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琦
一、小学语文微课的制作特点
1.紧扣课标,体现层次性。古语云:“读书之法,莫贵乎循序而致精。”微课制作也应循序渐进,体现层次性。《语文课程标准》(下文称《课标》)指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这是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提出这样的要求。由此,微课设计与制作时,也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一节微课,先从基础知识点讲起,配套两个进阶练习(分别是基础题和拓展运用题)。某些难点知识讲解,也可以制作系列微课来达成目标,依据学情和学段目标,体现层次性。例如,笔者制作的標点符号系列微课,就是由点到面讲解标点符号。
2.立足教材,突破重难点。微课以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以短片的形式对某个教学内容或教学重难点加以补充说明。微课内容来源于教材,通常是教材中学生不易理解的重难点,课前,通过互联网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提前预习重点内容;课中,播放微课,帮助学生理解难点;课后,学生观看视频,巩固知识要点,微课可以做到始终与学生学习关联。
3.图文精美,语言儿童化。《课标》将小学语文学习分为三个学段,每个学段都关注儿童心理特点。其中,第一、第二学段属于低、中年级(6~10岁)的年龄段,处在这两个学段的学生喜欢色彩明丽、语言亲切、内容生动活泼的微课。因此,教师制作微课时,要贴近儿童生活,语言儿童化,运用儿童喜爱的人物、饰物去表达微课内容。
4.严控时长,学习高效化。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因此,我们设计微课应该把握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让学生既能学习到语文知识,也能避免倦怠的情绪产生。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微课,让学习的时间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而精练的微课内容,也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学习到语文知识。
5.增强互动,交流多样化。互联网时代,使交流变得方便,学生在家也能通过QQ等媒介,接收教师发送的微课进行学习。在微课制作时,笔者会在微课中设置语音提示:“请你按下暂停键想一想”,或是“如果有不会的,请返回前面的视频,再次学习”。这样“一对一”的语音提示,让学生紧跟着微课学习,增强学生的互动性,学生感受到教师就在他的身边。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助推作用
小学语文学习内容涵盖拼音、识字、阅读、习作等多方面,难度呈阶梯式上升,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小学生受年龄和阅历限制,再加上个体差异,可能对某些知识点不理解。虽然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会特别注意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但是仍会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无法及时跟进等问题,导致学生对知识点掌握不牢固。用微课辅助小学语文教学,可以有效化解这些问题。
笔者在制作微课前,通过分析教材和学生学习近况,制作好课件,然后设计微课脚本,录制微课视频,最后发布到班级QQ群。下面,笔者结合课例分析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助推作用。
1.关注学情,助巩固。微课的创始人戴维·彭罗斯说:“微课程是一个知识挖掘的框架,我们将告诉学习者在哪里挖,需要挖些什么。我们将对这一过程进行监督。”教师在设计微课时,需要对学段目标、教材中的训练点进行科学分析,使它们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上册汉语拼音部分,平时上课讲解j、q、x与单韵母的拼写规则,课堂讲解学生明白了,但回家练习,仍有一小部分学生不理解,而且他们脑中记忆的知识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淡忘。由此,笔者制作了本节微课“j、q、x与单韵母的拼写规则”。在微课中,笔者设计了三个小故事,通过视频展示,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中,帮助其理解j、q、x与ü相遇要“脱帽”的难点。又以PPT的形式出示进阶练习题,巩固拼写规则。学生学得不亦乐乎,课堂效果很好。这节微课也方便学生以后复习观看。
2.关注重点,助识记。每篇课文都有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例如字音、字形、标点符号或语句理解等多方面。而且不同的学生对于课文重难点的掌握也不同。微课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笔者在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后,制作了不同的微课,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利用微课查漏补缺。
(1)辨别字形。遇难辨字形,微课是较好的教学方式。笔者由此制作了微课“巧认形近字”,从字音、字形、字义、组词四个方面讲解,首次尝试用手机拍摄八分钟微课,以手写代替PPT,让学生既看到规范书写,又拉近学生与教师的距离。
(2)辨析字义。遇难解字义,微课是较好的教学方式。二年级下册识字部分《中国美食》一课中,介绍了多种中国美食和它们的烹饪方式,其中“烤、炸、炖、煮、煎”等烹饪方式之间区别学生不易理解。由此,笔者制作微课“美食课堂”,用动态图片与实例讲解结合,把学生带入一段别开生面的美食课中。
(3)指导写字。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可以利用微课短小精悍的优势,从文字特点入手,指导写字。笔者在学习光盘课例中看到优秀教师运用微课,指导学生写“月”字旁:一看结构,二看位置,三看笔画。微课简洁有力,抓住重点,练写结合,既提高了课堂效率,又让学生学习富有乐趣。
(4)运用标点。《课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第二学段要求学生“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第三学段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根据这一《课标》要求,笔者跟进学情与学段目标,制作了“标点微课三部曲”,一年级下册“与标点符号交朋友”、三年级上册“标点符号大家庭”和三年级下册“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微课图文并茂,先制作一年级四种主要使用的标点符号——逗号、句号、感叹号、问号,并指导朗读;再制作常见的标点符号——冒号、双引号等,丰富三年级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认识;最后,如何运用和书写这些符号,在习作纸中如何占格,笔者又制作了一节微课分别举例讲解。这样的标点符号“三部曲”,让知识由点到面,织成一张标点符号的学习网。
2.关注要素,助构建。教材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并落实这些“语文要素”,发挥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笔者在听课时,学习利用微课紧扣文本“语文要素”,帮助学生知识建构。如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一位教师在执教本单元《赵州桥》一课时,利用微课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中心句,如何让一段话围绕中心句来写。另一位教师在执教第七单元《海底世界》时,紧扣“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利用微课指导学生先找出第2~6自然段中心句,再提炼关键词,最后总结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海底世界的。这样传授学习方法的微课,关注“语文要素”,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知识建构,掌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3.关注习得,助拓展。语文的学习不只是一本语文教科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也十分重要。学习二年级上册课文《一封信》时,笔者向学生拓展了明信片的知识:明信片也是书信交流的一种方式,而且它的形式比书信更活泼。笔者从四个方面设计微课“多彩的明信片”(见下图):明信片的定义、由来、种类及书写格式。再配套两个进阶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乐学掌握。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传授,也是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情感的传承。教材尤其关注“人文主题”,弘扬传统文化。三年级上册古诗《赠刘景文》中的“菊”象征高洁,这种借景抒情的写法,古诗里常运用。因此,笔者制作了“古诗知多少”系列微课(如下表)。微课介绍了小学生常见的古诗中景与物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再引用小学生必背古诗来举例讲解。让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增加了对古诗学习的兴趣,也扩大了知识面。
以“微”知著,积于忽微。微课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到有效的助推作用,让课堂连接每位学生。同时微课的开发和使用,还需语文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不断探索和开发,逐渐形成合理、科学、系统的微课体系,从而更好地发挥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助推作用。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绿影小学华强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