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婷
【摘 要】自主游戏就是指幼儿在日常活动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以满足自身目的,自由选择游戏活动的过程。自主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心理需求,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幼儿得以全面发展。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本文以自主游戏为中心,从多角度出发,将实践与研究相结合,设计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策略,使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游戏活动氛围中,体验快乐、健康发展,同时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
【关键词】幼儿 自主游戏 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17.027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这一要点直接点明了自主游戏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此时,幼儿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初步阶段,对事物的认知还不够全面,正是培养幼儿身心健康的黄金时期。因此,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为幼儿创建出丰富、多样的教育游戏,在游戏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保障幼儿的身心健康,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自主游戏的教育定义
自主游戏是幼儿教育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指导幼儿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地选择、开展游戏,并在游戏中自发的交流互动。被誉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幼儿教育家福录贝尔曾认为,“儿童的游戏是儿童心灵最美好的花朵”,提倡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新性。自主游戏是带给幼儿欢乐、发展幼儿思维、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自主游戏的开展前提是需要处在幼儿构建的游戏活动中,以满足幼儿的乐趣、需求为主要目的,引导幼儿自由开展,从中发现幼儿自身的意愿。
二、自主游戏的开展现状
(一)自主游戏定位错误
虽然自主游戏的开展已得到全面推广,但部分教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育理念的了解还不够深入,认为“自主游戏”就是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简单地组织幼儿玩游戏,而没有强调幼儿的自主性。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时,一些教师常常会以成年人的角度設置游戏,却忽略了以幼儿为主的重要部分,对幼儿的发展要求过高,从而无法满足幼儿的乐趣与发展需求。[1]长此以往,就会使幼儿机械化地进行游戏活动,不仅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还会影响教师的教育素养。如果幼儿自我体验、自主探索、自主创造的权利没有得到发挥,就会把幼儿的自主游戏变为教师的教育任务,导致幼儿丧失了参与自主游戏的积极性,那么具有教育意义的自主游戏就会变成“无效游戏”,失去其本质含义。
(二)游戏材料单一
自主游戏就是要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自身的喜好、满足自身的需求去选择游戏中的定位、材料。根据实际调查发展,在部分幼儿自主游戏中使用的游戏材料过于单一、局限。游戏中一个区域的材料就只局限于在这个区域的游戏中运用,或是游戏材料缺乏、不符合幼儿的需求等,都是游戏材料单一的主要表现。游戏材料的单一化会使幼儿缺少自主游戏的参与感,降低其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同时,单一的游戏材料会限制幼儿想象思维的发展,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需要深入挖掘自主游戏的开展理念,根据实践经验创新自身的教育方式,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主,开展科学合理的自主游戏活动,以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参与乐趣,使幼儿的自主意识在游戏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三)游戏时间控制不当
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效果与游戏开展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联。游戏活动开展的时间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会严重影响自主游戏的意义与作用。幼儿对事物的了解还处于初步认知的状态,其自身的思维发展尚未成熟,幼儿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较弱,对事物的掌握就会较慢。如果教师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对时间的把控过于紧凑,就会使幼儿不能完全融入到游戏活动中,不但幼儿无法感受活动开展的意义,教师也不能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积极作用。如果教师对自主游戏的开展时间过于宽松,可能会使幼儿的身心感到疲惫,无力参与游戏活动,并且过长的游戏时间会使幼儿从最初的积极状态变为松懈、懒散。可见,无论是游戏时间过短,还是游戏时间过长,都不利于自主游戏的开展。因此,教师要结合实践经验,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幼儿的发展需求为主,开展合理的自主游戏活动。
