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简约作文的教学策略

2021-05-30 00:00陈岳平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习作诗歌教学内容

陈岳平

简约风格的作文课堂教学,追求让学生的写作看得见,简约,为学,实效。现以丁锋老师的《诗歌写作》指导课为例,谈一谈对简约作文教学策略的一点浅见。

一、教学内容生本化

初中语文教材有一套相对完善的写作教学体系,注重由读向写延伸,注重情境化写作,注重支架支持,注重螺旋上升。如何用好教材进行写作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应该探索的问题。

丁老师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深度诊断,一改“学习知识—自主写作—评讲升格”这种常见的写作教学模式,提前给学生布置以《给______》为题写作一首小诗。然后对学生作品进行诊断,发现学生共性问题——少数学生传达思想情感比较俗套,部分学生没有注意形象化表达,大部分学生不太讲究韵律。丁老师基于诗歌写作知识和学生情况,进而确定了教学目标:评析部分习作,在比一比、读一读、改一改的过程中,领悟诗歌写作应追求雅、象、韵,掌握诗歌写作的基本方法。

教材内容合理转化为教学内容,历来是教学内容确定的重点,也是难点。写作教学内容的确定尤其如此。通过前写作环节了解学情,课堂教学就有了着力点。

前写作环节题目的布置應宜于展开。如以《给______》为题写一首小诗,有一定的开放性,便于学生联系生活经历,抒写心中感怀。有的教师认为,这一命题写作过于宽泛,不够聚焦。不过,相对开放的命题给予学生更多选材空间,可以防止学生写作内容雷同,有利于学生学习诗歌写作的一般注意事项,也便于学生个性化升格自己的习作。

如此形成的教学内容,教材与学情达成了平衡,宜教,宜学。

二、教学流程活动化

简约作文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看得见的“学”为中心,而活动是“学”的主要形式。写作学习的主活动,就是紧紧围绕思路展开、材料筛选、形式选择、写法演习、语言表达等写作议题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它具有以下特点:

1.活动切入度精。话题引入应直截了当,要言不烦。丁老师的课堂设计,以歌词“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引入、展开和收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一次呈现歌词,提示学生,诗歌写作表达的情思应有格调,有趣味,体现一个“雅”字;第二次呈现歌词,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写作讲究以意象传情达意,体现一个“象”字;第三次呈现歌词,读中体悟,诗歌写作讲究节奏韵律,体现一个“韵”字。两行歌词串起三个探究活动,自然妥帖,彰显教学无痕的艺术。

2.学生参与度广。作文指导课,时常成为教师一言堂,个别优秀学生的展示场,而大部分学生成为旁观者而非参与者,成为欣赏者而非创造者。简约的作文课堂教学,教师应有意识地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让他们有读,有思,有说,有写。以丁老师这堂课为例,他遴选了七位学生的优秀作品,请小作者本人来朗读;邀请更多学生参与评价、修改润色;以小组讨论完善、推荐展示的形式,带动绝大部分学生浸入学习活动中来。学生参与度高,为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基础。

3.读写融合度高。作文课堂教学选取学生习作供品鉴和评议,有利于形成晕轮效应,鼓励优秀学生进一步向好向上;有利于形成榜样效应,挖掘更多学生的潜能;呈现问题习作,有利于带动绝大多数学生进入学习的现场。因为贴近学生,读,更真切;写,更自然。

4.学习探究度深。教师的作文教学常常会流于隔靴搔痒的方法说教。怎样让写作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将认知转化为实践?教给学生方法,不如让他们在实践中体悟方法。丁老师在引导学生研究诗歌写作要诀时,不是简单地将诗歌写作的“雅、象、韵”告知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在比较赏析中领悟,并在操作层面有所收获。怎样让诗歌有品位格调?三首例诗启示学生,高雅的志趣、深沉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是可供选择的意旨所在。怎样捕捉意象?丁老师选取了一首以芳香寄寓理想追求的学生习作,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体悟,还可以以典型意象来表情达意。学生在对一首诗进行韵律调整的过程中,自然渗透了“调整语序”“换种说法”两种协韵的方法。由知而行,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一种有深度的学习。

三、教学生成多元化

作文教学的目标包括建构写作认知、锻炼写作思维、提高写作能力等显性目标,还应包括激发写作热情、发掘写作潜能、形成写作品质等隐性目标。简约风格的作文教学,追求在简单的教学中,以多种方式帮助学生生成写作意识,提升写作能力,形成写作品质。

1.在教师示范中生成写作认知。作文教学要求教师“授之以渔”,其实也应要求教师能够“示之以鱼”。“示之以鱼”就是示之以范,有时有着特殊的作用。丁老师在出示学生优秀作品过程中,有意识地对作品局部做了升格示范,令学生豁然开朗。例如,将“它是一杯浓厚的红茶/经历苦涩/才得醇香”一句中“才”改为“方”,“才”读起来短促逼仄,“方”读来更显韵味悠长,体现言义共生之妙。再如,将《给杜甫》一诗中“一千多年前八月的一个午后/屋内床头床尾漏雨如注/你心忧天下寒士之凄苦”一句中“午后”改为“长夜”,更准确,也更贴切。精彩的示范,激发起学生的创作热情。

2.在多方对话中生成写作深度。作文教学中的对话与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有相似之处,教材中的写作教学部分,是学生与教材编者对话的重要载体。而丁老师这堂课中的对话,更多体现为学生与例文、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等多元对话。例如,在引导学生理解《给那份平凡》一诗中“我强忍着那句‘别逞强了”一句中的深沉之爱,教师通过追问“别逞强了”体现了作者什么情感,“强忍着那句‘别逞强了”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引导学生领悟小作者不但理解“父之爱”,更能呵护“父之艰”的精神关怀。学生从而理解到,诗歌可以承载具有一定深度的情思。

3.在动手实践中生成写作方法。认知内化,尝试运用,是作文课堂教学的应然追求。在写作的实践中懂得写作,是作文教学的必经之路。以丁老师这堂课为例,对学生写作实践的引领由扶到放,学生修改实践的完成度就比较高。如一位学生将原稿“我一直相信/梦想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它会带我去往我想去的地方”修改为“我一直相信/梦想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它让我跟着光/一起去更远的地方”,修改后的诗句更形象,也更蕴藉。可见,小作者已在实践中习得诗歌写作要诀。※

[本文系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乡情守望的初中写作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XC2016082)阶段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习作诗歌教学内容
诗歌不除外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习作展示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