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021-05-29 16:03阳娟兰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4期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

摘 要 文章选取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两特区12个省市(特区)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通过网络调查法从共享机制、共享平台、数字资源建设、推广服务等方面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现状与问题,提出了完善共享合作交流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统一平台规范与标准,促进共享平台的多途径多维度无差别服务;加强整合和共享,打造岭南公共数字文化品牌;培养用户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使用习惯,增强用户黏度等发展建议。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公共数字文化  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

分类号 G258.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4.006

Research on Digital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Public Libraries in Guangdong-Hong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Yang Juanlan

Abstract Through network surveys on the 12 provincial and municipal public libraries in the Guangdong-Hong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 of shared mechanism, shared platform, digit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the promotion service and so on are summarized about the digital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in this paper.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such as improving the sharing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 mechanism, doing a good job of top-level design and planning, unifying platform specification and standard, promoting multi-channel and multi-dimensional undifferentiated service of sharing platform, strengthening integration and sharing to build Lingnan public digital culture brand, cultivating users habits of using public digital 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hancing users stickiness, are put forward in this paper.

KeywordsGuangdong-Hong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 Public digital culture. Public library.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0 引言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由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东莞、惠州、江门、肇庆九市组成的城市群。2019 年 2 月 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 (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公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定位是与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是我国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规划纲要》“共建人文湾区”指出,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完善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创意产业体系”,而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其建设与发展对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有重要意义。

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达,是公共图书馆发展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粤港澳大湾区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超7000万,GDP生产总值达11.6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1.61%,是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地区和重要增长极[1]。在历史地理文化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连、人缘相亲、语言相通、习俗相近,岭南文化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共同的文化渊源,对于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共建共享有天然優势[2]。然而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也存在一定障碍,如大湾区内存在两种不同的政治体制、经济和社会制度,以及在两种不同经济、社会制度下形成的多元的价值观,如九市使用简体字,而两特区习惯使用繁体字等。如何发挥优势克服障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

1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概述

数字资源具有获取便利、共享性强等优点,可成为公共图书馆探索推动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首选发展方向。2011年11月15日,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提出了“公共数字文化”概念。王淼指出公共数字文化是公共文化与数字文化的综合体,以满足民众基本数字文化需求为目标,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资源性文化和社会管理的政策性文化[3]。与美国为代表的以社会力量为主导,或以英国为代表的既有政府部门主导也有社会力量参与的建设模式不同,目前我国公共数字文化主要是通过政府主导建设,而公共图书馆是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4]。通过“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期间的大力推广,我国建设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三大重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工程,组成了国家层面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了以上海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浙江省科技文献共建共享服务平台、江苏省工程技术文献信息中心、首都图书馆联盟等为代表的地方公共数字文化服务项目[5],提升了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水平。珠三角地区也在摸索公共数字文化的共建共享,如已建立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粤港澳文化资讯网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5G时代甚至更高水平通讯时代的到来,让读者足不出户即能快速获取便捷、精准、海量的图书资源及服务,应成为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之一。

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调研法和网络调研法进行研究。笔者以“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数字文化”等为关键字通过CNKI、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选取近十年的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研究主要从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各类公共文化发展策略,公共数字文化法律与制度建设,公共数字文化資源和共享平台建设,公共数字文化项目管理如营销推广、绩效评价、治理等方面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建设及我国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从跨区域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的研究较少涉及。

笔者选取了粤港澳大湾区九市两特区12个省市(特区)级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以上12个公共图书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官方App的数字资源进行调查和统计,辅以邮件咨询,对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建设共享交流机制、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内容、共享平台的搭建、公共数字文化推广服务等进行调研,以揭示与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服务体系现状与问题

3.1 共建共享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2002年起,广东省文化厅与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澳门特区政府文化局建立了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机制,会议每年举办一次,在三地文化信息、文博合作、公共图书馆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等多个文化领域展开密切交流合作。2008 年,为巩固和反映粤港澳文化合作会议的交流成果,粤港澳三地合作共建了“粤港澳文化资讯网”,其中“公共图书馆合作”部分主要涉及馆员的业务交流和各类研讨会,资源共享尤其是数字资源共享较少[6]。2019年11月5日,广州图书馆联合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12家公共图书馆和文献机构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联盟,该联盟作为区域性图书馆协作机构,旨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献、全民阅读、图书馆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支持岭南历史文化研究。以上共建共享机制局限于省级层面或行业内,从行政体制上来说,尚未形成以广东省为首、九市两特区共同参与的交流合作机制,难以实现人财物的统一规划和部署。九市文化交流与合作普遍处于“等待文件、接收任务和被动发展”的状态,不利于三地文化交流与合作模式的突破和创新,导致九市内部的资源消耗和重复竞争[7],大湾区公共数字文化共建共享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3.2 共享未突破城际范围

