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统编教材,构建小学“桥梁式”写作课程

2021-05-30 10:48陈兰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1年12期
关键词:示例习作想象

陈兰

桥梁,指的是为跨越天然或人工障碍物而修建的建筑物,它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顺利通行。从横向看,桥梁连接这头和那头,起过渡作用;联系到小学阶段的写作,小学“说话、写话、习作”三者之间的桥梁,主要是针对现实习作教学中三者之间的脱节问题,体现一定的坡度、跨度。从纵向看,桥梁辅助人们跨越各种障碍,起脚手架的作用;延伸到写作,指提供一些具体、有效的支架,开启思路,形成架构,点拨方法,形成多角度、多样态、可视化的助学系统,帮助学生在起点和终点之间搭建通道,以快速地找到话题、构建思路、习得方法,从而得心应手地写作。

重视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重要特点之一。从“写话”到“习作”,不仅在内容上有明确的规定,在学习程序和方法上也有明晰的指导。如果把统编教材中的写作教学内容全部列出来,就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作文课程。依托统编教材,构建小学“桥梁式”写作课程,就是通过对统编教材想象类“说话、写话、习作”的系统梳理,依托统编教材“有坡度、给支架”的编写优势,在内容、目标、模式、实施策略上进行“序列化、精准化、普适化、支架化”的研究、实践,构建小学“桥梁式”写作课程,使学生对习作产生浓厚兴趣,开创三段一体、合理渐进、支架引路、高效可行的习作教学路子。

一、内容的建构:序列化

我们通读统编教材,梳理了一到六年级的想象类“说话、写话、习作”的序列内容,在整体了解的基础上领会编者的编写意图,以便实施时遵循螺旋上升的原则,准确定位,循序渐进,使每次练习到位而不越位。

1.低年级说话写话。(1)课后习题及“字词句运用”中的想象说写,基本遵循“由句到段,由说到写,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依托课文,随文仿写,内容丰富,题材多样。(2)“语文园地”中的想象写话,从二年级开始安排,依托图画情境,问题引路,由单幅到多幅安排写作。

2.中高年级习作。中高年级共安排11次习作(含一个想象习作单元)。题材由自由选择到有所限制,表达的要求逐步提升。中年级由“借助教材提示,自由组合角色、时间、地点编写”,到“提供题目,大胆想象,创造属于自己的想象世界”,再到“选一个动物,或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神话或童话人物做主角,写一写自己想发明的东西,故事新编”。由“扶”到“放”,由词语到题目,由自由选择到规定事物:动物、人、事件、经典故事均有所涉及。高年级从“大胆想象二十年后的家乡、编探险故事、编事物变形经历、根据环境创编生活故事、编科幻故事”等角度展开,涉及生活、探险、科幻等不同领域。想象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发明故事、生活故事、探险故事、科幻故事等不同题材,无限想象、基于生活经验的虚构、基于科学原理的想象等多样主题,思路开阔,题材丰富。

二、目标的建构:精准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的想象作文分别提出这些目标:低年级“对写话有兴趣……写想象中的事物”;中年级“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能写简单的……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统编教材把目标细化到各年级的习作中,通过设定开放度不同、难度不同的话题,提出不同的习作要求,分步落实,以达到小学阶段的整体要求。3~6年级共安排11次练习,仔细研读可以看出,习作在表达方面要求逐步提高:给习作加题目,学习列提纲,分段表述,重点部分写具体、写详细,情节吸引人,试着写出环境和人物心理等。

在进行小学阶段的写作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各年级的自然衔接,平稳过渡。要根据年级特点,准确设定目标,避免定位不准,拔高或降低要求。二年级的写话重在培养学生书面表达的兴趣,学习基本的行文方法和格式规范,写几句不限,自由地写;营造无压力的写话氛围,让学生无拘束地写,把想说的话表达出来。三年级上册教学开始,让学生明白,习作是为了与人交流,要清楚地表达意思,让别人听明白。三、四年级习作要求定位在“写清楚”,不要求“写具体”。五、六年级同样要准确把握习作的目标要求,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习作要使用恰当的语言,目标适当,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习作的要求从“写清楚”到“写具体”,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写完整的篇章。六年级则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更加注重表达方法,强化表达效果,重视表达的丰富性。

