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雨青
摘 要 从“分地阅读推广”与“同城共读”的理念出发,围绕2016—2021年“共读南京”专家组遴选荐读的63本好书,分析了该荐读书目的三个基本特点,探讨了该荐读书目对探索分地阅读推广、凝聚地方文化自信力以及推动中华经典名著阅读的意义,并从把握阅读推广重点、创新推广活动形式和增强荐读书目宣传力度三方面,对“共读南京”品牌阅读活动的进一步提升提出了建议。
關键词 分地阅读 同城共读 “共读南京”推荐书目
分类号 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1.04.002
The Concept of “Shared Reading in the Same City” and “Regional Reading Promotion”: Interpretation of the Recommended Bibliographies of “One Book of One Month” in Nanjing Nationwide Reading From 2016 to 2021
Ai Yuqing
Abstract 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s of “regional reading promotion” and“shared reading in the same city”, the paper analyzes the thre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commended bibliographies based on the 63 good books selected and recommended by the “Reading Nanjing” expert group from 2016 to 2021.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recommended bibliographies on exploring the promotion of regional reading, consolidating local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promoting the reading of Chinese classics. Finall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the “Reading Nanjing” brand reading activ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grasping the key points of reading promotion, innovating the form of promotion activit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promotion of recommended reading bibliographies.
Keywords Regional reading promotion. Shared reading in the same city. “Reading Nanjing” reading bibliographies.
南京素有“天下文枢”之美誉,历史文化底蕴深厚。2019年,南京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6.36%,连续7年位居全省第一。同年,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文学之都”,成为国内首个获此殊荣的城市[1]。近年来,南京深入贯彻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有关促进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文教国策,认真落实《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围绕“书香南京”建设,打造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阅读品牌活动。由南京市全民阅读办公室在2016年创办的“共读南京”活动,以“一月一名著”的形式,每月向市民推荐一本与南京有关的名著好书,并结合专家导读讲座和实地寻访活动,带领市民在阅读中感受南京的文化历史。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共读南京”目前已成为南京全民阅读的名牌活动之一。
1 “分地阅读推广”与“同城共读”理念概述