随着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应用,数字资源的获取平台不再局限于电子阅览室等传统的方式,以各公共图书馆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官方App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读者获取数字资源的新途径。通过对12个馆的公共数字文化共享平台进行调研统计(见表1),发现大湾区公共图书馆已具备公共数字文化共享平台的基础设施,调查的12个公共图书馆都至少提供一种数字资源网上获取渠道,广州、深圳、东莞等服务较发达地区提供多种数字资源获取渠道。但是,共享未实现真正一体化,从大湾区层面,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香港公共图书馆、澳门中央图书馆共建了粤港澳古籍民国文献网上资源共享平台(注:目前完成了粤、港板块部分数字资源共享,澳门特藏文献资料库在建设中);从广东地区层面,已建立珠江三角洲数字图书馆联盟、广东省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协作网。而其他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由各省市政府各自购买,使用范围局限于本地区注册读者,并没有真正在 “一体化和区域化”方面形成城际间的共享模式。另外,特殊群体服务仍待进一步完善。以各公共图书馆官方网站为例,仅33%的公共图书馆在提供数字资源服务时,考虑到了视听障碍人士的特殊需求,采用了网站无障碍设计,如设有ADA模式选项、字体放大、语音播放等。在无障碍设计功能提供方面,广州图书馆、香港中央图书馆、澳门公共图书馆等建设较为完善。无障碍设计便于特殊群体用户获取数字资源,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无差别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3.3 数字资源建设缺乏整合,定位不清

不同城市间数字资源建设较为重复,缺乏整合与共享。此次调查的公共图书馆中,90%以上都已采购CNKI、超星电子图书数据库、龙源人文电子期刊等热门数据库。其次,在各城市各特区特色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上定位不清。一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数字资源建设初具规模,各地区均有开展本地区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数字化。例如,充满香港特色的邵氏电影、香港漫画、香港赛马会等资料库,组成“香港记忆”,还有佛山市的“陶瓷数据库”、东莞市的“东莞图书馆漫画馆”等,具体如表2所示。另一方面,受历史和地理因素影响,各地区在地方特色上又有相同之处,如澳门公共图书馆与肇庆市图书馆都建立了利玛窦相关主题文献库。在本地区特色数字文化资源方面,九市两特区以自发为主,尚未深挖岭南文化内核。粤港澳大湾区应有统一规划与整合,各市各特区在确保数字文化基本服务的基础上,挖掘各自岭南文化内核,形成统一的岭南文化整体。

3.4 宣传与推广较少

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外,其他公共图书馆开展的数字文化宣传推广活动较少,具体的推广服务场次统计如图1所示。以广州图书馆为例,2019年广州图书馆全年阅读推广活动4360场,数字文化相关宣传与推广活动仅41场,占比不到1%。

另外,数字资源宣传与推广品牌化、连续性需加强。目前仅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数字资源宣传与推广方面做到定期、品牌化推进,同时担任起推动全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均衡、协调发展的责任。如“E读学堂”通过不同主题,推荐本馆数字文化资源,目前已举办34期;每周资源推荐(数字资源)对本馆数据库进行宣传与介绍;广东省公共数字文化系列推广活动通过培训班、知识竞赛、送数字资源到基层等方式,推动本省公共数字文化均衡发展。

4 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共建共享发展策略及建议

4.1 完善共享合作交流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与规划

从大湾区现有的公共图书馆合作交流机制来看,缺乏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没有牵头城市,对于公共数字文化共建共享涉及较少。政府的政策引导有利于增强图书馆以及其它公共文化机构的凝聚力, 在政策上给予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以支持[8]。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完善共享合作交流机制。制度政策层面,配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进度,应有具体的战略发展规划,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资金、资源、人才的有机结合,各市、行政区既有共享,又有特色资源定位,避免重复建设和消耗竞争。内部整合机制上,可形成以理事会为依托的管理决策模式,设牵头城市及单位,协调与治理建设中的分散化、碎片化问题,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效能。对外宣传上,应树立大湾区整体公共数字文化整体服务形象,形成丰富多元的公共数字文化形象,扩大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助力大湾区发展。

4.2 统一平台技术规范与标准

从平台建设者角度,应注重不同来源的数字资源元数据的标准化和互操作。进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的目标是在统一的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不同来源的资源,而信息描述标准的规范与统一则是整合各类文化数字资源的基本保障[9]。推进大湾区公共数字文化内容描述标准的规范和统一,应加强规划化、标准化建设,形成统一的描述标准、制度,确保共享的统一性和兼容性。

从利用者即用户角度出发,平台应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多途径、多维度、无差别的检索方式。多途径指资源可通过不同类型平台提供,如网站注重资源的全面与海量,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官方App等移动平台,便于用户随时随地获取和使用数字资源;多维度指平台门户信息可提供多种检索结果,以主题、时间、资源所在地区等多种方式展现,便于用户选择;无差别检索有两层涵义,一方面要考虑到特殊人群的使用需求,增加无障碍使用按钮,实现公共数字文化的无差别服务,另一方面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大湾区内存在不同的语言和使用习惯,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习惯使用繁体字,大陆九市习惯使用简体字等,要提供不同的语言选择。

从平台管理者角度出发,平台负责整合各地区公共图书馆提供的数字资源,应完善各类子平台、业务平台、应用平台的规范和操作,确保数字资源的质和量;平台与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服务体系其他数字平台、与国家公共服务云平台实现良好互动与对接,便于一站式获取信息;平台应具备良好的互动性,便于用户咨询和利用,及时解决用户问题;在使用对象上,应突破行政区的区域限制,实现大湾区内用户的无障碍获取,实现大湾区真正的一体化建设。

