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选择了教育,行走在这条路上,我清楚地知道要去哪里、如何去,努力着,坚守着。经历了许多琐碎、艰难之后,回眸来时的路,发现其间闪耀着一抹亮丽的红,串起无比的欣慰与感动,点点滴滴,充盈我幸福的记忆。
我出生在军人家庭。我的父亲从穷苦的农村娃成长为光荣的革命战士,是伟大的党给了他崭新的生命,为他开启了人生最有意义的篇章。他深爱着中国共产党,他为我取名“刘红”,就是希望我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红色,是先辈们的鲜血,是革命的颜色,是气势磅礴的中国赞歌,是屹立不倒的民族脊梁。从此,这抹亮丽的红就镌刻在我心中。
1987年,我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毕业,走上了南京市夫子庙小学三尺讲台。我立志要当一名好教师。何谓“好教师”?又红又专!年轻的我,对党充满着无比向往,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是我执着的追求。听党课、写思想汇报、接受组织考验等等,我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坚定信仰。1994年,我终于光荣入党了。永远难忘那神圣的时刻,激动的泪水、哽咽地宣誓,我知道,这是父辈对我的期望,是党给予我的温暖和鼓励,也是我对献身教育的庄严承诺。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勤奋地工作,心怀非常素朴的想法,必须对得起党的培养,对得起“共产党员”的称号。我的小小的心,被美好的理想撑得鼓鼓的,满是力量。
1994年,我被评为第一届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观摩课、竞赛课,市区各种重要的展示活动,都能看到我的身影。1998年,我成为第二届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2005年,我评上了江苏省特级教师;2006年,我当了副校长;2009年,我成为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首批培养对象;2012年,我成为南京市首批小学正高级教师。
这一路走来,我曾经因为当上了教导主任而离开过语文课堂,从最初的“轻松得意”到后來的“愧疚自责”。我发现,我丢掉了自己。那个语文课上带着同学们做游戏、讲童话,被他们喜欢、需要的小刘老师不见了;那个怀揣着梦想,要成为像斯霞、李吉林老师那样的热血青年不见了;那个不怕压力,敢于尝试,对教改有着敏锐直觉的语文教师不见了;那个立志要为党的教育事业倾尽心力、服务人民的共产党员不见了。我渐渐丧失了“课感”,变得紧张、怯弱,更多的时候是一种迷茫:语文课堂怎么啦?教师的价值在哪里?党员的旗帜到底是什么?……
这一路走来,我当然也有过“败走麦城”的时候,一节参评特级教师的课,曾一度成为压在我心头的伤痛。那时三十出头的我,为荣誉而战,想要展示出最高的教学水平,上一节大家都认同的好课。从选课题,到安排教学流程,设计过渡语,预设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一想好对策,可谓是步步精心。正式上课了,刚接手新班,我担心学生不会读也不会说。真是越怕什么越来什么,学生接受不了我的教学设计,他们说不出我预设的内容。其间,投影仪又突然坏了,电教老师进进出出忙着检修,学生更分神了。那一刻,我慌张、懊恼,认定参评课是失败的,并且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学生不行,他们配合得不够好;自己运气太差,投影仪又惹祸。可果真是这样吗?我的教育初心、教学理念难道没有问题吗?……
庆幸的是,每每遇到困惑、痛苦,就会有一抹亮丽的红照耀我前进的方向,为我拨开迷雾,引领我更坚实、更快速地成长。为党的教育事业培养优秀教师、特级教师,学校给了我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平台。我参加了市级骨干教师高研班,聆听专家讲座,研读教学理论,我学会了反思、提炼与实践。2009年,我更有幸参加了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李吉林老师、朱小曼教授、刘坚教授、汪霞教授、崔允漷教授等等,一位位教育大师成了我的导师。他们语重心长地启迪我,要研究儿童、研究课堂、研究教学,要去发现真问题,做真研究。名师、教育家,应该有自己的教育主张与教学风格。我该用怎样的话语范式来解读我对语文教学的理解呢?我坚守在教学一线,我在同学们的习作里、小便笺中读到他们对我的表扬或是建议,也常常任由他们搂着、围着,告诉我喜欢学什么、怎么学。我把自己的家常课、公开课录制下来,反复地看,也请同行、专家走进我的课堂,观察、评议,帮助我发掘亮点、发现问题。我写教学日志、教学随笔,一篇篇,20多万字的小故事、小案例,不为发表,只为剖析课堂,叩问教学的得失。2011年,我从“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的视角,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与现状出发,提出了“追求乐学境界”的教学主张,并做了基本的建构。我带着我的教学主张参加答辩,接受国内顶尖教育专家的提问,从容地表达我的教育之思。我至今还记得,李吉林老师亲切地对我说:“刘老师,我们是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用自己的话语系统表达对教育的理解,我们的话语来自课堂,来自学生。你坚持在课堂实践,你做得好。”朱小曼教授也语重心长地鼓励我:“从问题出发,把教学主张当课题来研究,做鲜活的、实事求是的研究,而不要一味地去追求那种学院式的概念。”我不断修正着我的教学主张,“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得如何”,每一节课,我都会这样问自己。就是在这样的回眸与审视中,我走近了儿童,领悟了语文,也读懂了我自己。我特别感谢党组织,感谢学校给予了我如此高端的专业培训,没有这样的学习、沉淀与深思,我不可能有长足的进步。
2015年8月,翻开了我教育生涯的新篇章。我被任命为南京市府西街小学的校长兼书记。府小是一所家门口的小学校,生源质量不尽如人意,教师的年龄结构、学科比例不尽合理,教育全面均衡发展亟需好教师引领。到一所普通小学做校长,意味着我将暂时告别评上特级、正高,当上副校长这一路走来都不曾丢下的我的班级、我的语文课;意味着我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办好学校,放在学校管理和师生培养上;意味着我将面临更多的艰难与挑战,在一个陌生的领域重新起航……我没有犹豫,愉快地接受了任命,因为我很清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我赶上了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好时代。没有党的培养,没有不断出新的教育利好政策,我不可能享受到当下做教师的那份光荣、满足与幸福。该是回报的时候了,就像父亲一直教育我的那样,听党话、跟党走、报党恩,永远不要忘记那一抹亮丽的红。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我所学所能,做好府小的校长、书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振兴我们学校,团结、依靠、带动全校教师,潜心立德树人,扛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把府小办成老百姓满意的家门口的好学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晃眼到了2021年,这是我在府小的第六年。这六年间,我和学校一起成长。亲历学校那精彩纷呈的课程生活,看着教师和同学们脸上那幸福的表情,听到大家对学校的赞誉与期盼,作为校长,我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六年,我也从未放弃对语文教学的追求,上课、讲座、科研等等,我和我的团队始终站在语文教改一线,辛勤耕耘,不断收获。
我曾经想象自己快要老迈,头发花白,步履蹒跚,或许会不记得很多事情。但是,我确信,只要我站在那个叫作“学校”的地方,我的心里一定会闪耀一抹亮丽的红,是这抹红,让我遇见了最温暖的关怀与鼓励,汲取了最伟大的信念与力量,成就了最美好的自己。我也毫不怀疑,这抹亮丽的红,已融入我的血液,陪伴着我,一直不曾离开。
(刘红,江苏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首批培养对象、南京市府西街小学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