1.1 地方文献与分地阅读推广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风土人情各异,每片土地上,都拥有着深厚悠久的地方文化与历史,因而产生了大量的地方文献。“地方文献”概念的提出,最早源自我国图书馆事业奠基人杜定友先生,他认为:“地方文献是指有关本地方的一切资料,表现于各种记载形式,如:图书、杂志、报纸、图片、影片、画片、唱片、拓本、表格、传单、票据、文告、手稿、印模、簿籍等等。”[2]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原馆长黄俊贵先生对“文献”概念的界定加以延伸,将地方文献定义为“记录有某一地域知识的一切载体”[3]。两人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认为地方文献在载体上是多样的,在内容上则体现了地方特征。这些数量丰富,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重要史料价值的地方文献,正是“分地阅读推广”的文本内容。
“分地”一词,源出晚清学者、收藏家叶昌炽的《语石》,而“分地阅读推广”则是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徐雁在2017年提出的概念,意指图书馆要重视本地乡土著述的文献资源建设,进而开展此类文献的阅读推广[4]。徐教授认为:“‘分地读物推广的理念基础,依据的是社会现实和文化事实,即每位读者都来自不同的地域,都拥有各自的祖籍、故土和家乡;而图书馆则拥有在品种和数量上都有一定优势的乡土读物和地方文献资源。”因此,“‘分地阅读推广理应成为全民阅读推广的重要选项。”[5]由凌冬梅等编著的《分地阅读:读物联通文脉》(海天出版社2020年版),收录在朱永新、徐雁主编的《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第二辑中,书中指出:“地方文献作为地域文化的最重要载体,是地域文脉最核心、最精髓、最流传有序的文化载体,即地域文脉所系,其传播关乎地方文脉的存亡绝续。图书馆作为文化机构,肩负人类文化遗产保存、开发、传播的职责,理应承担起‘分地阅读之重任。”[6]
1.2 “同城共读”的理念与实践
作为我国“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先生在《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海天出版社2019年版)一书中提出了共同阅读的理念,他认为:“只有读同一本书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关于这本书的共同密码、共同语言”,而“只有拥有共同语言、共同经典的民族才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只有拥有共同的基本立场与价值观的社会才是一个真正的社会共同体”[7]。同城共读将共同阅读的基本理念与地方文脉相融合,通过推荐与地方有关的书目,结合各类阅读活动的举办,引导全城市民在同一时间段内,深入阅读和讨论同一本承载地方文化与历史的作品,从而在广大市民中制造共同话题,凝聚地方认同,形成共同的文化信仰。这对于地方文化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以及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开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追溯同城共读理念的实践,最成功的案例当属美国的“一书一城”(One Book,One City)活动。“一书一城”活动的创始人南希·珀尔,于1998年发起了“如果所有西雅图人读同一本书”(If All of Seattle Read the Same Book)的活动,动员西雅图各地的图书馆和读书会,全力推荐当年的票房电影原著《意外的春天》(The Sweet Hereafter),引发了当地读者的广泛反响以及全美各地的效仿,由此延伸出“一书一城”“一书一社区”等理念[8]。
借鉴美国成功经验,我国也举办了许多同城共读活动,如中国图书馆学会和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共同开展的“同城共读,万卷共知——2019年‘4·23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活动”[9]。超千家图书馆围绕“同城共读,万卷共知”的推荐书目,陆续开展了线上或线下的同城共读活动,如经典图书摘抄、千人共读经典、传统文化体验等,并依托推荐的中华传统典籍,组织举办了“万卷共知”阅读竞答活动,激发了广大市民的阅读热情,形成了全民阅读的浓厚氛围。
2 2016—2021年“共读南京”品牌阅读活动
2014—2015年,南京市全民阅读办公室会同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开展了“南京传世名著”评选活动,经“可行性论证、专家初选、名家推荐、大众点赞、专家评审”五个阶段,从近万部与南京有关的传世作品中,评选出了24部“南京传世名著”[10]。这24部作品分别为《抱朴子》 《佛国记》 《后汉书》 《世说新语》 《弘明集》《文心雕龙》《千字文》《诗品》《昭明文选》《建康实录》 《景定建康志》《永乐大典》《本草纲目》 《金陵梵刹志》《桃花扇》《芥子园画谱》《儒林外史》《红楼梦》《随园食单》 《中国文化史》《首都计划》《科学的南京》 《金陵古迹图考》 《全宋词》。
2016年,南京市全民阅读办从这24部“南京传世名著”中遴选了12部作品,开展“一月一本南京传世名著”品读和推广活动,“共读南京”品牌阅读活动由此创办,自此逐渐形成了“多个阅读单位或组织领读、自己买书阅读、微信群线上专家导读、线下实地寻访、线下专家讲座、全媒体宣传”六位一体的运行模式,带领市民每月共读一本与南京有关的传世名著。经过五年多的持续举办,“共读南京”活动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2.1 2016—2021年“共读南京”书目