三、自主游戏的开展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
想要有效开展幼儿自主游戏,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游戏观念,不盲目追求游戏深度,由重视游戏的结果转化为注重幼儿游戏的过程,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行为,并及时进行指导,满足幼儿的乐趣与需求,使幼儿在游戏中得以充分发展。[2]自主游戏活动的开展前提,是以幼儿为中心、教师为辅助的。在自主游戏中,教师要保障幼儿的自主权利,体现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作为游戏的旁观者与参与者,负责游戏的顺利进行,这才是自主游戏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教师在观察中要重视游戏活动的主体与情节发展以及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幼儿选择材料与操作的情况、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征能力等,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游戏,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有效开展幼儿自主游戏。
例如,教师在带领幼儿开展自主游戏时,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游戏选择,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开展哪个游戏,并让幼儿在合适范围内选择游戏开展的地点,还要让幼儿根据游戏规则,选择自己想要参演的角色,以此达到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的目的。比如,活动开展前,教师为幼儿提供了“小蝌蚪找妈妈”和“猫捉老鼠”两种游戏。幼儿选定游戏后,教师为幼儿讲解游戏的活动规则,让幼儿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前提是一轮只有五只猫。有的幼儿喜欢猫,所以选择扮演主动追击的猫;有的幼儿喜欢聪明的老鼠,选择扮演被捉的老鼠;没有参选上演猫的幼儿可以在下一轮进行扮演。随后,教师作为游戏的辅导者,负责宣布游戏的开始与结束,将幼儿在游戏中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同时,如果教师在游戏中发现幼儿违反了游戏规则,要及时纠正,保证游戏顺利进行。教师在自主游戏中指导幼儿发挥自身的主体性,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还能使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丰富多元的游戏材料
自主游戏的有效开展离不开丰富的游戏材料,游戏材料是游戏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应该积极丰富游戏材料的类型,发掘材料的多种功能。以幼儿的视角进行选取摆放,使游戏材料得以充分使用,是使自主游戏活动全面开展的重要途径。游戏材料越丰富,幼儿的选择性就会越大,不仅可以拓展幼儿的思维,还能丰富幼儿的视野。同时,幼儿作为自主游戏中的主要人物,游戏材料的使用可以按照幼儿自身的兴趣进行选取,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教师指导幼儿进行自行选择,可以有效培养幼儿的自主性。[3]因此,教师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活动时,要设置丰富、多元、灵活的游戏材料,满足幼儿的乐趣、提高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幼儿能够主动参与到游戏活动中,让自主游戏得以顺利开展,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作用与教育意义。
例如,为了在自主游戏中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判断力,培养幼儿环保的意识,教师可以设置分类的游戏活动,并丰富游戏中涉及到的材料,使幼儿在游戏中散发思维完成游戏任务。同时,教师还要满足自主游戏的开展要求,满足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比如,教师设置了“垃圾分类小能手”的自主游戏活动,并将传统的可循环垃圾与不可循环垃圾进行扩充,分为主体性材料、自然物、废旧材料、半成品四种类别,并设计颜色分别;随后,教师指导幼儿自行选择想要回收哪个种类的垃圾,一组需要7名幼儿;在幼儿选择完毕后,教师让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类别进行搜集回收,放入相应颜色的袋子中;最后教师选出回收最准确的一组。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丰富游戏材料、满足幼儿自身的需求,是开展自主游戏的有效途径。
(三)设置开放的游戏环境
游戏活动的开展需要合适的游戏环境,幼儿自主游戏的开展则需要幼儿根据自身的需求自行选择游戏环境。自主游戏的有效开展,需要教师革新传统的游戏观念,摒弃不必要的“禁锢”规则,使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权利与自我体验,以幼儿自身的心理需求开展自主游戏。同时,游戏环境的设置影响着幼儿在游戏中的发展状态,如果游戏环境过于狭隘、固态化,就会影响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与发展特点为出发点,满足幼儿的需求,为幼儿提供灵活性的游戏环境,以此来调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自主性与创造性。[4]除此之外,教师设置开放、动态的游戏环境,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满足幼儿表达、创作的欲望。
