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婧婧
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启迪我们去探索和发现生活中的教育价值。当大家都在倡导一日生活中要更多地体现幼儿的自主性时,我们注意到,有一个环节似乎依旧由教师主导,那就是午餐后的散步环节。散步时幼儿只能跟随着教师按计划好的路线走马观花地溜达一圈吗?散步是幼儿在园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幼儿放松心情、亲近自然的美好时光。散步环节如何进行,值得我们思考。
一、倾听孩子对散步环节的愿望
中班孩子是如何看待当前的散步活动的?他们喜欢的散步活动又是怎样的?我们决定听听孩子们怎么说。
这天午餐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组织孩子们到门口排队,而是请孩子们坐下来,告诉他们,我想和他们聊一聊散步这件事。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散步吗?你们觉得去散步开心吗?”孩子们说了不少喜欢散步的理由。接下来,我又问:“那去散步有没有什么让你们感到不太开心的时候?”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发现,除了个别孩子表达了因为“散步时间太短了”“每次都抢不到排头的位置”等而不开心外,大部分孩子感到不开心的原因是个人的兴趣和需要无法得到满足。
玥玥:我想要去的地方一直没有被选上。(班里一贯以来决定散步地点的办法是先由幼儿各抒己见,再集体举手表决。)
豆豆:有时候我看到蝴蝶,想要走近一点去看,但是因为不能离开队伍,所以只能看着它飞走了。
博博:散步的时候唱的歌我觉得太吵了,大家都唱得不一样,一点都不好听。
涵涵:我想坐摇摇马,但是人太多了,我每次都轮不到。
……
听了孩子们的表达,我不禁有些惭愧。我之前一直觉得散步环节只要按既定流程做就可以了,从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没想到孩子们在散步时各自有着不同的感受,也有不同的需要。我忽然意识到,原来“牵着蜗牛去散步”除了放慢脚步,还应该听听“蜗牛”们的想法,了解他们想去哪里,想和谁去,想去做什么。于是,我继续问道:“那你们喜欢怎样的散步?你们想和谁一起去哪里做什么事情?”孩子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愿望。
佳佳:我想去看看小羊,喂小羊吃草。
馨馨:我喜欢去草地那里,躺着休息休息。
博博:我想去种植园地,给我们种的黄瓜浇点水,看看黄瓜有没有长大。
磊磊:我想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
豆豆:我想去抓蝴蝶、蚂蚁和蚂蚱。
宇宇:我想骑着小车绕着幼儿园逛一圈。
禹禹:我想在彩虹跑道上和好朋友赛跑。
萱萱:我想和好朋友一起坐摇摇马。
玥玥:我想去小公园逛逛。
汐汐:我想玩沙。
……
孩子们说了好多自己关于散步的想法和计划,可是,孩子们提到的这些活动都适合在散步环节进行吗?我们让孩子自由自主,难道就要放弃原则、放任不管吗?当然不是。于是,我提出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哪些事适合在散步的时候做,而哪些事不适合,为什么?”其实,这些道理我们以前都跟孩子们讲过,也一起讨论过,我希望孩子们能迁移之前获得的经验。
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提出,散步是在饭后不久进行的,不可以做剧烈运动,所以赛跑、骑车、玩“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等是不合适的。在这一点上孩子们意见一致。看望小羊、去草地上躺躺、去种植园地浇浇水等,这些都是可以实现的想法,对此,孩子们也没有异议。但是,对于骑摇摇马和玩沙,孩子们意见不一致。有的说,骑摇摇马和玩沙不是剧烈运动。有的说,骑摇摇马摇得厉害,肚子会难受的;吃完饭,肚子鼓鼓的,一直蹲着玩沙,肚子也会难受的。大家最终决定:摇摇马不能一直骑,沙也不能一直玩。经过讨论,孩子们都知道了,散步的时候不管怎么玩,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自己身体舒服。另外,有孩子提出,去小公园逛逛的想法挺好的,但通向小公园的门平时是关着的,没办法过去。对此,一个孩子提议可以请保安叔叔帮忙开门。
由此,孩子们达成一致:散步的时候不能做剧烈运动,要慢慢走,做些不累的事情。
我们拿出幼儿园地图,对孩子的散步活动方案中的地点做了圈画定位,发现有的在户外、有的在室内,比较分散,有的方案甚至没有固定的地点。我们发现,这样自主的散步活动确实解放了孩子,但是,我们班有28个孩子,如果为了满足个性化的需求而让孩子自由地分散到园内各处,教师显然不可能照顾到所有孩子,散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令人担心。
二、一次大胆放手、实现孩子散步愿望的尝试
孩子們对于散步活动都非常有想法,但是对于孩子们讨论出来的那些在散步时间适宜做的活动,我们真的都能满足他们吗?怎样满足?孩子之前没有自由散步的经验,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能完全放手吗?怎样保证孩子的安全呢?放手背后,我们需要做怎样充分的准备呢?