五年多来,南京市全民阅读办共向市民推出63本图书(2020年1—3月因疫情影响未作推荐;另重复书目仅按一次计数)。具体书目见表1[11]。
2.2 2016—2021年“共读南京”书目分类解析
从上述被推荐的书籍内容来看,大致可以分为文学、历史、文化和艺术四个类别。
(1)文学类读物共计25本,占上榜总数的39.7%。其中,又可细分为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汇编、近现代文学作品和儿童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共12本,分别是2016年上榜的《千字文》《世说新语》《儒林外史》《桃花扇》《红楼梦》,2017年上榜的《文心雕龙》《西游记》《闲情偶寄》《昭明文选》,2018年上榜的《随园诗话》,2019年上榜的《南唐二主词笺注》,2020年上榜的《诗品》;古代文学作品汇编共5本,分别是2017年上榜的《南京历代名著》《南京历代经典诗词》《南京成语故事》,2018年上榜的《南京历代经典散文》,2021年上榜的《诗国南京》;近现代文学作品共6本,分别是2017年上榜的《金陵物语》,2018年上榜的《金陵五记》《丹凤街》《金陵旧颜》,2019年上榜的《最忆是金陵》,2021年上榜的《冶城话旧·东山琐缀》;儿童文学作品共2本,分别是2019年上榜的《芝麻开门》和2021年上榜的《乘风破浪的男孩》。
(2)历史类读物共计22本,占上榜总数的34.9%。其中,又可细分为地方史志类作品、历史人物类作品和历史事件类作品。地方史志类作品共14本,分别为2016年上榜的《首都计划》《金陵古迹图考》《科学的南京》,2017年上榜的《洪武京城图志》,2018年上榜的《南京城市史》《客座赘语》《南京史话》,2019年上榜的《格致南京》《南京历代名号》《建康古今记》《白下琐言》,2020年上榜的《金陵梵刹志》,2021年上榜的《秦淮志》《南京传》;历史人物类作品共3本,分别为2017年上榜的《雨花英烈家书》,2018年上榜的《雨花英烈诗词》,2019年上榜的《初心永恒——雨花英烈话语解读》;历史事件类作品共5本,分别为2017年上榜的《南京不会忘记》,2018年上榜的《拉贝日记》,2019年上榜的《南京长江大桥·亲历亲见亲闻实录》,2021年上榜的《我们的大桥》 《南京红色印迹》。
(3)文化类读物共计13本,占上榜总数的20.1%。其中,反映佛教文化的作品1本,为2016年上榜的《佛国记》;反映中医药文化的作品1本,為2016年上榜的《本草纲目》;反映饮食文化的作品2本,分别为2016年上榜的《随园食单》和2018年上榜的《随园食单 白门食谱 冶城蔬谱 续冶城蔬谱》;反映民俗文化的作品2本,分别为2018年上榜的《金陵岁时记·岁华忆语》和2021年上榜的《南京民俗》;反映城市文化的作品共6本,分别为2019年上榜的《南京的书香》《江北文脉》《旧时燕 一座城市的传奇》,2021年上榜的《古树名木》《旷世城垣——南京明城墙》《潮打石城》;反映文化之历史与发展的作品1本,为2020年上榜的《中国文化史》。
(4)艺术类读物共计3本,占上榜总数的4.8%。其中,关于绘画技艺的作品1本,为2016年上榜的《芥子园画谱》;关于绘画理论的作品1本,为2017年上榜的《画品》;关于艺术鉴赏的作品1本,为2021年上榜的《万石斋灵岩大理石谱》。
3 2016—2021年“共读南京”推荐书目的基本特点
3.1 从荐读书籍的地域关联程度,可见其对“南京”主题的高度关注
作为南京同城共读的推荐书目,应当体现与“南京”这一核心主题的关联。2016—2021年度“共读南京”书目最基本的特点,也是书目的入选要求之一,便是作品均与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作品或是内容以南京为题材,或是由南京(或寓居南京)的作者撰写或编著,或是在南京完成编著,或是首先在南京刻印出版。首先,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以南京为题材创作的有3本,分别是《儒林外史》《桃花扇》《红楼梦》;而6本近现代文学作品也均取材于南京。其次,南京(或寓居南京)的作者,古代如出身于江宁(今南京)的曹雪芹,客居秦淮水亭的吴敬梓;当代如本土作家叶兆言,南京地方文献研究学者薛冰等。而在南京诞生的作品,有《佛国记》《千字文》《世说新语》《文心雕龙》《闲情偶寄》《昭明文选》《诗品》等,而《西游记》和《本草纲目》的最初书版,则是在南京刊刻完成的。
3.2 从荐读书籍的主题内容,可见其对南京地方历史、文化的高度关注
首先,在文化类读物中,反映南京本土文化的作品共有10本,具体可细分为反映南京饮食文化的作品2本,反映南京民俗文化的作品2本,反映南京城市文化的作品6本,较为全面地展现了南京地方文化特色。其次,在历史类读物中,以史料性最强的地方史志类作品为重点,共推荐了14本,同时结合与南京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关的作品,围绕南京历史的发展,引导读者充分了解南京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城市历史的发展进程。最后,在数量居于首位的文学类读物中,推荐书目多以南京为题材,比如以李香君、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原型创作的《桃花扇》,又如描绘民国时期南京市井文化风俗的《丹凤街》。这些以南京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折射着南京地方的历史与文化印记。