总之,统编教材想象类习作内容主要从能力维度来设计编排,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序列性,习作要求渐次提高,习作能力螺旋发展,体现了难度差异与能力层级的梯度式上升。

三、模式的建构:普适化

为使习作教学有路可循,有法可依,为一线教师上好习作课提供帮助,我们根据统编教材的特点,尝试构建了一种普适的小学习作“支架式”指导模式。具体操作流程如下:第一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出习作任务;第二步,依托支架(问题、情境图、示例等),大胆想象,打开话题思路;第三步,借助支架(问题、示例、提纲、例文等),研读指导,明确写法、步骤;第四步,运用方法,独立构思,完成习作;第五步,围绕要点,交流评点,尝试修改。

以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我的奇思妙想》教学流程为例: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本课习作任务。“当你上学遇上严重堵车时,一定希望坐的汽车长出翅膀飞起来!当你被摇篮里的弟弟、妹妹哭得心烦意乱的时候,一定想发明一个止哭搖篮,帮助婴儿安然入睡!当你被沉重的书包压弯腰的时候,一定会蹦出这样的念头—— ‘要是书包能自动减重变小,那多好!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来展开奇思妙想,发明一些神奇的东西。”第二步,依托教材提供的事物支架“会飞的木屋、水上行走鞋、会变大变小的书包”,体会发明的东西可以是已有事物的组合或扩展,或改变功能,或变化更新。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不太方便、亟待改进的事物,设计“《我的奇思妙想》访问单”“《我的奇思妙想》设计单”,组内交流,打开思路,然后全班分享。第三步,借助教材提供的问题支架“想发明什么、样子什么样、功能有哪些”,以及“会飞的木屋”示意图支架,明确写作步骤,学画示意图构建框架。再结合学生例文《智慧摇篮》,感知、习得小作者的写法—— 外形突出奇特,功能超越现实,写作条理清楚。特别是小作者想象力非常丰富,将摇篮的功能、特点和模式写得很详细:遮风挡雨、休息娱乐,冬暖夏凉、解放双手、变化迅速,逗乐模式;每段围绕中心句展开,行文流畅,语言形象。接下来让学生静心构思,一气呵成,完成习作;围绕要点,互相评点,修改完善。

一位教师在执教《这样想象真有趣》时,用绘本故事《爱笑的鲨鱼》做例子,学生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角色加一加,巧合用一用”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策略的建构:支架化

“学习支架”指在现有的学习效果与期望的学习目标之间建立起连接的桥梁,从而使学习者的水平得到提升的手段。该教学法一步一步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小步调的线索或提示(支架),让学生通过这些支架一步一步地攀升,逐渐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支架式教学理念的实现,很像一个搭梯子的过程,每一步“阶梯”的设计都要确保学生能“够得着”。

统编教材运用问题、示例、情境图、框架图、列提纲、图表信息、图片等支架,创设唤起学生想象的话题,着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并根据不同的话题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力求解决习作教学中“写什么”“如何写”的问题,降低教学的难度。梳理统编教材,结合课题组教师的习作课堂教学经验,笔者整理了习作教学中重点运用的几种支架。

1.链接支架,引入话题。通过链接儿歌、生活、影视、书籍等,激起学生的相关体验,进入想象话题。一是儿歌链接,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單元《这样想象真有趣》:“今天的习作课,我们先来读一首有趣的儿歌——《颠倒歌》。‘稀奇稀奇真稀奇,蚂蚁身高三尺七,公鸡咯咯会下蛋,蜗牛走路快如飞……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颠倒现象?一旦动物失去了原来的特征,或是变得与原来完全相反,它们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又会发生哪些奇异的事情呢?”以此导入习作话题。二是生活链接,如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二十年后的家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那是我们成长的地方。让我们来一次时空穿越,到二十年后的家乡去看一看。”三是问题链接,如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故事新编》:“你一定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吧!如果让你重新编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你会怎么编呢?”四是影视作品、书籍链接,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神奇的探险之旅》:回忆阅读过的探险故事《汤姆·索亚历险记》《骑鹅旅行记》,播放根据小说《海底两万里》改编的同名电影的片段,导入探险故事编写。

