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中的道教方术例说

2021-05-28 13:38毕研花李志红
蒲松龄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聊斋志异道教

毕研花 李志红

摘要:道教思想最早来源于先秦时期老庄的道家哲学,经汉代道教天师张道陵创建教团形式而发展成为道教。道教人士在寻“道”的道路上用各种方术不断修炼,以期得道成仙进而长生不死、济世救人。在《聊斋志异》的诸多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道教思想及其各种道教方术的影子。

关键词:聊斋志异;道教;方术;例说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一、关于道教和方术

关于道教,最早来源于老子和庄子。道教以教团形式出现起源于汉代的道教天师张道陵,此时的道教尊老子为太上老君,这是道教与先秦诸子百家之道家的关联。在道教思想中,自然界能够衍生万物,其本源是“道”。在寻找“道”的道路上不断修炼,便可以得道成仙、长生不死、济世救人。道士的自身修行就是方术,包括内丹、外丹、服食、房中等内容。外丹是烧炼丹砂、铅、汞等矿物以及药物,制作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丹丸。《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太上老君放进八卦炼丹炉,非但没有熔化,还炼就了一副火眼金睛,这炼丹炉就是提炼丹丸的工具。但因为丹药常常有毒,所以这种服食丹药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更多的道教修炼人士选择内丹修炼形式。内丹则是指通过行气、导引、呼吸吐纳,在身体里炼丹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与今天的气功有些相似。此外,道教还有许多方术,诸如内观、守静、存思、辟谷等多种。如今,这些手段是我们达到身体健康目的的有效方式,类似中医的各种打通经脉的方式。简单来说,外丹寻找的所谓仙药,后来发展为如今的中药;内丹修炼所用各种招式发展为如今的各种中医手段。还有,中华武术的缘起也是道教理论中方术的另外一个走向。另外,道教的宗教活动十分庞杂,除了前面阐述的道士的自身修行外,还有众多的道教仪式,包括道教经法、忏法、斋、醮、符咒、禁咒、隐遁、乘蹻、驱邪、伏魔、降妖、消灾、祈禳、房中术、神仙术、辟谷、风水堪舆、占卜等,统称为方术。我们众多传统节日的各种习俗活动,大都从这些道教仪式演化而来。

关于“方术”一词,最早见诸《史记·秦始皇本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要召集“文学方术士”即“文学士”和“方术士”的并称,后来《后汉书·方术列传》对方术有了明确界定。所谓“方术士”,包括擅长“数术”的“侯星气”者,即原始的天象学与占卜结合的方术。此时的方术在自然崇拜的基础上整合巫术、蓍筮而成,源于宇宙广博浩瀚而生命却短暂易逝,因此古人对宇宙和人生的控制欲、恐惧感和神秘感,是方术发展的重要社会需求动力之一。张道陵的道教教团兴起后,方术逐渐与道教思想融合在一起,成为道教徒寻求得道成仙、驱妖伏魔、治病救人的修炼方法。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中,方术与医术、方士与医师基本是混为一谈的。《汉书·艺文志》中列“方技略”,将关于医学的医经、医方与关于养生、长生的房中、神仙术并列,称“方技者,皆生生之具” [1]534。这些混淆医学与方术、医师与方士的记述,充分说明在我国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中医逐渐从众多较为科学的方术中发展而来,成就了今天的模样。

综上,道家思想是道教的理论来源,道教在提倡道家思想的顺应自然,以追求“道”这一至高境界过程中,结合早年的方仙道衍生了诸多方术。无论是道教人士的各种方术修炼,还是他们做的各种道教仪式的方术,其实都是希望达到与自然对话、与自然和解的“道法自然”境界。

二、《聊斋志异》中的方术

(一)方术形式的多样化

根據前文的介绍我们知道,道教的方术有多种形式。《聊斋志异》中有一小说《焦螟》,就描写到了几种道教仪式的方术,这篇小说篇幅很短,全文录于下:

