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用笔留存缤纷世界,文人用笔揣摩人间灯火,而书法家,则用笔赋予文字生命。
笔走龙蛇,铁画银钩,书法艺术在一撇一捺间,尽显文字的灵魂。
书体类别
篆书,为大篆、小篆的统称。笔法瘦劲挺拔,曲线较多。起笔有方笔、圆笔,也有尖笔,收笔“悬针”较多。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其特点是形体均匀齐整、容易书写。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对后世书法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东汉著名的书法作品有《礼器碑》(碑刻),全称《汉鲁相韩敕造孔庙礼器碑》,又称《韩明府孔子庙碑》《修孔子庙器碑》等。
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从程邈创立的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有楷模的意思,张怀瓘《书断》中已谈到过。六朝人仍习惯地用着它,王僧虔《论书·韦诞传》中云:“诞字仲将,京兆人,善楷书。”那是“八分楷法”的简称,到北宋才以之代替正书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行书,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则叫“行草”。
草书,汉字的一种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汉代草书称作章草,新体草书称作今草,其又分大草和小草。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
个中翘楚
王羲之:
天质自然,丰神盖代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素有“书圣”之称。他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称赞王羲之的书法。其作品《兰亭序》更是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颜真卿:
唐朝新书体的创造者
颜真卿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的笔法,还与怀素一起探讨书法。他对“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褚遂良等人的书法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吸取其长处,彻底摆脱了初唐的风格,创造了新的时代书风。其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享有“顏筋柳骨”之誉。
柳公权:书贵瘦硬方通神
柳公权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
苏轼:我书造意本无法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人。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的书法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有“天下第三行书”之妙称。
形态审美
整体形态美。汉字的基本形态是方形的,但是通过点画的伸缩、轴线的扭动,也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其形态,从而组合成优美的书法作品。其形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书法意趣的表达需要;二是书法表现的形式因素。就后者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为书体的影响,如篆体取竖长方形;二为字形的影响,有的字是扁方形,而有的字是长方形的;三为章法影响。只有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支配下,积极地进行形态创造,才能创作出优美的结体形态
点画结构美。它的构建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指各种点画按一定的组合方式,直接组合成各种独体字和偏旁部首。二是指各种部首再按一定的方式组合成各种字形。汉字的部首组合方式无非是左右式、左中右式,上下式、上中下式,包围式、半包围式等几种。汉字的构建原则主要是比例原则、均衡原则、韵律原则、节奏原则、简洁原则等。这里特别要提的是比例原则,其中黄金分割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比例,对体现美的点画结构非常重要。
折叠墨色组合美。结体墨色组合的艺术性,主要指其组合的秩序性。作为书法艺术,它的各种色彩不能是杂乱无章的,而应是非常有秩序的。这里也有些共同的美学原则,要求书者予以遵守,如重点原则、渐变原则、均衡原则等。书法结体的墨色组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背景底色的分割组合,人们常说的“计白当黑”就是这方面的内容;二是点画结构的墨色组合。从作品的整体效果来看,不但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平面结构,还要注意点画墨色的分层效果,从而增强书法的表现深度。
片段撷英
写字这件事儿
如果说我只简单地提到作字行文,文以载道的话说了一半。而以书焕采,赋以生机,这一点上那就大有可为了。所以,我觉得作为汉字的书写,把它做成一门学问,这是应该的。虽然它做出来的作品是一个艺术的结果,围绕着这个艺术,又有很大的学问。比如写的字是哪个字,写的什么文,你得研究研究写什么文吧,如果文不对题,就会出笑话。
我到了一个大的饭店里头,很豪华,等到出来这个住宿的屋子到饭厅去的通路上,有一个大圆门很讲究,上面写了四个大字,叫做“归去来兮”,恰好这个作者就在我旁边,我问他:“这四个字什么意思?”他觉得:“你怎么文化这么低呀,就是归去来兮,回去再回来呀。”“归去来兮,”我说:“这是谁说的?”“一个古人。”“哪个古人?古人是这意思吗?”“就是这个意思。”我又说:“我认识的那个古人不是这个意思。”他说:“那是什么意思?”“他是说回家去吧”,下边一句话我没说,就是“这儿不接待”呀,饭店里能挂这话吗?他不懂归去来兮是什么意思,他的文才太差了,就出洋相了。所以,我们写字能随便写吗?必须学文,必须要有文学的知识,必须要有历史的知识。
所以我深刻地感觉到,我们要想把写字这件事情、把书法这件事情做成一个不被抛弃的、一个非常有用的学科、一个非常为我们国家所需要的学科的话,那就得好好学习。把古今中外都要通起来,要通古今,知高低。
(节选自欧阳中石《我的书法观》,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