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具有气流阻塞特征的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可进一步发展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常见慢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其主要症状为长期慢性咳嗽、咳痰以及在活动时感到明显的气促。随着病程进展,症状加重,即使只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穿衣或做饭,都可能感觉气促。
慢阻肺目前无法治愈,但有效且规范的治疗能减轻或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患者做好自我护理也能帮助提高生活质量。首先是药物治疗,主要目的在于减轻气短症状、控制咳嗽和喘息,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或避免出现致命性急性发作。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支气管扩张剂,主要作用是扩张或松弛气道,有助于缓解气短症状,包括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气雾剂、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等)和抗胆碱药(如异丙托溴铵气雾剂、噻托溴铵吸入剂),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急性加重时可短期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合并肺部感染时还需应用抗感染药物;每天服用磷酸二酯酶-4(PDE4)抑制剂有助于预防慢阻肺急性发作,目前上市的 PDE4抑制剂有罗氟司特。
其次是手术治疗,包括肺减容手术、肺移植术、肺大疱切除术等。目前慢阻肺手术治疗应用较少,主要是因为资源有限、技术要求高、费用昂贵且风险较高,虽然针对适当病例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选择时还是要十分谨慎,只有当重度慢阻肺患者在其他治疗方案都无法获得改善时才考虑。
最后是患者的自我护理,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戒烟。吸烟是导致慢阻肺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去除病因,单凭药物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的疗效。因此,患者一定要积极戒烟,生活中还要注意避免被动吸烟。从事煤矿、金属矿、棉纺织业、化工行业的人员,要做好劳动保护,减少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吸入。
2.通风换气。日常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期对室内进行空气消毒;避免在通风不良的空间燃烧生物燃料,如烧柴做饭、在室内生炉火取暖等。
3.防治呼吸道感染。在天气变化和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避免发生呼吸道感染。
4.注意口腔卫生。老年患者的肺部感染多由口腔不洁引起,因此一定要注意口腔卫生,做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尤其是在口腔存在轻度感染的时候,要用生理盐水或者复方硼砂溶液在睡前、饭后漱口。
5.咳痰。痰多者不要害怕咳嗽,要尽量将痰液咳出。痰液黏稠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祛痰药或者通过雾化来稀释痰液。对于年老体弱的患者可以通过帮其翻身、轻拍背部等方式来助其排出痰液。
6.加强锻炼。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如散步、太极拳、气功、慢跑等。运动强度以不感到疲劳为宜,避免因为过度劳累导致呼吸困难。在慢阻肺病的缓解期可以通过呼吸运动来进行锻炼,例如腹式呼吸。方法是通过鼻子吸气,用口呼气,在呼气时口唇要缩成鱼口状,手部按压腹部,尽量将气体全部呼出。腹式呼吸要深而慢,頻率保持在每分钟8~10次,每次10~20分钟,每天数次。
7.饮食。肥胖患者不可吃油炸食物,少吃鱼子、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瘦弱者要少食多餐,加强营养,多吃瘦肉、牛奶、鱼肉等高蛋白质的食物;另外,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可以有效改善呼吸道上皮组织,进而缓解咳嗽的症状。
8.接种疫苗。定期接种流感疫苗不仅可降低慢阻肺急性发作的几率,还可降低慢阻肺患者进展为肺炎的风险;接种肺炎疫苗可以避免感染肺炎后的严重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