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毕业考试命题 衔接中小学段教学

2021-05-30 10:48赵继峰
学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命题

摘要: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着脱节现象。优化小学毕业考试命题,以考促教,以教导学,可以有效促进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学在多方面自发衔接。设置语用情境,促进词语教学衔接;规范特殊用法,填补标点教学空白;点拨理解方法,衔接初中古文教学;目标“顶格”命题,保障阅读教学衔接。

关键词:中小衔接;学段阅读目标;毕业考卷;命题

中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来普遍存在着脱节现象,原因不在于教师对彼此学段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的陌生,而在于缺少具有鲜明导向和普遍影响力的衔接机制。优化小学毕业考试命题,以考促教,以教导学,可以有效促进初中和小学语文教学在多方面自发衔接。

一、设置语用情境,促进词语教学衔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第三、第四学段识字写字目标,都提出“认识常用汉字”的要求。可见,相比以往机械的“看拼音写词语”的题型,给出一个源自真实生活、广受社会关注、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语境,将拼音嵌入其中,考察学生对小学高年级所学常用词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更贴近《课标》要求,可以在相通的“语用”层面上,促进中小学词语教学的衔接。

如马鞍山市2020年小学毕业考卷基础题(一):

庚子将至,冬春之交,武汉遭到“新冠病毒”这个móɡuǐ()的疯狂qīn xí()。在这个yán jùn()的时刻,来自wǔhúsìhǎi()的医护人员奔赴疫区战场,终于使疫情得到kònɡzhì()。他们用行动谱写了一首jīnɡtiān dònɡdì(

)的赞歌,用hónɡliànɡ()的声音向世界xuānɡào():我们胜利了!

二、规范特殊用法,填补标点教学空白

研读《课标》,不难发现第三、四学段目标衔接中存在着不小的空白,如标点符号的学习。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仅提出:“体会顿号与逗号、分号与句号的不同用法”;而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中不单独表述标点符号的学习目标,只笼统提出:“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上述空白,极易导致引号、省略号、破折号学习的缺失,而这三种标点都具有多种用法,在教材和课外读本中广泛运用,往往起到“此地无言胜有言”的表达效果,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忽视了这三种标点的教学,文章的很多精妙之处就无从体会,影响中小衔接,更制约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

这三种标点用法,各类文件表述不尽相同。笔者综合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和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关于标点符号用法的说明,将三种标点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常见用法加以梳理,再规范表述,进而运用在马鞍山市小学语文期末考试命题和安徽少儿出版社的课标本、统编本《基础训练》编写中。具体如下:

(一)引号用法: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特殊含义;③表示特定称谓;④表示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

(二)省略号用法:①表示引文的省略;②表示列举、递增数字、重复词语的省略;③表示余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④表示说话或心理活动断断续续;⑤表示沉默不语或代替没有听见、不便明说的话。

(三)破折号用法:①表示声音的延长;②表示解释说明;③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④强调被引出的下文;⑤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

在小学毕业考卷命题时,可以从课本中选取语句素材,给出三种标点特殊用法,以选择题考察学生掌握情况,引导并规范小学语文教师填补中小学标点教学的空白。

如马鞍山市2019年小学毕业考卷基础题(四):

给下面句子里的标点符号,选择正确的用法。

1.从此,科学课对于我们来说就成了一种“冒险”。

2.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

3.指点我小提琴的老太太就住12号楼,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个聋子。

4.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5.马车远去,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

6.“一个还不会说话,另一个刚会爬……”桑娜沉默了。

引号:①表示特殊含义。②表示特定称谓。

破折号:③表示解释说明。④强调被引出的下文。

省略号:⑤表示余意未尽,用以引发思考。⑥表示沉默不语或代替没有听见、不便明说的話。

三、点拨理解方法,衔接初中古文教学

关于文言文教学,《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目标模糊,缺少学习方法的要求;在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中则比较清晰地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小学六年级学生经过多年古诗学习,已初步具备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大意的能力,完全可以提前与初中古文教学衔接。反之,在小学不点拨文言文的理解方法,易使学生养成机械背诵译文的陋习,阻碍初中文言文教学目标的达成。故而在小学毕业考卷命题时,可以结合地方历史文化题材,引入浅显文言文阅读题,点拨方法,给足注释,降低难度,既达到中小衔接的目的,又弘扬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

如马鞍山市2018年小学毕业考卷阅读题(一):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①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③。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④之劳形。南阳诸葛庐⑤,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①斯:这。②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人的品德高尚。③白丁:指没学问的人。④案牍:指官府文书。⑤诸葛庐:诸葛亮的草庐。】

1.刘禹锡当年居住的陋室,位于现在马鞍山的(含山县和县花山区)。(用“√”选择,1分)

2.联系上下文,可推想出“名”的意思是;对照“白丁”的注释,可推想出“鸿儒”的意思是。(2分)

3.按照“比喻开头,引出陋室”“描写景致,抒发志趣”“举例结尾,引用名言”顺序,用“1”将全文分成三层。(2分)

4.文中有些句子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关。请用“”画出一处来。(2分)

5.请对照注释,试着填写“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大致意思。(2分)

四、目标“顶格”命题,保障阅读教学衔接

叙事性作品阅读,在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都占据着重要位置,且各有侧重——小学侧重“推想、体会、领悟”,初中侧重“理清、分析、推敲”。《课标》在第三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第四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可见,在叙事性作品阅读方面,初中与小学的教学目标已然紧密衔接、发展有序。为了保障此种既有衔接,可以在毕业考卷的现代文阅读命题时,遴选美文,“顶格”命题,将第三学段阅读目标考察到位。

如马鞍山市2020年小学毕业考卷阅读题(二),选用了台湾作家三毛的《我先走了》一文,设置题目如下:

1.回国前,多个国家的朋友和作者依依惜别。请你联系第⑩节推想,作者“世界大同的理想”指的是。(2分)

2.文章第⑥⑦⑧三段,直接写出了作者情感的变化,依次是:“()——()——伤感”

文章第⑨⑩两段,则把情感融入到人、事、景的描写中。从画线句子中,你体会出作者()的情感。(1+1+2分)

3.请用“”画出与“你们这群骗子,难怪追问我来不來、来不来”前后照应的句子。这种写法的好处是。(2+2分)

4.“这已是永恒,再来不来,重要吗?”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写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该阅读题1和4给出指引,考察学生推想词语意思和理解句子深刻含义的能力。题3则考察学生对“前后照应”及其表达效果的掌握。题2前半部分考察梳理作者情感变化脉络的能力,后半部分考察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而前后之间,又是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揭示和比较,进而为其后的习作题作出写法示范。

(作者:赵继峰,安徽省马鞍山市采秣教育集团特级教师)

[责编夏家顺]

猜你喜欢
命题
命题小品——覆雨翻云
我喜欢自己命题
有机化学必考内容命题思考
一个与伪圆相关的命题
捍卫先天偶然命题
命题小品——得陇望蜀
圆锥曲线的两个孪生命题
2011年“秋季擂台”命题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