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2021-05-30 07:11许晓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4期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协同育人文化自信

摘要: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主要学习应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培养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文章以高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设计和调研,了解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思政在学生专业学习和思想道德培育方面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要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植入文化主题,设计实践课,实现“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目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思政;高等教育;协同育人;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D43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4-0092-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0年上海高校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新时代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研究,新媒体环境下‘翻转课堂在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探究——以《设计构成》课程为例”成果,项目编号:Z20001.20.904

2020年6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一核心点,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增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1]。

《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强调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明确课程特点,分清建设重点。其中艺术学专业“要在课程教学中教育引导学生立足时代、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创作观。要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积极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新时代,“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成为教育工作者首要考虑的问题。艺术设计类专业较文理科类专业而言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何在艺术设计类课程中实现思政育人成为重要的研究課题。基于此,文章以线上问卷的形式对我国部分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思政情况进行调研,旨在探索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中的协同育人效果,并寻求有效实施路径。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及教学实施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门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集中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理念。该专业主要教会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艺术处理和数字内容创作的方法。通过理论学习、专业技能培训等途径,学生可以掌握如何使用数字媒体软件对各种类型的作品进行艺术加工的能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培养计划中的课程应包括通识类课程、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广泛从事视觉设计、智能界面、数字影像、游戏设计、商业传播、虚拟展示等工作。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现状

在知网以“数字媒体”和“课程思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发现4篇相关主题的期刊论文。

《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从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明确“课程思政”的定位、结合专业课程特点挖掘课程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2]。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就依托“互联网+”平台构建“课程思政”智能体系,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推进课程思政智能体系的建设,丰富教育教学手段实现课程思政智能体系落地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研究和论述[3]。

《面向职业岗位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创业项目化校本教材编写——以中职数媒类专业群为例》围绕职业岗位群,以行业技术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抓手,把企业真实项目作为教材的案例素材,按照“行动导向、教学做合一”的职业教育理念,强化课程思政,融入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内容,校企“双元”开发面向职业岗位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创业项目化校本教材[4]。

《浅析职业教育引入课程思政的工作实践——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一文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对职业教育引入课程思政工作的实践进行探析[5]。以上4篇论文提供了教材开发、课程改革、教师思政能力培养、课程思政智能体系建设几个数字媒体课程思政设计的思路。

(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调研几家高校后发现多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都将中国文化元素(主要为红色文化、非遗文化、传统手工艺)融入课堂练习或主题作品创作当中,笔者所在高校亦是如此。

思政元素的融入分类显性和隐性,显性指课堂中公开给学生讲授思政知识,隐性指在课程设计的某些环节加入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道德情操的培养。

具体课程实施方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立了“设计课中的立德树人”和“艺术课中的立德树人”系列思政课。设计课有建筑学院程晓青老师的“为人民美好生活而设计”、张弘老师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人居”、青锋老师的“为‘三位一体搭建桥梁”、范寅老师的“在故事分享中传递价值”;艺术课有艺教中心金浩老师的“特色为线、舞种为块、名家为点”和邢高熙老师的“美、愉悦与品位,活出自己,全面发展”。

北京联合大学的住宅空间设计课程则立足中国传统文化,巧妙融入思政元素,结合为人处事之理进行现代设计教学。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设计概论课程设立了“设计教育思政化”的学生职业教育目标,将传统文化、史学素养、文化自信教育和专业使命感作为思政的结合点融入五个教学阶段中。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课程思政多是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比如笔者所授课程数字出版物设计课题创作。

作为一门创作实践课,数字出版物设计课题创作主要对标国内外设计竞赛创作参赛作品,课程持续16周,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中国大学生创意节特别命题赛事“老字号·新国潮”为设计主题,选取一个中华老字号品牌进行文创设计;第二阶段选取上海的博物馆或其他文化展馆,针对某件文物或历史事件,利用所学的书籍装帧设计知识制作一套数字科普画册。

两个设计实践主题的设定均与中华文化相关,设计前期的文化对象调研和讲授为显性思政教育,而学生平时学习老师分享在微信群里的设计案例时则是隐性思政教育。二者结合,贯穿课前课中课后,逐渐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思政育人。

二、问卷设计思路与发放情况

调研问卷由专业教师和思政辅导员共同设计,以保证问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问卷名为《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果调研问卷》,主要面向国内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发放,调研目的在于探究课程思政对学生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学生是如何看待课程思政的。

问卷共有12个题目,由单选题和多选题构成,平均3分钟左右可填写完毕,能直观反映出学生潜意识里的态度和观点。

除了调查学生城市、性别、教育阶段、政治面貌、学校类型外,重点问题有7个: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您的专业知识学习是否有帮助,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对您的思想道德培育是否有帮助,您所学的专业课程中老师采取了哪种方法教授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思政内容(如非遗文化、民族风俗、图案纹样、手工艺等内容),您认为非遗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时代精神等作为设计主题是否有利于您的设计创作,专业课程中包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思政内容是否能增强您的文化自信,您希望老师在专业课程中通过哪些方法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学习,您认为对自身帮助比较大的是哪些地方。