董侍读默庵家,为狐所扰,瓦砾砖石,忽如雹落,家人相率奔匿,待其间歇,乃敢出操作。公患之,假怍庭孙司马第移避之。而狐扰犹故。一日,朝中待漏,适言其异。大臣或言:关东道士焦螟,居内城,总持勅勒之术,颇有效。公造庐而请之。道士朱书符,使归黏壁上。狐竟不惧,抛掷有加焉。公复告道士。道士怒,亲诣公家,筑坛作法。俄见一巨狐,伏坛下。家人受虐已久,衔恨綦深,一婢近击之。婢忽仆地气绝。道士曰:“此物猖獗,我尚不能遽服之,女子何轻犯尔尔。”既而曰:“可借鞫狐词亦得。”戟指咒移时,婢忽起,长跪。道士诘其里居。婢作狐言:“我西域产,入都者一十八辈。”道士曰:“辇毂下,何容尔辈久居?可速去!”狐不答。道士击案怒曰:“汝欲梗吾令耶?再若迁延,法不汝宥!”狐乃蹙怖作色,愿谨奉教。道士又速之。婢又仆绝,良久始甦。俄见白块四五团,滚滚如毬,附檐际而行,次第追逐,顷刻俱去。由是遂安。[2]79-80

小说中,这个关东道士焦螟,先采用符咒没起作用,继而改用“筑坛作法”以降妖伏魔,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还遇到一个小插曲,董侍读的婢女因气愤打作妖的狐狸而“气绝”。在焦螟的引导下,又来了一出狐妖附体的说辞,这种做法直到今天在民间的道教仪式中依然还能看到。另外,还请关注这个道士的名字——焦螟。焦螟,传说中一种极小的虫子。《晏子春秋·外篇下十四》:“东海有虫,巢于蟁睫再乳再飞,而蟁不为惊……东海渔者命曰焦冥。” [3]《列子·汤问》:“江浦之间生么虫,其名曰焦螟。群飞而集于蚊睫,弗相触也;栖宿去来,蚊弗觉也。” [4]晋代的葛洪《抱朴子·逸民》:“犹焦螟之笑云鹏,朝菌之怪大椿。” [5]根据这些典籍中所表达的,焦螟都是指那种极小的虫子。从道士的这一取名,我们可以猜测,此道士的道术应该在虫精里面是佼佼者,所以,他的符咒对庞然大物的狐狸不起什么作用。我们看到,其后来通过“筑坛作法”和恐吓终于使得这只狐狸不再祸害董侍读一家。

聊斋小说中,还有一篇《种梨》,也讲述了方术的精妙。

小说中讲一个乡人在集市上卖梨,价格很高,一道士想求个梨吃,他不仅不施舍给道士,还对其“斥骂”,别人劝说也无济于事,最后,还是一做好事者帮道士买了一个梨。接下来,道士的方术,在围观者不知情的情况下上演:“于是掬梨大啖,且尽,把核于手,解肩上镵,坎地深数寸,纳之而覆以土。向市人索汤沃灌。好事者于临路店索得沸渖,道士接浸坎处。万目攒视,见有勾萌出,渐大;俄成树,枝叶扶苏;倏而花,倏而实,硕大芳馥,累累满树。道士乃即树头摘赐观者,顷刻向尽。已,乃以镵伐树,丁丁良久,乃断;带叶荷肩头,从容徐步而去。”道士走后,那乡人再回头看自己的梨子,已经都没了,原来,道士运用这一方术竟将其筐里的梨子变成了树上那些梨子,被众人分吃了。

关于聊斋小说中描述的各种方术,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李学良博士作过一些研究。他与李锋教授合作的《〈聊斋志异〉中〈瞳人语〉篇的方术文化背景刍议》就提到:

“辙土致盲”的细节暗合了古代咒禁方术;“持诵光明经”则是基于宗教经忏方术;“瞳人出游”的情节基于上清派的存神方术;“目翳旋螺”的细节则暗合了道教的符箓方术;还有“重瞳”等几处细节描写与医学真实相吻合。[6]

李学良博士与王光福教授合作的《〈聊斋志异〉中〈画皮〉篇的“方术原型”推定》中指出:

构成“画皮”故事的三个事件里,“厉鬼画皮变身美女”事件与“不净观”方术相吻合;“王生速死”事件与“不净观”方术的副作用相吻合;“浓痰救命”事件与旨在消除不净观副作用的“秽迹法”方术相吻合。[7]

