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的相关认识

2021-05-30 10:48张绪丽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技巧分析解题方法初中物理

张绪丽

摘 要: 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知识更具抽象与复杂性,因此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较多.尤其在解题中,很多学生会陷入误区,无从下手,所以,找到和制定初中物理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意义重大,对此,文章通过下文围绕这方面的内容展开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索,力争为推动和帮助学生正确的学习物理知识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初中物理;解题方法;技巧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0333(2021)35-0080-02

无论哪个学科,都需要注重解题方法和技巧的培养,作为以实验为核心的科目,物理解题中的变化较多,只有学生灵活的掌握了解题技巧和方法,才能实现学科学习的突破,对此,作为新时代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人员,必须要认清和重视此项教学工作,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力争为学生打造一套高质量的解题方案.

一、初中物理解题中遇到的困境

在初中物理习题解答中,应该引导学生提取其中的正确信息,不断探索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科学运用,在不断探索中寻找物理对象的定向与定量规律,指导将问题正确的解答出来.很多时候,在传统课堂以及练习有关问题中,一般会将物理图景简化后提供给学生,因此在他们解题中,理想的物理情境无法呈现在其面前,例如,在对“变阻器”的有关内容讲解中,学生们比较熟悉变阻器的改变规律,但是,对于电视机遥控器能调节电视功能的内容却无法深入理解,就会改变电视屏幕的图像.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得知,在当下的初中物理解题中,还面临着以下困境:

第一,缺少物理模型,在对许多问题处理中,学生的解题思维往往受到问题表象的影响,难以弄清解题思路,无法对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把握,因此难以在具体问题中将一些物理图景及模型抽象出来,进而造成学生解题认知中障碍较多.第二,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在平时解题中,学生过于依赖参考书籍以及教师的引导,自主解题的习惯没有形成,因此,遇到很多难题时会无从下手.第三,解题中缺乏程序性思维强化.学生在解题中或者平时学习中,与实际生活联系不够密切,一般他们在新知识学习后,缺少与实际生活的关联,在对问题解决中,学生已久对陈旧的认知经验与思维练习进行应用,久而久之,就盲目的觉着物理学习是对公式与定理的运用,进而不能主动的练习物理思维,难以构成自主解题方式,所以,在初中物理解题中,需要多进行图像情景引导,将学生解题能力不断提升.

二、初中物理解题方法与技巧

1.等效法运用

等效法,简单而言,在某种程度上有相同的效果来呈现多种物理现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这种方法虽然应用的较少,然而具体解题中已经有所渗透,例如,等效思想在建立重心与总电阻概念中都所有应用,通过等效法的运用,可以用一个相对容易、简单的方式来等效一个难解决、复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化难为简,所以,为了引导学生更好的解答物理习题,必须要引导学生积极采用这种方法.

比如,这样一道习题:有根管子是圆台形状,将一个薄片(不计重量)放置于其下端,放置于水中,基于水的压力影响会向下沉,在向管子中缓缓注入1000g的水之后,刚好下沉薄片,若是没有将水注入其中,而是在薄片上面放置一个1000g的砝码,如此薄片会(  ).

a.无法确定    b.下沉

c不会下沉 d.刚好下沉

问题解答:下沉了薄片是由于下面所受到的压强要高于上面所受压强,因此在向管内注入了1000g的水之后,薄片刚好下沉,同时也能够说明,圆台柱子外液面与内液面能够维持同等的水平面;然后换成加入1000g砝码,则能够等效为在一个与圆台管子底面积相等的圆柱子中加入了1000g的水,很明显,外液面压强会高于圆形柱子管中的压强,对比下表面,有更小的压强存在于薄片表面中,进而薄片不会下沉,所以,在其上面放置1000g的砝码,也不会下沉,正确答案为c.

2.绘制简图解题

就很多抽象的物理习题来讲,将物理情景、物理过程以简图绘制的方式,将直观的图示呈现出来,并清晰的标记处问题和已知条件,通过该简图展示给学生清晰的物理情境,具体化那些抽象的内容,进而更加清晰的呈现解题思路,进而对解题思路进行简化,帮助他们将处理问题的突破口找出来,处理此问题时运用此解题技巧,一些情况需要借助图像坐标,引导学生在图像内寻找解题信息.

比如,某桥梁修建中,在水下修建中,多数零部件需要吊入水内,例如,缓慢的下放一个正方体边长为3米的构件,浸入期间,h是水面与构件下表面的间距,在不断增加此间距后,可以通过图1来观察物体所受浮力F浮,受到的钢绳拉力F的改变情况,随着h的改变,浮力的图线为( )?

解题思路  结合已知条件,绘制出物体进水前和进水后的基本情况,图1甲中呈现了物体入水前受到的拉力与重力情况,在进入水中后,

会出现保持平衡的F浮作用,如图1乙,所以,在进入水中前对F=G要给予满足,进入水中后对F+F浮=G给予满足,通过阿基米德原理得知,在水中浸入物体后,S为正方体的底面积,h为物体下表面下沉深度,如果在0-3米内控制h,在不断增大后,F浮=ρ水ghS,如果h≥3,按照上述公式,浮力不会发生变化,所以,②线段為F浮随h变化的图线.

3.间接比较法

在对两个物理现象与过程无法直接对比时,可以选择把它和一些易于比较的物理现象展开比较,这样可以间接比较两个物理过程,也是对一些对比问题进行解决的关键.

比如,如图2在桌面上放置两个形状等同的圆台容器,分别为甲和乙,然后向其中放入质量相同的水,这样其底部会受到水带来了压强:P甲 P乙;容器底部受到水产生的压力关系:F甲=F乙(将=,<或者>)填入进去.

问题解答:按照题目的含义,在水中吊入甲乙两个容器,能都得知乙容器液面要比甲低,与p=ρ水gh相结合,可以得出P乙假设有A和B两个圆柱形容器如图3,它的底面积等同于甲和乙两个圆柱形容器底面积,并向其中加入质量相同的水,这样会在A与B圆柱形容器底部作用相同的压力,对此表明FA和FB是相同的,与A圆柱容器液面相比,甲圆台容器液面会更低,所以FA>F甲B圆柱形容器液面要低于乙圆柱形容器内液面,所以,FB

猜你喜欢
技巧分析解题方法初中物理
电影海报的视觉要素与色彩构图技巧分析
高中数学解题思路探讨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思路多元化的方法举例探索
家具门店软装摆场的技巧分析
排列组合的几种解题方法分析
浅析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和技巧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