例如,教师想要丰富自主游戏活动范围时,可以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地点、游戏环境,并引导幼儿自行选择想要和谁玩,去哪里玩以及玩什么。比如,教师想要通过户外活动拓展幼儿的视野,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决定设置一次户外游戏活动。首先,教师让幼儿思考自己最喜欢去什么地方进行活动。幼兒说喜欢去公园等。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和自己喜欢的人结伴而行去公园。在公园里,教师可以为幼儿布置游戏任务:四人一组,观察公园里有哪些树?有哪些小动物?幼儿可以自我判断,也可以询问路人,把知道的信息记录下来,最终选出记录最多、最准确的小组。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辅助幼儿,保证幼儿的安全,防止幼儿活动范围过大。教师在自主游戏中让幼儿自行计划活动内容,不仅符合了自主游戏的开展要求,还给予了幼儿自主选择的权利,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四)设置幼儿益智游戏活动
幼儿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就是教师引导幼儿对世界形成完整的认知,了解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现象,在此基础上教授给幼儿简单的知识,使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自身成长的环境。同时,益智游戏就是指有益于幼儿智力开发的游戏活动。教师带领幼儿开展益智游戏,不仅能帮助幼儿在自主游戏活动中有效发展智力、散发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力,提升幼儿的创造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够使幼儿在游戏活动加强知识储备,增强幼儿对世界的认知,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帮助幼儿打开知识的大门。[5]
例如,为了提高幼儿的游戏体验感,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更为广阔的游戏场地,并且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指导幼儿选择自身喜欢的游戏对象,使幼儿在益智游戏中既开发了智力,又拓展了精神世界,满足幼儿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带领幼儿开展“我是画画小能手”的游戏活动,为了有效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师可以将游戏场地由教室转到校园,将固定的绘画对象转为丰富多样的建筑等物体。同时,在游戏开展中,教师指导幼儿根据自身的喜好在校园中选择其中的物体,像花坛、树木等。活动开始后,幼儿纷纷积极地选择绘画对象,并根据自身对事物的观察、认知,绘画出物体,使幼儿在活动中不仅加强了对物体的了解与认知,还提高了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在幼儿绘画完毕后,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拓展游戏,引导幼儿介绍自己绘画的对象,并说一说绘画的物体有哪些特点;或者指导幼儿与同学的画像进行交换,猜一猜对方画的是什么;并对其进行打分。如此一来,自主游戏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满足了幼儿的发展需求,还促进了幼儿的智力开发,提高了幼儿的全面发展。
(五)设计幼儿团体游戏活动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智力发展,还要注重幼儿的德育教育,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主动给幼儿创造科学、合理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懂得团队协作,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加强幼儿的团队意识。为此,教师可以设计幼儿团体游戏活动。团体游戏是由教师将幼儿从以往的个体游戏转变为团体游戏,将个人主义转换为集体利益,并指导幼儿在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中完成游戏任务,使幼儿在活动中认知到团体互相协作的重要性,从而使幼儿自主融入到班集体中。
例如,为了提升幼儿的团队精神,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团体游戏,并在游戏中将班级幼儿分为多个小组,小组幼儿要在相互协作中完成共同的任务,完成效率最快、最高的小组将取得胜利。比如,教师开展“跳绳比赛”小游戏,先将幼儿分为四组,其中包括小虎队、小猫队、小狗队和小兔队;再指导幼儿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所在队伍;在分配好小组后,教师引导幼儿开展跳绳比赛,每一组选出两名甩绳子的幼儿,其他幼儿则依次进行跳跃,最终跳跃数量最多的小组获胜。刚开始,小虎队的比赛过程并不顺利,但随着幼儿之间的沟通、交流,选择出了合理的游戏方案后,效率有了明显提升;随着游戏比赛的愈演愈烈,幼儿的参与积极性也随之提高;最后,小虎队获得了胜利。团体游戏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之间的关系,还使幼儿在协作中增强了团体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开展幼儿自主游戏时,需要深入自主游戏的活动理念,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指导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与需求进行游戏活动,这是有效开展自主游戏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1]叶亦慧.幼儿自主游戏的设计策略[J].江西教育.2021(27):93.
[2]张莉莎.自主游戏中幼儿自定游戏规则的建议[J].家教世界.2021(24):18-19.
[3]张小萍.幼儿园自主游戏环境的创设探究[J].成才之路.2021(24):100-101.
[4]徐娟.浅谈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有效指导[J].名师在线.2021(22):57-58.
[5]黄抒轩.探索幼儿园自主游戏的实施途径[J].当代家庭教育.2021(29):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