接着,作者对小说《画皮》作出了如下推定:

“画皮”就是对佛教“不净观”方术、“不净观”的副作用、消除不净观副作用的“秽迹法”方术的隐喻性表述。王生首先沉迷于美色,然后通过“不净观”看破美色的不净本质;不料因修习“不净观”的副作用导致了早亡;最终通过“秽迹法”消除了不净观的副作用而重获新生。[7]

(二)修炼方术需专注

道家思想讲究顺应自然,从自然中找到“道”的本源。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是万物的本源,人类只有在大自然中才有可能找到“道”。所以,道教理念中修炼方术,都在深山中进行,这样的做法容易逃离繁杂的人类社会而进行全身心的修炼。据说,唐李白也曾入深山访仙求道,甚至修炼出了可以听懂鸟语的方术。我们来欣赏一篇带有极强的道教思想和方术修炼方式的聊斋小说《龁石》,该文应是本小说集中最短的小说了。全文如下:

新城王钦文太翁家,有圉人王姓,幼入劳山学道。久之,不火食,惟啖松子及白石,遍体生毛。既数年,念母老归里,渐复火食,犹啖石如故。向日视之,即知石之甘苦酸咸,如啖芋然。母死,复入山,今又十七八年矣。[2]137

故事中的王姓仆人,其修炼方术专注执着,即使因为照顾老母也不忘修炼方术,且母死后继续进山修炼。这里的王钦文,是清朝文坛领袖——“神韵说”创始人王渔洋的父亲。关于他们家的这个养马人的故事,王渔洋在《池北偶谈》中也有描述:“予家佣人王嘉禄者,少居劳山中。独坐数年,遂绝烟火,惟啖石为饭,渴即饮溪涧中水。遍身毛生寸许。后以母老归家,渐火食,毛遂脱落。然时时以石为饭,每取一石,映日视之,即知其味甘咸辛苦。后母终,不知所住。” [8]可见这一事件的真实性。这两个叙述基本一致,在描写上大同小异,我们也可以确认这个王姓仆人曾去劳山学道。劳山,即山东青岛的崂山,是一座道教名山。自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就有方士、巫师在崂山餐霞修炼,唐、宋两代崂山道教肇兴,元、明两代达到鼎盛,至清代依然不衰。特别是明代达到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繁荣,使崂山成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丛林。正是源于崂山独有的道教文化,所以那些想学道修炼方术的人,一定将此处作为最佳的学道之地,所以,在《劳山道士》一文中也有人到崂山向师傅学习修炼道术。

正是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山東新城王渔洋父亲家中的这个王姓仆人学道目的地便是青岛崂山。他修炼的道术是龁石,并且非常专注和坚持,不仅学道数年不回家,直到母亲重病才回家,且也不间断自己的修炼之路,母死后便又赴深山修炼。在这个王姓仆人的身上,我们也能看出道教修炼的精髓:远离人间、置身大自然,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坚持并不间断修炼。

《聊斋志异》的《劳山道士》篇,就讲述了一个修炼方术的高人。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2]39

这一道士的奇异方术有如下几点:剪纸如镜,成了天上的月亮;月下饮酒,酒器里面的酒竟取之不尽;拿筷子投掷到画的月亮中,竟能邀请嫦娥来跳舞唱歌;甚至几个人坐在月亮之上饮酒。这一系列的方术展示开来,让参与者如坠仙境,道士仿佛就是仙人了。所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常常认为那些修炼出方术的道士为仙人,所谓得道成仙就是来源于此。当然要修炼成此仙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经历许多磨炼,及始终如一地坚持修炼。

小说中这个颇有点家底的王生,想向这一崂山道士学习修炼方术,道士的一个要求就是得有吃苦精神,便先训练其到山中砍柴。两三个月后,王生真忍耐不住了,修炼方术需要坚持并专注,王生不能坚持,也一定是不能修炼成方术。临离开,他请求师傅教其穿墙术。“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这一修炼过程,口诀和咒语都是方术的必备,还应该专注、心无旁骛。王生第一次不能穿墙就是因为心中有杂念,把墙当成了墙,第二次专注于穿墙,心中已无杂念,于是穿墙成功。道士对王生还有劝诫,必须“洁持”,即以纯洁之心才能葆其方术。

