多数大学生社会参与意愿强烈或有参与经历,志愿服务意识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广泛普及。但是就参与内容而言,大学生的社会参与主要集中在社会、文化领域,而政治、经济类社会参与较少。同时,经调查发现大学生获取社会参与信息的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反映出大学生进行社会参与的渠道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表1 大学生社会参与意愿分析

续表1

(二)大学生对社会参与的认知不足,参与动机呈现多元化特征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社会参与认知方面,在关于“您进行社会参与的初衷是什么?”的调查中,选择锻炼能力的占24.8%,服务社会的占20.5%,发展兴趣的占20.3%,丰富经历的占17.3%,就业准备的占15.2%,现实需要的占1.6%,其他的占0.3%;在关于“您认为社会参与应该具备哪些特征?(可多选)”的调查中,占比排名依次为公平性(36.4%)、自愿性(29.0%)、共享性(28.7%)、主动性(20.5%)、无偿性(19.6%)、开放性(16.4%)、互助性(10.3%);在关于“您认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是否有助于自我价值认同的提升?”的调查中,选择是的占69.6%,选择否的占22.4%,选择不清楚的占8.0%。在“您认为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是否有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的调查中,选择是的占64.7%,选择否的占29.4%,选择不清楚的占5.9%(见表2)。由调查数据可见,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参与持积极态度,具备一定的公共服务意识,但同时仍有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参与的认知存在偏差。社会参与动机呈多元化特征,并有一定的盲目性。在参与效能感方面,大学生在通过社会参与提高自我价值、综合素质等方面总体上持有乐观积极心态,但仍有部分大学生对此缺乏信心、效能感不足。

表2 大学生社会参与认知分析

续表2

(三)大学生社会参与方式多样化,但社会参与能力和素养有待提升

调查显示,在大学生社会参与方式方面,在关于“您经常通过哪种方式参与社会活动”的调查中,通过互联网进行线上参与的占40.7%,加入青年社团组织的占29.5%,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的占17.1%,自主选择一些感兴趣的民间组织活动的占9.4%,参加所在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的占3.1%;在“您赞成通过网络参与社会活动时应该实行实名制吗”的调查中,36.9%的大学生赞成,40.6%的大学生不赞成,22.6%的大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在“您参与网络上的社会热点问题时会怎么做”的调查中,选择网络匿名、大胆参与的占38.6%,选择经过思考、理性参与的占34.1%,选择网络围观、不主动参与的占27.3%(见表3)。由调查数据可见,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方式呈多样化趋势,通过互联网聚集开展线上社会参与活动已成为主要方式。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尚处于价值观塑造阶段,网络虚拟空间良莠不齐的信息、各种非理性声音都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如何丰富大学生社会参与相关知识储备,提高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和素养,引导大学生积极有序、理性合法的进行社会参与具有现实意义。

表3 大学生社会参与方式分析

续表3

三、大学生社会参与提升路径

在对大学生社会参与现状进行分析梳理的基础上,对大学生社会参与的路径进行探究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一)构建社会参与长效机制,拓展大学生社会参与实践路径

构建社会参与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大学生社会参与的服务机制。首先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参与对提升自身能力和增强群体身份、社会认同的重要作用。其次,要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把大学生社会参与纳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结合年级、专业特点给予一定指导。二是制定科学的大学生社会参与评价标准。大学生社会参与评价考核标准的制定,应从社会服务成效、自身能力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培育等方面综合考量。三是建立合理的大学生社会参与激励机制。大学生群体受教育水平程度较高,利益需求多元化,个体意识在动机激励中的能动作用凸显。在建立激励机制方面应把物质奖励同精神激励相结合,把国家、组织激励和社会、自我激励相结合。民政部《志愿服务记录办法》2012年规定,按照志愿服务记录累计时长,将志愿者依次评定为一星级至五星级。[5]高校也可借鉴这一做法,建立完善高校社会参与激励机制,对大学生社会参与活动进行评定和奖励。

(二)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水平,优化大学生社会参与网络路径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2019年2月28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达98.6%,互联网普及率达59.6%,2018年,我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为27.6小时。[6]当代青年已成为互联网最大受众群,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中的成员,其受教育水平和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相对较高。“线上参与”已成为大学生进行社会参与的主要方式。大量社会参与活动的组织环节都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参与的成本,为大学生社会参与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传播的即时性也为虚假信息、网络谣言、多元思潮提供了可乘之机,这使得大学生社会参与的网络环境更加复杂。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指出:“要教育引导广大网民遵守互联网秩序,依法上网、文明上网,理性表达、有序参与,增强辨别是非、抵御网络谣言的能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7]。因此,要大力提高网络空间治理水平,净化大学生社会参与网络环境。一是要充分重视网络舆情动态、及时关注大学生网络意见表达和网络参与动态,建立和培育引导机制。二是要规范网络管理机制。建立社会参与网络实名制、完善网络管理的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三是加强大学生网络自律意识的培养。高校应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社会参与行为,引导大学生养成文明上网、理性表达、有序参与的良好行为模式。

(三)加强社会参与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大学生社会参与能力路径

大学生要具备合理有序、理性合法的社会参与素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培养大学生的时代责任感和服务精神。首先,大学生社会参与活动要立足人民群众的需要,用其专业技术知识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充分发挥社会参与对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功能。其次,紧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社会公益活动,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中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需求的统一,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的统一。二是要注重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要坚持知行合一,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8]社会参与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素养,大学生一方面要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团体协作、创新能力、组织协调等其他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要加强大学生社会参与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培训。要不断完善大学生法治教育体系,使大学生法治教育系统化、长期化。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法治教育,一方面要教授基本的法律规范和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在社会参与中懂法、守法;另一方面要教育大学生牢固树立法治理念,使大学生在社会参与中遵法、用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思考和解决问题,同时维护自身社会参与的合法权益。

社会参与对锻炼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育志愿服务精神、彰显自我价值、获得群体身份认同具有重要作用。2017年颁布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要进一步丰富和畅通青年社会参与的渠道和方式,实现青年群体积极有序、理性合法的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9]随着新时期社会公共精神和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社会参与渠道的拓展,新疆大学生群体必将承担起时代责任,努力实现合理有序、理性合法的社会参与,为新疆社会稳定和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猜你喜欢
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国际大学生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关于大学生中弱势群体就业问题的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2013年第三届大学生演讲比赛圆满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