2.示例支架,打开思路。统编教材通过精心设计示例,帮助学生打开话题,构思写作。一是词语示例,组合话题。如《我来编童话》通过词语示例提供角色、时间、地点,学生自由组合成故事话题。二是图文示例,提供话题。如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这样想象真有趣》:“如果母鸡能在天空飞翔,如果蚂蚁的个头比树还大,如果老鹰变得胆小如鼠,如果蜗牛健步如飞,如果……”文字描述配合图画,形象直观地呈现话题。三是图文示例,指引构思。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故事新编》以《龟兔赛跑》为例,图文结合,由结局倒推新情节。想象情节时,提示学生从不同人物的角度,从主观、客观各种可能性展开想象,充分打开习作思路,创编情节。

3.问题支架,形成架构。统编教材习作指导善于以问题的形式指导学生构思故事,问题通常以并列或递进的形式呈现。一是问题串联写作思路。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来编童话》问题:故事里有哪些角色?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是在哪里发生的?他们在那里做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二是问题分步指引,图示多样回答。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神奇的探险之旅》提供了“人物+场景+装备+险情”的问题,给出了险情如“遭遇猛兽、暴雨来袭、突发疾病、断水断粮、落石雪崩”等回答,学生依据问题想象内容、构建故事框架,依据图示回答,打开了想象的思路。

4.图表支架,搭建框架。图表支架指用图式或表格等直观的方式对信息进行描述,是实现思维从抽象过渡到具象的桥梁。它尤其适合学生的高阶思维活动,启发学生有条理、多维度思考。如,提纲式习作示例,简单、明了、形象、直观,是一种提纲挈领、以简驭繁、起支撑作用的思维构架。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二十年后的家乡》,提供了题目、开头、中间(环境、工作、生活的变化)、结尾的提纲,可感可触,思路明晰,呈现完整的篇章架构。学生习作时始终围绕中心展开,不会信马由缰。再如放射状习作示例,以想象的事物为中心,多方向展开,多层级展示,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的奇思妙想》的图示,由“会飞的木屋”为中心展开,从“样子、功能”两方面打开,第二层级“样子”又从“木屋下面有四个轮子,木屋两侧有机翼……”等方面展开,既有示例,又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省略号给学生无穷的想象空间。

5.提示支架,明确要求。统编教材在习作编排时还通过对话框等给予提示或提出要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和 过一天》中提示,一起去的地方可以是神话或童话人物的世界,也可以是现实生活的世界;一起做什么要表现童话或神话人物的特点。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神奇的探险之旅》提示习作注意点: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尝试写出心情的变化。《笔尖流出的故事》点明写作要求:故事围绕主要人物展开;把故事写完整,情节尽可能吸引人;试着写出故事发生的环境,还可以写一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6.范文支架,指引方法。范文支架常用于课堂细化指导阶段,用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有时,尽管我们给学生设定的学习目标明确,要求、方法清楚,学生还是不太明白。提供的习作示例,如果能符合习作目标要求,适合学生习作需求,能总结出习作要领,学生就会豁然开朗,从例子中习得方法,并尝试运用到新情境中。统编教材在习作单元按“导语,点明要素— 精读课文,学习表达方法— 交流平台,梳理表达方法— 初试身手,尝试运用方法—习作例文,进一步感知方法— 学生习作,呈现学习成果”的思路编写。多次呈现例文,使学生有直观的感知。在单元习作指导时,教师也要善于用例文引路,使学生直观感知写作的技法。

7.镜头支架,指导细写。这是一种“慢镜头分解”的细化指导 。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变形记》,要求“有条理地记叙变形后的经历,重点部分写详细”。学生对变形后经历的“记录”往往呈流水账的样式,主次不分。教师提示学生可以重点写“最奇特的经历”“最难忘的瞬间”,即便这样,学生还是写得笼统、简单。此时,用慢镜头的方式分解人物的经历、动作,列出小标题或相关的动词;或者聚焦难忘的瞬间,指导学生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写具体;或者对人物进行从头到脚的扫描式描写,重点部分自然就能写详细了。

以上是我们依托统编教材,围绕习作内容、目标、模式、策略建构小学“桥梁式”写作课程的学习、思考和实践。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将在今后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猜你喜欢
示例习作想象
大还是小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全等三角形”错解示例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