从《劳山道士》的故事中,我们领略到在中国的道教文化中,要想修炼出方术,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磨炼,且要保持拥有一颗纯净专注而坚持的心。

(三)用方术帮助人脱离苦难

道士经过千辛万苦的洁心修炼,最后得道成仙,于是,这些道士常常会开启云游四方之路,用其掌握的方术助人脱离苦难。比如《画皮》中,就讲过道士用方术为人们做好事。王生被画皮女鬼纠缠而不自知,被一道士点破“君身邪气萦绕”,但很遗憾王生不觉悟。后来,王生真发现画皮女鬼后请道士施方术,道士不忍杀生,“道士曰:‘请遣除之。此物亦良苦,甫能觅代者,予亦不忍伤其生。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只是想让女鬼知难而退。谁知,女鬼竟气愤地将蝇拂“碎之”,并进屋挖走了王生的心,后来在王生妻子陈氏的请求下,道士施方术将画皮鬼绳之以法:

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作浓烟,匝地作堆。道士出一葫芦,拔其塞,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道士塞口入囊。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卷之,如卷画轴声,亦囊之,乃别欲去。[2]121-122

道士运用精良的道术为民除害。后来,陈氏请求道士救其鬼迷心窍且被挖走心的丈夫,在道士的指引下找到了另一道術更高者,那个脏到鼻涕三尺长的疯癫乞丐令陈氏吃其浓痰随后吐在王生的肚子里变为心脏,把王生救活。笔者认为,集市上那一脏兮兮乞丐模样的得道高人的方术亦是救人一命。

还有《马介甫》中掌握方术的马介甫,施用了几个方术来帮助杨万石教训其悍妇尹氏。先是施法术:“妇即反奔,若被鬼逐。裤履俱脱,足缠萦绕于道上;徒跣而归,面色灰死。”接着,变巨人去恐吓折磨尹氏:“巨人入,影蔽一室,狰狞如鬼。俄又有数人入,各执利刃。妇骇绝欲号,巨人以刀刺颈曰:‘号便杀却!妇急以金帛赎命。巨人曰:‘我冥曹使者,不要钱,但取悍妇心耳!妇益惧,自投败颡。巨人乃以利刃画妇心而数之曰:‘如某事,谓可杀否?即一画。凡一切凶悍之事,责数殆尽,刀画朕革,不啻数十。”后来给杨万石服“丈夫再造散”,使得杨万石像疯了一样用刀割尹氏的大腿肉。这一系列对尹氏的恐吓和惩罚,都是方术在起作用。马介甫希望通过这一系列方术,可以救杨万石于水火,可以让杨万石像个真正的男人,在自己的老婆面前立起来。

聊斋故事中还有一篇《鬼哭》,也是用方术帮助人们摆脱困境,不过,这里帮助的不是人类,而是传说中的鬼魅。小说篇幅很短,全文录于下:

谢迁之变,宦第皆为贼窟。王学使七襄之宅,盗聚尤众。城破兵入,扫荡群丑,尸填墀,血至充门而流。公入城,扛尸涤血而居。往往白昼见鬼;夜则床下燐飞,墙角鬼哭。一日,王生皞迪,寄宿公家,闻床底小声连呼:“皞迪!皞迪!”已而声渐大,曰:“我死得苦!”因哭,满庭皆哭。公闻,仗剑而入,大言曰:“汝不识我王学院耶?”但闻百声嗤嗤,笑之以鼻。公于是设水陆道场,命释道忏度之。夜抛鬼饭,则见燐火营营,随地皆出。先是,阍人王姓者,疾笃,昏不知人者数日矣。是夕,忽欠伸若醒。妇以食进。王曰:“适主人不知何事,施饭于庭,我亦随众啖噉。食已方归,故不讥耳。”由此鬼怪遂绝。岂钹饶钟鼓,焰口瑜伽,果有益耶?