3.3 从荐读书籍的著述年代,可见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阅读推广的高度关注
首先,从书目总数来看,有古代作品原著24本,包括东晋时期作品1本,南北朝时期作品6本,五代十国时期作品1本,明代作品5本,清代作品11本,另有古代作品汇编5本,总计共29本,占上榜书目总数的46%,古代作品与近现代作品所占比例相当。其次,从文学类读物的数量来看,古代文学作品原著与古代文学作品汇编共17本,占文学类读物总数的68%。对于近现代文学作品和儿童文学作品,虽也有一定数量的推荐,但所占比例较少。另外,推荐书目中两度上榜的6本作品——《芥子園画谱》 《世说新语》《随园食单》《昭明文选》《红楼梦》《桃花扇》,也均为古代作品,其中4本为古代文学作品。中国古代名著,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该荐读书目对中国古代名著的重视,体现了活动主办方对经典阅读的倡导立场。
4 “共读南京”书目的阅读推广意义
4.1 关注地方文献读物,探索分地阅读推广
据南京出版社社长卢海鸣介绍,历史上南京(地方)文献卷帙浩繁,内容广博,版本复杂,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留存下来的不同版本的南京(地方)文献达1万种左右[12]。在2016—2021年度“共读南京”书目中,南京的地方文献读物和地方作家作品占据了很大比重。对于南京的地方文献来说,它们是南京地方文化与历史的重要载体,反映了南京的人文、地理、风土、民情等各个方面,展现了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南京(或寓居南京)的作者而言,他们或是地地道道的南京人,或是对南京有着深入的了解,他们笔下的文字,是结合本土生活经验创作而成的,可以说是反映了真正的南京风味。自2014以来,从近万部的作品中进行挑选,通过制定推荐书目,引导市民关注地方文献读物,又借由这些作品开展线上专家导读、线下实地寻访和专家讲座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推广活动,充分体现了分地阅读的理念,也为分地阅读推广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4.2 划定“同城共读”范围,提升地域文化自信
“共读南京”品牌阅读活动,以“一月一名著”的形式,每月向市民推荐一本与南京文化历史有关的作品,并围绕这一作品主题开展阅读推广活动。通过推荐书目的制定,明确了每月的阅读范围,对于阅读推广机构而言,便于集中力量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推广,并能够更好地突出活动主题;对于读者而言,也能够更加明确阅读的方向,并在与周围人的讨论中,认识到深度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花时间精读、读透一本书,提高阅读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推荐书目的引导,广大市民将在一定时间段内,阅读和讨论同一本书,从而如朱永新先生所说的那样,获得“共同密码”“共同语言”,进而拥有“共同的基本立场与价值观”。阅读这些承载着地方文化与历史的作品,将唤醒市民对于地方文化与城市历史的共同记忆,并更加深入地去了解他们所居住的城市,这对于凝聚地方认同,形成共同的文化信仰具有深远意义。
4.3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致力推动经典阅读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王余光教授指出:“经典,是指那些具有重要影响的、经久不衰的著作,其内容或被大众普遍接受,或在某专业领域具有典范性与权威性。”[13]他认为,“我们阅读传统经典,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也是为了一个悠久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或许是寻求一个完善、独立的自我与品格的最好途径。”[14]而在当今浮躁的社会环境中,经典阅读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2016—2021年度“共读南京”书目,将经典作品作为重点推荐对象。在遴选经典阅读书目的基础上,还邀请专家学者,通过线上导读和线下讲座的方式,带领广大读者品读经典。与此同时,还采取线下实地寻访的方式,前往与这些经典作品相关的地点探访、讲解,加深读者对经典作品的认识。通过这一系列阅读活动,一是帮助读者有效选择经典,二是帮助读者高效阅读经典,从而激发读者对经典作品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在社会上形成崇尚经典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