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公厕建筑的在地性设计研究

2021-05-30 10:48:04张昌东,李永昌
艺术科技 2021年23期
关键词:乡村手法价值

张昌东,李永昌

摘要:乡村公厕建筑作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场所,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突出乡村在地价值的重要空间。文章分析近年来乡村建筑存在的问题,从在地性的视角出发,剖析地域、文化、可持续方面的设计意义,评价乡村公厕的建造本身对乡村振兴的价值和内涵。以广东开平塘口镇祖宅村的公厕设计为例,研究新式乡村公厕建筑因地制宜的在地设计手法与价值,以及其对乡村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乡村公厕建筑在地性的发展,总结“在地”的营造作用,为今后乡村公厕的在地营造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乡村;公厕建筑设计;在地性;手法;价值

中图分类号:TU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23-00-03

在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传统乡村的建筑改造及修复逐渐多了起来,而乡村公厕建筑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在“厕所革命”政策的指引下,乡村公厕改造迅速开展,旨在为居民提供卫生安全的公厕。但公厕整体的建筑形式并未结合当地乡村风貌,以致全国的乡村公厕都表现出同质化。建筑作为文化主体,承担着特定的使命,而乡村公厕作为主要的公共建筑,理应承担传播传统地域文化的使命。因此,乡村公厕建筑的在地性价值应得到凸显。

1 乡村公厕建筑存在问题

1.1 建筑环境方面

第一,公厕质量问题。乡村公厕多为简陋的土坯、砖石旱厕,仍有许多乡村地区没有水冲式厕所,且在改造厕所的过程中也曝光了许多“豆腐渣”工程,这些都是目前面临的问题。

第二,功能缺失问题。部分乡村公厕的设计在功能上不符合公厕建筑标准。在城市公厕建筑标准中,必须存在第三卫生间,以满足不同群体的使用需求。而乡村公厕缺乏人性化,如没有无障碍卫生间。且在女厕的空间划分上存在分配不公的问题。由于生理区别,女性一般比男性如厕时间长,所以应多设置女厕空间。

第三,形式单一问题。在许多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中,公厕建筑在色彩、材料及形式上并未呼应所在地区的传统乡村风貌。乡村公厕建筑往往只注重功能,而忽视了形式[1]。在改造乡村公厕建筑的过程中只是单纯从实现其社会价值方面考虑,以简陋的形式应对实际的使用体验,侧面反映了社会发展步伐与民众精神教育的偏差,未考虑到大众的审美感受。

1.2 卫生安全方面

第一,卫生环境欠佳。公厕卫生与居民素质有关,由于农村居民与城市游客素质参差不齐,对公共卫生缺乏整治意识,出现乱丢纸巾、便后不冲等不良习惯,严重影响了公厕的卫生状况。部分乡村公厕不像城市公厕那样有固定的保洁人员负责清理,公厕得不到及时管理,就会加剧卫生状况的恶化。

第二,管理不善。公厕使用频率逐渐提高,内部设施又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和管理,部分游客存在不规范使用等问题,易导致公厕设备损耗。乡村公厕普遍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即便有,也多为本村的中老年居民,再加上人们受教育程度低,道德水平不高,卫生安全方面的意识不足,缺乏相應的责任意识,易出现工作不及时等情况。

2 在地性应用于公厕建筑的原因

2.1 政策的指引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就“厕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在政府主导的乡村振兴“厕所革命”政策下,乡村整体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乡村公共卫生条件逐步改善,乡村居民的卫生意识逐步增强,这对确保居民身体健康有重要意义。“厕所革命”政策的施行也能产生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了良好的建筑环境和卫生条件,乡村旅游业得以发展,可实现乡村居民再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推动乡村振兴[2]。

“厕所革命”政策的施行虽然短时间内改变了乡村居民的卫生状况,但其在精神价值方面是做不到立竿见影的,在地性建筑的文化价值并未得到更多关注。在实现乡村公厕卫生化的同时,建筑形式上还应该融合地域文化价值。在全国都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时代,彰显乡村建筑的地域文化内涵理应成为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步骤。