异史氏曰:“邪怪之物,唯德可以已之。当陷城之时,王公势正烜赫,闻声者皆股栗;而鬼且揶揄之。想鬼物逆知其不令终耶?普告天下大人先生:出人面犹不可以吓鬼,愿无出鬼面以吓人也!” [2]76-77

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是满清初入关时,到处镇压屠杀无辜民众的事。小说描写的场面触目惊心,死尸遍地、血流成河,冤死的魂灵随处可见,这些冤死的灵魂经常在夜里此起彼伏地哭泣。后来,直到王公请道士在院子里“设水陆道场,命释道忏度之。夜抛鬼饭”,这些冤死的灵魂才从此安歇,不再哭泣。

(四)用道术为自己谋私利

在道教信徒那里,修炼方术不仅需要极强的悟性,还需要摒弃诸多人世的杂念。他们修炼方术,是为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摆脱生活经历中人力难以解决的事情,当然,也有用方术为谋一己之利的,一般情况下,诸如此种是让其方术失灵或者让其得到应有的报应。比如《劳山道士》中那个王生不耐苦,也不够专注,虽然在得道仙人的引导下学会了穿墙术,可是回家后,想在妻子面前显示一下,没想到却失灵了。这就是用心不洁所致。

聊斋小说中有一篇《妖术》,为了让读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们把此篇小说全文展示于下:

于公者,少任侠,喜拳勇,力能持高壶,作旋风舞。崇祯间,殿试在都,仆疫不起,患之。会市上有善卜者,能决人生死,将代问之。既至,未言。卜者曰:“君莫欲问仆病乎?”公骇应之。曰:“病者无害,君可危。”公乃自卜。卜者起卦,愕然曰:“君三日当死!”公惊诧良久。卜者从容曰:“鄙人有小术,报我十金,当代禳之。”公自念,生死已定,术岂能解。不应而起,欲出。卜者曰:“惜此小费,勿悔勿悔!”爱公者皆为公惧,劝罄橐以哀之。公不听。倏忽至三日,公端坐旅舍,静以觇之,终日无恙。至夜,阖户挑灯,倚剑危坐。一漏向尽,更无死法。意欲就枕,忽闻窗隙窣窣有声。急视之,一小人荷戈入;及地,则高如人。公捉剑起,急击之,飘忽未中。遂遽小,复寻窗隙,意欲遁去。公疾斫之,应手而倒。烛之,则纸人,已腰断矣。公不敢卧,又坐待之。逾时,一物穿窗入,怪狞如鬼。才及地,急击之,断而为两,皆蠕动。恐其复起,又连击之,剑剑皆中,其声不耎。审视,则土偶,片片已碎。于是移坐窗下,目注隙中。久之,闻窗外如牛喘,有物推窗棂,房壁震摇,其势欲倾。公惧覆压,计不如出而斗之,遂剨然脱扃,奔而出。见一巨鬼,高与檐齐;昏月中,见其面黑如煤,眼闪烁有黄光;上无衣,下无履,手弓而腰矢。公方骇,鬼则弯矣;公以剑拨矢,矢堕;欲击之,则又弯矣。公急跃避,矢贯于壁,战战有声。鬼怒甚,拔佩刀,挥如风,望公力劈。公猱进,刀中庭石,石立断。公出其股间,削鬼中踝,铿然有声。鬼益怒,吼如雷,转身复剁。公又伏身入;刀落,断公裙。公已及胁下,猛斫之,亦铿然有声,鬼仆而僵。公乱击之,声硬如柝。烛之,则一木偶,高大如人。弓矢尚缠腰际,刻画狰狞;剑击处,皆有血出。公因秉烛待旦,方悟鬼物皆卜人遣之,欲致人于死,以神其术也。次日,遍告交知,与共诣卜所。卜人遥见公,瞥不可见。或曰:“此翳形术也,犬血可破。”公如言,戒备而往。卜人又匿如前。急以犬血沃立处,但见卜人头面,皆为犬血模糊,目灼灼如鬼立。乃执付有司而杀之。

异史氏曰:“尝谓买卜为一痴。世之讲此道而不爽于生死者几人?卜之而爽,犹不卜也。且即明明告我以死期之至,将复如何?况有借人命以神其术者,其可畏不尤甚耶!” [2]67-69

