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道中考题想到初中物理的教学误区

2021-05-30 10:48王彬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物理课程教学误区平面镜

王彬

摘 要: 关于平面镜成像的教学,我们一直在强调平面镜成虚像,但实际上平面镜也能成实像。本文讨论了平面镜成实像的原理以及我们以后在物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

关键词: 平面镜;实像;物理课程;教学误区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3(2021)35-0088-02

国内各个版本的教材对于平面镜知识的讲解几乎都一样,以笔者所使用的苏科版教材为例,八年级上册教材上写到:“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且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也相等,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平时我们的老师在讲解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也是反复强调,平面镜成的像总是虚像,那么平面镜真的只能成虚像吗?在解决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道中考题.

这是盐城市2016年物理中考选择题第十一题,题目如下.小明用一块长方形平面镜反射太阳光,并将反射的太阳光投射到一块与镜面平行且足够大的白板上,则白板上的光斑是(   ).

A.圆形的,不是太阳的像

B.圆形的,是太阳所成的像

C.长方形的,不是太阳的像

D.长方形的,是太阳所成像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选择C,利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知道平面镜成虚像,所以白板上的光斑肯定不是太阳的像,排除B、D两个选项.再利用光在平面镜表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知道,光斑的形状应该是和平面镜一样的长方形.

然而其实这题有两个答案,选项B也是正确的.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个实验,很容易就能观察到.当白板距离平面镜较远的时候,白板上出现的光斑就是圆形的实像.

我们可以把物体看着是由若干个点组成的,每个点都可以看着是光源,它们发出的光经过光学器材(如平面镜、透镜)后会出现三种情况.我们先从比较能理解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

第一种,成为会聚光束,会聚点就是物点的实像,如图1.

第二种,成为平行光束,这个时候不成像或者认为像在无穷远,如图2.

第三种,成为发散光束,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成为物体的虚像点,如图3.

物体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结果也是这样(如图4、图5、图6),区别在于凸透镜对光是折射作用,平面镜对光是反射作用.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平面镜不仅可以成虚像,还可以成实像,我们通过画图来解释上面的中考题.通过作光路图,我们不难发现,当太阳光比较小的平面镜上面时,可以看着是会聚的入射光,经过平面镜发射后的光线还是会聚的,当平行纸板距离平面镜较近时,反射光线还没有会聚成像,所以形成的光斑是平面镜的形状——长方形(图7),当平行纸板距离平面镜较远时,反射光线会聚成像,所以形成光斑的就是太阳的形状——圆形,这个形状就跟太阳的形状一样,这个像还可以在白板上呈现,那就是太阳的实像了啊!所以平面镜真的可以成实像!它的成像光路图和原理跟小孔成像有点类似(图8).

对照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官方给出的答案并不完全正确.中考试题应该具有严谨性和科学性,这就要求命题老师要有很高的教学水平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只有他们弄透彻物理规律,才能做到中考命题的科学、合理.我们身处一线教学的教师也要做到知識全面,要做到“要想舀出一勺水,自己得有一桶水”的水平.在物理授课的过程中,要避免一些教学误区.

一、物理探究性实验要做到真探究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在笔者使用的苏科版教材中,给学生们准备了很多可以动手的实验,然而在我们的教学当中,真正做到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探究的老师很少,原因可能是怕浪费时间,毕竟初中生在校时间短,学习课程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总结出规律可能花费时间长,效果可能会达不到预期.也有可能是对学生没有足够信心,怕他们总结不出规律.其实在我们教材中所列举的探究实验中,有很多知识在课外书中已经有所提及,我们的学生对此 有一定的基础知识.比如说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比如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在学习到这部分知识时,学生们都能知道与之相关的故事和名言,在此基础中,我们只要顺势推学生一把,给他们提供合适的实验器材,把探究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也许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物理作为一门重实验的课程,如果做不到让学生动手实验,那么逐渐磨灭他们心中的探索欲,慢慢的失去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所以对于这些探究实验,我们要放手给学生.

二、物理知识的传授切勿直接注入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体间相互作用以及运动规律的学科,对于每个规律的总结,我们教师最好让学生多思考,多总结,不要像小鸟喂食一样,把每个规律,每个结论都直接注入到学生的脑海里.如果学生长期吃“现成饭”,那么学生的逻辑分析,科学推理能力一定会出现退化,这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发展极为不利.比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这节内容时,我们得到实验数据后,在分析成 像规律的过程中,我们就要给学生足够的信心,让他们自己总结.只有有了自己思考的过程,学生对这样的规律认识才会深刻.在短期内,这种教育方式的弊端可能体现不出来,甚至看起来还有一点利好,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让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不少考试知识点,但是时间久了之后,学生是容易遗忘的.直接注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极大的扼杀的学生的创造力,这样会把学生训练成没有思想,只会考试的机器.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让学生主动探究学习,不能被动的只告诉学生“是什么”,更多的要让学生主动了解“为什么”“怎么做”.

三、物理教学不能只注重分数

由于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问题,所以分数对于学生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忘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应试教育,注重了分数的提高,忽略了能力的培养.物理课程是科学文化的基础组成部分,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初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该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我们的教材中,除了讲解物理学的科学知识外,还渗透了探索者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所以此阶段的学习,除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之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

因此,我们在初中教学过程中,自己要有比较全面的知识,能够对生活中各种常见的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在探究实验的授课时,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亲身去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物理教学的目的——提高科学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苹.平面镜可以成实像吗[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39(05):29.

[2]苏灵平.平面镜成实像的一个日常实例[J].物理教学探讨,2008(01):62.

[3]刘胜海.光学教学中一个值得引起注意的问题——平面镜也可以成实像[J].中学物理,2010,28(03):12-13.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物理课程教学误区平面镜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知识巩固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随堂练
阿伦斯物理课程思想对我国物理课程改革的启示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误区及改善对策研究
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点滴体会
高校青年教师课程意识的缺失与对策研究
中职德育课教学探讨
中学物理交叉前沿科学知识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