2.2 社会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技设施引入公厕,智慧型公厕出现。科技的使用在另一个角度体现了在地设计的发展,其将科技设施的便利性全方位融入公共生活中,突出中国科技的力量。另一方面,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其中,对乡村公厕的建造就需要规范化设计。传统村落的保护工程旨在修复如旧,不破坏我国传统的村落风貌,因此在地性设计将会运用到乡村公厕及整个村落设计中。为了突出服务于社会主体的价值诉求,打造舒适的公厕环境,乡村公厕设计也要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结合地域特色,将传统文化的价值最大化。

3 乡村公厕的在地性设计策略

3.1 地域策略

乡村公厕建筑面对的在地性背景是地域、地方和地点,这三者是相互交织的关系。地域是指一定的界限,地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反映的是时空特点,起到经济社会文化特征的限定性作用。地方与地域相比较小,特指地面的某一特定地区。地点则直指建筑所在地,设计者通过发掘和表达地点特征,是在地性设计的最终呈现。在乡村公厕建筑设计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乡村内部的地域价值,将所属地域的自然特征融入建筑设计当中,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如气候、水源、动植物等营造建筑,使之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为了传播地域文化,在地性的乡村公厕应多以夯土、青砖、竹木、泥瓦为主,将现代建筑工艺与乡土材料相结合,既可以保护乡土价值的在地性,又能提高公厕建筑的品位。

3.2 文化策略

在地建筑的发展与同一地域的文化背景、人文语境、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同一地区的自然、人文环境与建筑地点周边的环境相结合,构成了乡村公厕建筑的设计创新点。地域建造工艺与当地工匠的手工艺更是增添了建筑在地性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建筑在地性设计将乡土文化渗透在建筑的每一个角落,从公厕的空间流线、功能布局,到材料结构、装饰色彩,都蕴含着地域文化,也形成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文化塑一方建筑”。乡村公厕建筑作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空间,应当作为在地性建筑设计的重中之重,如此既能让公厕建筑保留村落历史,又能展现乡村的地域风情[3]。

3.3 可持续策略

乡村公厕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可使用二次利用的青砖旧瓦等材料,实现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既能实现资源的回收,又可以延长乡村老建筑物的生命,使其在公厕建筑上绽放光彩。除了材料以外,时间的可持续也是一个建筑创作点。乡土地点承载着村民的共同记忆,一片晒谷场,一处纳凉地,凝聚了人们的感情,这种精神特征促使公共建筑和场所永葆生机。在营造公厕建筑空间时,可以将积极空间扩大化,增强空间的流通性,延续旧时记忆,最大限度地保留乡土生活的记忆,也可以为游客提供一个休憩的场地和了解村文化的平台[4]。

4 乡村公厕建筑案例评价

4.1 自然生态维度

公厕是环境需要的产物,它服務、从属于环境,每座公厕建筑都应与在地环境及其地形特征相协调。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塘口镇祖宅村的乡村公厕建筑是竖梁社建筑公司在2018年设计的项目。公厕建筑位于村落的中心地带,主入口面对一汪水池,拥有开阔的视野。因为地处乡村,所以整座建筑的色彩设计并不突兀。褪色的红砖、清水混凝土与周围居民建筑色调相融,在周围树木的映衬下,公厕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

4.2 建筑构造维度

公厕建筑是在原址上兴建的,旧建筑拆除之后,留下的砖瓦从性能上来讲,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经过处理之后可以二次利用,突出了建筑材料的可持续性。旧的材料以一种新的形式续写历史,延续了旧建筑的生命力,建筑在地性就是在旧物的生命延续中逐渐显现。在建造过程中,公厕外部墙面用统一模数的钢丝笼编织,新的结构与旧的材料组合形成新的建筑表皮,实现了旧公厕与旧材料的双重新生。

4.3 社会人文维度

祖宅村公厕建筑不仅能作为美丽乡村的新名片,展示乡村整体风貌和反映所处地域的文化特征,还能保障村民的卫生安全。在“厕所革命”开展之前,农村厕所都是以旱厕为主,容易滋生细菌,味道也比较重,如厕后不洗手也易引起粪口传播的相关疾病。在“厕所革命”政策的支持下,乡村公厕改革可以逐渐增强村民的安全和卫生意识,提升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能实现整治乡村环境的目标。公厕内的细节设计,如干净整洁的洗手池和镜前灯,可以让村民上完厕所之后在光线的驱使下洗手;女厕所内的蹲位和洗手池之间的直流线,也能让村民如厕后直接洗手,增强她们的卫生意识。