这七个问题按照课程思政是否有帮助专业学习和思政育人—教师如何进行课程思政—是否有助学生专业创作—是否能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教师思政方法如何改进—学生其他培育层面的思路循序渐进展开,如果教师未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则问卷在第六个问题回答完结束。

问卷主要通过高校设计微信群发布,群成员来自国内外高校,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20份。

三、调研问卷结果分析

在320份有效问卷中,只有15位学生是党员,其余一半为群众,一半为共青团员。硕博研究生有22人,其余298人为本科生,以下是關于问卷结果的分析。

(一)课程思政对学生是否有帮助

课程思政对学生是否有帮助分为专业能力提升和思想道德培育两个维度,为量表题。专业能力提升结果中有131人认为非常有帮助,7人认为完全没有帮助,分值为3.99。思想道德培育分值为4.09,有138人觉得非常有帮助,5人觉得完全没有帮助。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思想素质水平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将思政内容聚焦到文化设计和文化自信,50.63%的人认为文化设计对设计创作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29.38%的人认为有很大帮助,只有1.25%的人认为完全没有帮助。此外,有1.56%的人认为专业课程中包含文化设计的思政内容完全不能增强文化自信,而50.94%的人认为非常可以。总的来说,思政元素融入课程对于人才培育有积极作用,且可以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协同。

(二)专业课上教师选取了哪些方式教授思政元素

此题为多选题,选择“老师指导学生围绕中国文化元素进行设计创作”的有225人,次之是老师在课程中做具体的案例分析,最后是老师课上做口头宣讲、偶尔提及和老师安排学生撰写相关的心得体会或总结,四个选项选择的人数都比较多。

(三)专业课上教师培育学生文化自信的方式

更多学生希望可以围绕非遗文化、民族风俗、图案纹样、手工艺等文化内涵进行主题作品设计,进而增强文化自信,在学习方法中选择实地调研、观摩学习作品的人数也较多,选择撰写文章的相对较少。

(四)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学习对学生的帮助

该题为多选题,设置了5个选项,除了“其他”有17人,其余4个选项选择人数都较多: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增强了爱国情怀(281人);提高了我的社会责任感,学会帮助他人(255人);提高了我的专业素养,精益求精(244人);增强了我的文化自信,培育工匠精神(248人)。

四、数字媒体艺术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一)扎根中国大地,坚持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相统一

不同的社会制度决定着不同的教育目的,教育是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服务的,要按照“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要求,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土壤,充分吸收新时代思想及中华文化精髓,发挥数字媒体专业的特点,传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基因,用先进的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和培育人才。

(二)打破思政教育孤岛,多方协同育人

赵新峰在《协同育人论》一书中将协同育人分为横向协同教育和纵向协同教育,横向协同教育倡导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培育体系,纵向协同教育由学校内部教育组织协同和教育者协同两部分组成,教育组织的主体为教师、教育管理者和其他服务职工[6]。师生之间的互动是人才培育的关键环节,老师包括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及思政课教师等,针对专业教师应开展思想道德理论培训,针对辅导员和思政课老师应开展教学方式培训,增强其“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学习意识。此外,还要寻求二者的结合点,打好组合拳,增强二者的协同育人意识,进而实现全主体、全环节、全方位育人。

(三)立足专业特色,实现有机结合

艺术设计类专业如何进行思政育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根据文章所述的调研结果,将中国文化元素作为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中的设计对象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现实意义。思政育人融入课堂应立足专业特色,从专业课堂的主体作用和教学目标出发,细化思政目标和知识点,并有机融入教学环节的设计中,从单一的专业知识学习转向“专业+思政”协同育人,推动专业学习和价值引领同向同行。

五、结语

新时代,教师应围绕专业育人和思政育人两个目标的实现,开展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的设计,构建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根据实际育人效果促改促教。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s:// baijiahao.baidu.com/s?id=1668642596598834855&wfr=spider&-for=pc,2020-06-05.

[2] 高倩.高职数字媒体专业课程思政实践路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9):152-153.

[3] 李鹏.“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27):126,141.

[4] 王斌.面向职业岗位融入课程思政的创新创业项目化校本教材编写:以中职数媒类专业群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6):72-73,95.

[5] 丁密.浅析职业教育引入课程思政的工作实践: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报业,2020(2):78-79.

[6] 赵新峰.协同育人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26-127.

作者简介 许晓,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数字媒体艺术。

猜你喜欢
数字媒体艺术协同育人文化自信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