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静
摘 要 将新媒体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大势所趋,但是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了教育者思维方式僵化、教育对象话语权缺失、教育平台不能满足学生日常需求和网络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通过提升教师能力、建立教师主体+学生主导模式的思政课堂、完善新媒体平台和建立网络监督联动机制等方式,利用新媒体帮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树立正确价值观。
关键词 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49
Abstract It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to integrate new media into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lasses. But we found some problems in our exploration. Those problems about the educators have rigid thinking; the speech right of the educational object is missing; the platform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students and lack of Internet regulation. Through enhance teachers' ability; set up classroom of teacher-led + student-led mode; improve the platform and establish an Internet monitoring platform. Using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smoothly. Enhancing the effec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help students develop correct values in complex network environment.
Keywords the new medi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ion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高校在利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如加强教育者媒介素养培训、建立校园网络管理系统、监管校园网络环境等。然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存在客体话语权缺失、管理不到位、教育平台不完善等问题。鉴于此,通过系统分析新媒体的基本特点以及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将新媒体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提出有关解决路径,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新媒体的基本特征
1.1 内容的海量性、即时性和多元化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在内容上有着多元化和海量性的特征。由于新媒体没有成本、时间、地域的限制,只需随手编辑,就能将信息传递到用户手中。随着信息共享时代的到来,人人都是信息的制造者,新媒体有着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海量内容。“新媒体传播的快速、广泛以及分散多维、活跃性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将错综复杂和多样化的海量信息呈现师生的视域下,”[2]有着即时性的特征,随时随地了解最新消息。而且不同年龄、不同地区、不同教育程度的个体由于价值观的不同,发表的观点也不同,导致其所编制的内容信息也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1.2 主体的交互性和隐匿性
传统媒体中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不能相互交流,接收者只能被动接收,不能与传播者产生互动。而在新媒体环境中,人人都是传播者,也是接收者,都是新媒体的参与主体。在这种交流过程中,参与主体不再是被动的接收信息或者是信息的单方面输出,而是一种双向交流的互动行为,这拉近了交流双方的距离,促进了主客体間的平等对话,有着明显的交互性特征。此外,新媒体环境下,主体还具有隐匿性的特征,即参与主体在新媒体平台中大都为匿名式交流,参与者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情况,但仍可以无障碍沟通。但是这种方式缺乏必要的规则束缚,使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大打折扣,易造成道德失范。
1.3 媒介的数字化和场景化
新媒体的传播媒介具有数字化和场景化的特征。数字技术是新媒体的基础,新媒体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媒介的数字化有利于信息的快速传递,帮助用户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此外,媒介还有场景化的特点。如VR技术的发展,使个体足不出户就能身临其境地体验到“真实”场景。
1.4 环境的虚拟性和复杂性
在新媒体环境中,用户只需通过简单的ID注册,就可以在平台自由发言,并可以随意编造自己的身份、年龄等信息,隐匿自己的真实信息,塑造虚拟身份。如此,互联网是虚拟的,用户也是虚拟的,整个媒介环境具有虚拟性特征。在虚拟环境中,“尚未形成稳定价值观念的大学生长期受到各种各样的网络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思潮的影响,会导致传统文化淡化、理想信念迷失、价值观念混乱和法制道德意识弱化,个别甚至走向极端。”[3]
2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
2.1 教育者能力要求更加多元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作为最先受到新媒体冲击的学生群体,也最快接受了新媒体的新模式。通过新媒体,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身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角度。面对传统的教育形式,学生更渴望其他形式的教育方法,期待参与教育过程,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作为教育过程中的教育者,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诉求和新媒体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囿于传统教育模式,难以跟上时代步伐。此外,由于教育者自身知识水平和思维转换的局限性,或是出于技术恐慌,对新媒体这种新生事物不能有效接纳,给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互联网给学生带来了多样化快速获取知识的途径,但快餐式的碎片阅读,便捷的“拿来主义”也使得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多元文化的冲击带来了一些不良文化思潮,作为尚不具备成熟判断能力的学生群体,价值观易被动摇,引发学生思想上的震动。在这种情况下,教育者不仅需要具有创新接纳新鲜事物的能力,还需要教育者能够深入学生群体,切实研判学生思想动向,并及时予以纠正。
2.2 教育对象话语权缺失
新媒体有着交互性强、传播快等特点。作为最先拥抱互联网的学生群体,更是对这种形式的交流方式持赞赏态度。在新媒体中习惯了平等互动,共同参与讨论话题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往往希望能够增强自己的主动权,与教育者进行更加平等、有效的交流。但是由于教学环境不允许、教育者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限制,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现代教育环境中仍占主流,教育对象的话语权呈现缺失状态。教育对象话语权的缺失会造成教育对象在教育过程中不配合,教育活动无法深入开展,教育形式大于教学内容,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的情况。所以,进行思政课改革的当务之急就是将课堂还给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师学生互联的新型教育模式。发挥学生的课堂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表达,鼓励学生参与教育过程,听取教育对象建议,帮助教育者根据教育对象的表达及时改变教育方式。