4.4 功能维度

以人为本是现代乡村公厕建筑设计的新思路。除了保证乡村公厕建筑具有识别性强的外观以外,公厕建筑功能的完善度和拓展度是反映一个地区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如空间内部通风、对残障人士特殊功能的处理等。乡村公厕建筑在满足人们生理需要的同时,在其他方面也提高了建筑的功能标准[2]。一是心理功能。公厕建筑的周边环境、内部设施等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人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二是社会功能。人们如厕时通常会结伴同行,上厕所也成了一种社交活动。三是文化功能。公厕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其周边场所也成了村落的活动空间。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公厕的积极空间,如在公厕外部增设长椅供人们休憩、在入口处设置展示墙等,拓展空间的功能,为居民打造不同的功能体验。

4.5 时间维度

旧建筑上拆卸下来的材料承载着整个场地过去的记忆,建筑师希望通过将碎片化材料融入新建筑之中,使整个建筑更新之后依然能够展现一些关于旧时的平常、动人的细节,让相同位置的记忆以一种新的姿态呈现出来,延续村民的集体回忆。围墙中运用了大量旧瓦片和陶罐进行镂空装饰,草地用旧石头刻的棋盘做汀步装饰,既美化了空间环境,又将大众记忆融入设计中。在设计之初,特意将百年杧果树融入内部空间,在公厕内部就可以看到杧果树,这棵树的保留象征着地域自然文化的不断传承,公厕建筑的在地性也就由此得以展现。

5 乡村公厕建筑在地性价值评价

乡村公厕建筑作为社会中的主体建筑,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现有的乡村公厕中,许多乡村公厕建筑都运用了在地性的设计手法。通过在地性与乡村公厕建筑的结合,探究其背后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公厕便成为展示地域文化价值的载体,这对突出地域文化价值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将乡村公厕建筑与所在地区的乡容风貌结合在一起,有利于保护传统村落,修旧如旧的设计手法不仅能使公厕建筑融入整个乡村,还能合理地二次利用建筑材料,减少资源浪费,凸显在地性设计的可持续发展价值[5]。

乡村公厕建筑是社会与人的一种合作空间,缺少一方的支持便没有意义。作为容易被人忽略的建筑,人们往往不主动关注乡村公厕的建筑形式,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如厕需求,并不会专门到公厕参观。因此,乡村公厕有许多很合适的条件表现在地性,首先其满足了流动人员的如厕需求,其次空间使用次数也是占优势的。所以,当一个最不起眼的小建筑发生变化时,人们的内心会倾向于关注它。当建筑美学融入人们的意识时,乡村公厕的在地营造就发挥了它最大的价值。

乡村公厕建筑的在地性设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结合相应的传播手段,随着乡村居民综合素质的提升逐步发展。人是建筑空间内的主体,所有的营造都是为人服务的,只有人不断发展,乡村公厕建筑的在地性价值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6 结语

乡村公厕是展示乡村文明风貌的窗口,公厕的设计可以反映我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乡村的环境卫生条件。通过在地性设计,乡村公厕建筑将转变成传播地域文化的着力点。随着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乡村公厕设计应从在地性着手,积极与科技创新技术相结合,同时加强对乡村公厕地域、文化、可持续性等方面的研究,不断地探索,以乡村公厕的在地性设计加强整个社会对公共卫生安全与民生发展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绍鹏.济南市城市公共厕所建设问题的探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35-36.

[2] 郭绍法.基于厕所革命理念的设计与应用[J].福建建筑,2020(5):18-24.

[3] 钱东洋,范太朝,杨春锁.老旧建筑中的旧材料再利用思考:以开平塘口镇祖宅村景观厕所为例[J].工业设计,2021(1):105-107.

[4] 李子韦,柴晓利.公厕设计通论[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92-102.

[5] 汪启颖.置地而生:论文化建筑在地性:以金坛图书馆为例[J].城市建筑,2021,18(2):108-111.

作者简介:张昌东(1997—),男,山东济南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李永昌(1978—),男,山东青州人,博士,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猜你喜欢
乡村手法价值
层递手法
快乐语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42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12-15 10:16:11
七步洗手法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 15:41:51
话剧《乡村》
上海戏剧(2016年10期)2016-11-05 15:50:05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