小说中,于公找到的这个“善卜者”,一看就知其为仆人的疫病而来,可见,此人确实是一个会占卜的人。在本章开始部分介绍方术时,我们就谈到占卜属于一项方术,但是,这个占卜者接下来的行为却是为了一己之私利。他断定于公三日当死,并很淡定地说,给他十两金子,就为之祈“禳”,这是祈求鬼神去除灾难的祭祀也属于方术的一种。在于公不愿意花钱消灾后,占卜者为了应验,使用了诸多方术,由纸人、土偶、木偶变成各色鬼怪,前去杀害于公,皆被于公迅疾有力的剑法刺死毙命。于公三天后并未死亡,占卜者的断言不准。后来,于公到占卜者住处,想拆穿占卜者为了一己私利故意使用方术追杀他的真实意图,却眼看着他不见了。占卜者用的这一方术是隐形术,即“翳形”,最早来源于叫此名称的草。

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术士多言风狸杖难得于翳形草。”按翳形草故事古无所闻,惟《古小说钩沉》辑《笑林》云:“楚人居贫,读《淮南方》,得‘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遂于树下仰取叶。螳螂执叶伺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鄣,问其妻曰:‘汝见我不?妻始时恒答言‘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云:‘不见。嘿然大喜,赍叶入市,对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此虽笑话,然“螳螂伺蝉自鄣叶可以隐形”,固民间之传说。楚人所读《淮南方》,乃《淮南万毕术》。则翳形草者,亦伺蝉叶之比也。又《三宝太监西洋记》卷十一云:“(王明)一手拿着隐身草,一手提着一口刀,悄悄的跑到帖木儿的背后……双手举起刀来,尽着力气,还他一刀。”亦此之类。[9]506

《笑林》里讲的是一則笑话,但关于“翳形”就是隐形确认无疑。同样,隐遁之术也是方术的一种常见形式。所以,从占卜者这一系列行为来看,确实是精通很多种方术。可惜的是,他要利用这些方术来为自己谋私利,在对方不同意其建议后竟萌生杀机,实在可恨。最终,占卜者也没有好下场并得到了相应的报应,被押送到衙门处死了。

参考文献:

[1]二十五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清]蒲松龄,著.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M].张友鹤,辑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3]汤化,译注.晏子春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4]景中,译注.列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葛洪.抱朴子[M].上海:上海书店,1986.

[6]李学良,李锋.《聊斋志异》中《瞳人语》篇的方术文化背景刍议[J].蒲松龄研究,2016,(4).

[7]李学良,王光福.《聊斋志异》中《画皮》篇的“方术原型”推定[J].蒲松龄研究,2017,(3).

[8]王士禛.池北偶谈[M].济南:齐鲁书社,2007.

[9]袁珂,编著.中国神话传说词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Taoist Method in Liaozhai Zhi Yi

BI Yan-hua  LI Zhi-hong

(Zibo Normal College,Zibo 255130,China)

Abstract: Taoist thought originated from the Taoist philosophy of Laozhuang in the pre-Qin period,and developed into Taoism throug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form of Taoist group by Zhang Daoling,the Taoist heavenly teacher of the Han Dynasty. Taoist people in the search for“Tao” on the road with a variety of methods to continue to practice, in order to become immortal and then immortal,save the world. In many stories of the novelist Pu Songling in Qing Dynasty,we can feel the shadow of Taoist thought and various Taoist arts.

Key words: Liaozhai Zhi Yi;Taoism;Fang Shu;Example

(责任编辑:谭  莹)

收稿日期:2020-09-30

基金项目: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聊斋志异》的‘中国风与海外传播研究”[J16WC09]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毕研花(1975- ) ,女,山东淄博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李志红(1972- ),女,山东淄博人。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聊斋志异道教
《聊斋志异》:不一样的魑魅魍魉
《清史稿》灾异卷及《聊斋志异》的形象设定
西夏道教补议
STRANGE TALES INDEED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论《聊斋志异》的悲剧意蕴
《聊斋志异》与前四史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