4.3 加强整合和共享,打造岭南公共数字文化品牌

大湾区公共图书馆在数字文化建设上要注意以岭南文化为核心,加强整合和共享,打造地方特色文化品牌。具体来说,可从资源获取、资源整合与共享两个维度进行资源建设。

资源获取方面,需加强对现有数字资源的整合与获取。对于九市两特区热门和基础数据库,应加强整合和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九市两特区应找准定位,挖掘本地区特色资源,加强文化品牌打造,错位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做好大湾区实体公共文化交流资源的数字化,如“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岭南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岭南民间艺术等具备岭南特色的文化资源,通过对现有文化交流项目的专题化和数字化,丰富大湾区公共数字文化的内容与发展,提高大湾区的文化认同感,促进大湾区整体文化品牌的提升。

资源整合与共享方面,应分级分專题进行整合与共享。一是根据数字资源的用户范围与类型分级整合,不同级别的数字资源采取不同的保存、获取方式。如普通的图书期刊资源、供科研教育使用的学术数字资源、可供大众消费的公共产品等,可无偿向用户使用;特别重要的历史珍藏和具有纪念意义的文件等,则可考虑收费向用户提供。二是根据数字资源的内容,分专题整合,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公共数字文化品牌。粤港澳大湾区历史和文化有厚重的沉淀,拥有像“海上丝绸之路”、岭南饮食文化、岭南民间艺术、粤剧、中国 ( 广州) 国际纪录片节、中国国际漫画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与文化活动。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为例,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及申遗牵头城市,也是千年商都、岭南文化中心及改革开放的前沿地,拥有南越国宫署、南越文王墓、光孝寺、南海神庙等“海丝”遗产点,也举办了 《粤港澳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展》《汉代文物展》等展览[7],如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专题,将申报内容、申报历程、申报城市周边等内容数字化,可成为极具特色的岭南公共数字文化资源之一。

4.4 增强用户黏性

用户需求是驱动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最大动力。在传统图书服务为主流的背景下,如何培养用户对数字资源的使用习惯,提高用户对数字资源的接受度,是推动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的重要因素。以“美国数字公共图书馆项目”“美国移动图书馆项目”“美国记忆”等为代表的大型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在宣传推广上采取了公共数字文化项目服务营销策略,即在政府部门的主导下,若干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或组织以数字技术为主要手段,以互联网为传播载体,合作开展数字文化服务项目,并在服务过程中采取一系列营销活动[10]。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平台的服务营销:(1)开展稳定、丰富的数字资源推广活动,提高数字资源的知名度,通过培训、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提高公众数字素养,引导市民参与数字服务;(2)参照营销分销概念,扩大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覆盖面,将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服务下沉到基层各区县、各街道、各社区,使更多的用户了解和使用公共数字文化资源;(3)加强与新媒体合作,借助日常使用频率较高的新媒体如抖音、喜马拉雅等推荐数据资源,提升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传播力和影响力;(4)做好大数据管理,动态征集与智能反馈用户数字文化需求,实现数字文化信息的精准推送;(5)通过对特色资源的重点推荐或培养重点用户群等方式,如对岭南公共数字文化品牌的重点推广、对青少年用户的重点培养等,形成数字资源的固定用户群,打造专业、丰富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形象,增强用户对平台的忠诚度和活跃度。

参考文献:

新浪财经.粤港澳大湾区:香港、澳门、广东城市群2019年GDP表现[EB/OL].[2020-07-02].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9055886935656141.

刘杰.发挥广州在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J].探求,2019(1):64-68.

王淼,孙红蕾,郑建明.公共数字文化:概念解析与研究进展[J].现代情报,2017,37(7):172-177.

岳志霖. 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数字文化建设现状调研[D].合肥:安徽大学,2018.

严昕.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多边平台构建[EB/OL].[2020-08-15].http://sso.gzlib.org.cn:80/interlibSSO/goto/75/+jmr9bmjh9mds/kcms/detail/44.1306.G2.20191227.1514.002.html.

粤港澳文化资讯网.公共图书馆合作[EB/OL].[2020-07-02].http://www.prdculture.org/prdculture/ggtsghz/list2.shtml.

段秀芳.广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岭南学刊,2019(3):38-44.

孙晓玲.国内图书馆公共文化数字资源整合模式比较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12):39-42.

沈妍,肖希明.我国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现状与实现条件:对几个典型项目的剖析[J].图书馆,2015(9):6-10,40.

戴艳清,孙颖博.美国大型公共数字文化项目服务营销探略[J].图书馆论坛,2018,38(2):135-141.

阳娟兰 广州市海珠区图书馆馆员。 广东广州,510240。

(收稿日期:2020-07-20 编校:陈安琪,谢艳秋)

猜你喜欢
粤港澳大湾区公共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即将崛起的世界级城市群
政府公共文化服务的法理分析与法律构建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评价指标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搞好公共文化服务,推动艺术普及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