2.3 教育载体冲击传统教育方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博、微信等平台,VR、AI等新型科技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高校虽然也在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但是不能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高校对于自身教育平台的建设,也仅处于探索阶段,短期内不能应用。在开放、迅疾的新媒体环境下,熟练使用新媒体的受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资源甚至超越了教育者,教育者仅以传统的填鸭式说教方式为载体,已远远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新的教育载体冲击着传统教育方式。微博微信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学生与教师进行平等沟通,从而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动向,VR等新技术进入课堂可以极大活跃课堂氛围,打破传统教学中的环境限制。双向互动教育模式的建立,有助于建立学生主导的教育课堂,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它改变了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状态,学生在学习中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话语权。教师也不再是传统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或领导者角色,转而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科知识的分享者。[4]
2.4 教育环境复杂多变难以把控
新媒体环境具有虚拟性、开放性的特点,而新媒体环境中的参与者又存在隐匿性的特点,在这种环境下,参与者虽然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但是模糊身份进行平等交流,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问题。参与者可以模糊身份自由发言,产生的结果就是人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发布信息,但是信息的真实性却难以考证,从而导致消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大学生又缺乏信息筛选能力的成熟运用,很容易被有心之人灌输不正确的思想,扭曲大学生的价值观。而且由于参与者都是匿名交流,摆脱了社会道德的束缚,网络用户很容易成为网络暴力的参与者或者是受害者。大学生很容易将互联网中的虚拟生活带入到现实生活,给自己的生活造成困扰。所以,当前的教育环境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仍是复杂多变难以把控的。
3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路径探索
3.1 提升教师能力与培养学生媒介素养相结合
教师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主体,面对当前的新媒体环境,应该树立正确的认识,积极转变教育身份,要认识到学生需要的,不再是传统的教师面对学生的单向授课模式,而是平等的双向交流。同时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职业素养,积极学习新鲜事物,从知识的垄断者转变成知识的共享者,与学生共同交流学习,才能做学生教育过程中的领路人。在新媒体环境中,由于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尚未成熟,批判力有余、判断力不足。而“教师是大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主要的知识传授者, 教师自身新媒介素养的髙低也会影响大学生的新媒介养的髙低”。[5]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媒介素养,再应着力帮助学生培养媒介素养,帮助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合理的信息采集,以及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进行健康社交和应对突发情况。此外,教师应针对互联网中的热点话题和引爆大众视野的相关问题进行课堂剖析,以帮助学生了解新媒介特点,提升媒介素养。事实上,将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课堂,一方面可以打破學生对于思政课堂的固有看法,从而提升学生多视角、多层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有效把握课堂节奏,掌控课堂话语权,研判学生动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多样化提供可能。
3.2 构建教师为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互动模式
“在传统的思政课堂上,往往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6]教学多以教师主导模式为主,学生参与度不高,授课过程枯燥、互动性差,思政课效果一般。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利用新媒体创新思政课教育方式,即在尊重教师主导课堂的同时,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赋予学生充分的话语权,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案例讨论、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此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辨别信息、怎样筛选正确信息,以及正确看待社会舆论中产生的争议,保持自己的立场。例如,在微信宣传平台的构建中,引导学生发表意见,积极参与平台内容的建设,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摒弃照本宣科的授课方式,积极借助多媒体、音频、视频等资料,有条件可以申请修建VR教室,利用技术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真正从传统知识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共享者,成为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从“单面手”转变为“多面手”,[7]从而形成“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互动的思政课堂模式。
3.3 新媒体平台和新媒体技术双向建设
传统的教育方式,主要依靠教育者自身引导教学,但面对“来势汹汹”的多种文化冲击,单靠教育者已经无法对抗不良文化对学生的侵袭。面对这种情况,应该鼓励教师和高校对新媒体平台充分利用,抢占舆论高点。当前部分高校已经认识到社交平台在学生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也积极注册发布新闻,但由于内容生硬,组织程式化导致学生关注度不高。应该鼓励学生自主维护,发布新鲜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兴趣,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思想。除了微信微博平台,社会还出现了大量的自媒体平台,如: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这些新媒体平台是通过用户自主产出内容的形式进行文化传播,有着平民化、普遍化、自由化的特点。高校可以借鉴这种形式,通过短片、短文的形式,向学生输出正确的价值观。学校可以建设自己的新媒体平台,发布官方信息,及时辟谣、鼓励学生参与,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发展。
3.4 建立网络监督联动机制
一方面依靠政府力量进行网络监管,发现不良信息并及时处理,将负面、不健康、不良的文化思潮扼杀在摇篮里;依照法律对相关的不法行为进行查处,震慑用户,净化网络环境。另一方面,高校应建立自己的校园信息监督管理机制,建立自己的信息监控系统,学生对于虚假谣言、诈骗消息和经过层层包装的不良价值观难以分辨,所以學校应该第一时间发现不良信息动向,抢先处理,实现校园内部网络环境的安全。在校园中,学校应该积极宣传不良信息的危害,及时发布官方消息;社团、学生组织定期举办相关的讲座,针对社会中经常出现的一些网络安全问及时讲解,帮助学生正确甄别不良信息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抵御不良信息的侵蚀。教师积极了解学生思想动向,避免学生误入歧途。将政府监管、学校监督、社团辅助结合起来,形成良好运行的网络监督联动机制,才能帮助学生健康使用新媒体平台,发挥新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N].光明日报,2016-12-09.
[2] 丛森,范维,任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论路径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14):45-47.
[3] 谢璐妍,高琛琳.基于新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的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34(06):110-114.
[4] 徐礼平.新媒体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谫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4):38-39.
[5] 江慧,胡玉娟,吴迪.泛在学习环境下大学生新媒介素养提升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1):270-271.
[6] 夏守信,韩君华.网络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创新应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3):62-64.
[7] 徐礼平,李林英.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现实技术教学:意义、局限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7(09):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