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琴
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写作指导课不应该过多强调写作方法和技巧,将学生说和写的兴趣调动起来才是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应该多措并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一、创设导入激趣
习作课时,教师应该精心创设导入,唤醒学生对写作对象的了解与情感,学生才能有话可说,进而有话可写。我曾经看过于永正老师的“歇后语编故事”习作课,感受颇深。他以几个表扬他人的歇后语来导入:“狗撵鸭子——呱呱叫”“哑巴开会——没说的” ……学生一听到这么有趣的歇后语全都乐了。接着,于老师让大家读读不同形式的歇后语,感受歇后语的风趣,并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条来编个故事,再进行表演。学生们兴奋极了,纷纷自导自演起来。其中两位同学将黄鼠狼给鸡拜年时的狡猾模样表演得惟妙惟肖,令人捧腹大笑。学生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动起笔来自然得心应手。受于老师的启发,我在指导学生写《街市的吆喝》这篇习作时,首先模仿了天津市井、北京胡同的吆喝:“磨剪子来戗菜刀”“冰糖儿多呀哎”“又不糠来又不辣,五捆萝卜一边大。值不值您自己瞧,五捆萝卜卖一毛”“豆沙包、糖包、小米糕、黑米糕、蕎面糕、枣糕、苞谷面发糕”……同学们一听,笑得前仰后合,纷纷猜测吆喝的人分别是做什么买卖的。随后,学生争先恐后模仿在生活中听过的吆喝,顿时,吆喝声声,此起彼伏。接着,我让同学们从这些吆喝声中选择几个感兴趣的,并想想吆喝的人想表达的意思,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吆喝,这些吆喝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们凝神细思,有的想着想着还笑出声来,迫不及待地举手表达自己的感受。交流后,大家纷纷拿出纸笔,文思泉涌。这样的导入真实鲜活,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留心生活激趣
叶圣陶先生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中这样写道:“在生活中养成精密观察和仔细认识的习惯,这对写记叙文章有好处。”同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习作要求也强调了观察的重要性:“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留心观察生活何等重要!
于是,在指导学生写秋日美景的文章时,我便把课堂搬出了教室,带着同学们来到了校园。我们的校园背靠一座不高的小山——三台山。学生面对着郁郁葱葱的山间林木,仰望林间时翔时集的飞鸟,聆听风拂过叶梢的沙沙簌簌声,不禁心神荡漾。此刻,秋日美景深印在学生心灵深处。这种留心观察也可以是在上学的路上,一路上的无限风光,从天上的飞鸟到地上的野花,从脚下长满苔藓的青石板到水中的自在游鱼,都是写作的好素材。目之所见,心之所想,通过留心观察,学生写出来的文字一定充满了生活气息。
再如,在指导学生写课间活动这一主题时,我在课前拍摄了学生活动的几个画面,如跑步、跳绳、打乒乓球、踢毽子等。拍摄的时候有意捕捉学生活动时的细节,如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周围观看者的表现。上课时,我先放慢画面,而后放大某个特写镜头,让画面定格,如:跳绳时跳起的瞬间,让学生仔细观察跳绳者手腕的动作、手臂的高度、跳跃的双脚、快乐的表情……这样对细节的观察,都是为了激起学生兴趣。紧接着,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观察到的内容,学生热情高涨,滔滔不绝。最后,再要求学生由说到写,完成习作。于是,一个个或紧张或激烈或热闹的场面跃然纸上。诚如鲁迅先生所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三、实践活动激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此来拓宽语文学习的形式、内容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可以说,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天性得以自由展露。另外,开展实践活动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驰骋思维,不宜给学生过多的限定,只要扣住主题即可。如在指导学生写“我为家乡_____”的话题习作时,我开展了“我为家乡代言”实践活动。学生一听到为家乡代言,便热情高涨,有的为家乡的山水代言,有的为家乡的茶叶代言,有的为家乡的文化代言,有位学生说要为家乡的诗歌代言,并说出了代言的理由,让我颇为惊喜。这种实践活动是写作的活水源泉,学生在这种情绪高涨的、有浓烈创作欲望的气氛下,才会自然地产生出丰富多彩的词汇与真切炙热的情感。
四、声像媒体激趣
《心理学新论》中说:“必须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调动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等智力因素,以及动机、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参与活动。”我们应让这些因素参与写作活动,并使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让学生形成积极创作的心理状态,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还开拓了写作教学的空间,使课堂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在指导学生写状物文《草莓》时,我播放了一段视频。当屏幕上呈现出草莓丰收的景象时,同学们个个目不转睛地盯着红亮诱人的草莓。看完视频,我让学生用一两句话谈感受。有的说:“草莓园里果实累累、叶绿果红。”有的说:“草莓似一盏盏小红灯笼,非常诱人!”……我再次播放视频,这次按照“草莓园”“草莓串”“草莓外形”及“草莓果肉”的顺序进行镜头切换和定格,并要求学生按顺序抓住特点观察、描述。他们这次关注到了细节:“草莓的形状像颗小爱心”“一股甜丝丝的香味溜进我的鼻腔中,我不禁垂涎三尺,恨不得马上尝一口。”学生不仅从视觉上着笔,还综合运用听觉、嗅觉与触觉,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观察,学生动起笔来自然容易多了。
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内驱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多措并举,发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前行,学生一定会文思泉涌,真正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作者单位: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