1.讨论散步规则,开启自我管理
“散步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我抛出问题,引导孩子们讨论自主散步的规则。我发现,平日里爸爸妈妈或教师对孩子们的叮嘱,孩子们都记得并说得出来:“要注意安全”“要在老师看得见的地方活动”“要和好朋友一起去,不能一个人去”“遇到困难要想办法解决,如果不能解决要告诉老师”……顺着孩子们的话,我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教师:你们要去的地方都不一样,老师没办法看到你们每一个人,怎么办?
磊磊:那我就拉着老师的手,和老师一起去。
教师:我们班有28个小朋友,如果大家都拉着老师的手,不是又没法去自己喜欢的地方散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
博博:我们可以几个好朋友在一起,互相帮助。
玥玥:对,我们都长大了,我们要上大班了。
教师:那你们自己能保护自己吗?
昕昕:我知道怎么保护自己,就是不去危险的地方。
教师:哪些是危险的地方?
昕昕:有电的地方,黑的地方,老师看不到的地方。
思思:保护自己就是不要跑,要慢慢走。
馨馨:对,不能跑,跑了肚子会疼的。
……
看着孩子们坚定而自信的眼神,我决定相信孩子们,尝试大胆放手,实现孩子们自主散步的愿望。
2.做好保障措施,尝试自主散步
我和孩子们约定,第二天来做一次自主散步的大胆尝试。根据对孩子预先提到的几个热门散步地点所做的定位分析,我确定了几个比较好的观察点。第二天吃完午餐,我把园里的保健医生和平行班有空的几位教师请来,分别站到了那几个观察点,在保障孩子安全的同时,观察孩子散步时的行为表现。
我们发现,大多数时间,孩子们是三五成群一起行动的,整个班的孩子自主分成了七八个组。孩子们有的去操场散步,有的去小沙池玩了一会儿沙,有的去种植园地浇了水、除了草,有的去看望并喂了小羊,有的在树叶上找到了小昆虫,有的来到草坪上躺下晒太阳……他们快乐极了。我关注到,平常散步时常常会自顾自跑开的汐汐,这次和其他5个女孩组成一组,全程和同伴手拉着手,有商有量。另外有一组全是男孩,平时都挺活泼好动的,当他们无意间走近角落里的电闸设备时,一个男孩说:“看,那是电的标志,有危险,我们不能过去!”大家一致同意,并迅速离开了那片区域。我感到十分动容,我们真的应该相信孩子,他们的能力因为自主而被发掘、被看见。
等到提示午休的音乐声响起,孩子们陆续按照约定回到了班里,每个孩子的眼中都闪着光,好像迫不及待地想告訴同伴自己在散步时遇到的有趣的事情。我赶紧利用午睡前的一点时间,组织孩子们做了简短的分享,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听到了“有趣”“好玩”“喜欢”等评价。那天午睡起床后,我们结合对散步的观察,又组织孩子就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形成了班级对于自主散步的公约与共识,比如,散步时遇到困难了可以怎么做,和同伴意见有分歧了该怎么办,哪些地方是不能去的,哪些事是不宜做的,怎样知道散步时间结束了该回班里了……
这次大胆放手尝试让我感受到,放手不仅需要勇气,也需要充足的准备。一方面是孩子的经验准备:孩子知道哪些事是可以做的、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知道怎么做能确保自己的安全、怎么做会让自己面临危险;另一方面是安全保障上的准备,教师在相信孩子能力的同时也要对安全问题有综合的考量,排查安全隐患,做好活动预案,并在活动过程中持续关注、跟进保障,让孩子的行动仍然在教师可防可控的范围内,确保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感悟与思考
这一次自主散步的大胆尝试,让我们获得了一些感悟,也产生了一些思考。
第一,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这次活动对我们而言是一次从观念落实到行动的勇敢尝试,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孩子的思考力、行动力、创造力。放手不是放任,选择放手并非易事。观察和倾听是儿童本位观念落地的第一步。教师只有真正蹲下来观察和倾听孩子,才能发现孩子,进而相信孩子是有能力的学习者,真正退位成为孩子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第二,规则是自主的前提。自主活动中,规则必不可少。基于对安全问题的考虑,师幼共同商议自主散步的规则,逐步完善规则,并形成共识,将外部的管理转化为孩子的自我管理。除了保障安全外,有规则也是保障自主活动质量的关键。
第三,要辩证地看待自主活动的开展。我们对自主散步的探索才刚刚起步,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做出价值判断。散步活动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一味强调给孩子自由,会不会忽视了散步对于孩子健康的意义?怎样才能两者兼顾?这些问题始终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反思。这次对自主散步的尝试是我们对于优化一日生活环节的一次探索。我们要认真对待一日生活中每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发现生活中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