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建设下提高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研究

2021-05-28 00:07李海燕李莉赵阳荆国林
科教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工科

李海燕 李莉 赵阳 荆国林

摘 要 以新工科建设为背景,提出了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深化传统专业升级改造,实施专业集群建设,加强产教深度融合,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提出了新工科建设下提高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新工科 化工类专业 人才培養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37

Abstract Taking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as the backgroun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ltivation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alents were put forward, and the ways to improve the cultivation ability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alents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engineering were put forward from the aspects of deepening the upgrading and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majors, implemen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lusters, strengthen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and strengthening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ers'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Keywords new engineering; major in chemical engineering; talent training ability

0 引言

时代发展变化与工程教育的变革对工程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17年新工科建设概念的提出到近几年来相继若干相关文件的出台促进了“新工科”建设的发展。围绕国家能源战略、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大庆资源型城市转型,坚持学生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执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新时代高教40条”精神,主动布局新工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跨界整合能力卓越工程人才的重要举措。

当前的教学改革必须以培养应用型、创新性、复合型的“新工科”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立足校情,大胆改革,稳步推进,通过传统专业升级改造,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构建,核心课程方向把握,校企深度融合、保障措施的建立等途径,在新工科背景下建设和改造化工类本科专业,完成专业的继承、创新、共享、交叉,为提高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1 新工科建设下化工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炼油化工企业的相继投产,社会对化工类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大规模增长的趋势。我校化工类专业毕业生对口企业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制药、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我们对化工类企业对应届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发现,现代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除了要求具有扎实的专业水平以外,对毕业生的适应能力、家国情怀、沟通协调能力、心理素质、跨学科交叉学习能力、工程领导能力等都格外重视。新工科要求人才培养要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新经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新工科要求相比,与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要比,我们还存在着若干问题制约专业和学院发展,制约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1.1原有工科专业升级改造的力度不够

没有完备的专业建设方案,对专业内核建设掌握不够深入。课程结构设置未能很好体现新工科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课程资源单一,缺少高质量的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缺少先进性和创新等;优良的实习、实训环境欠缺,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不足;对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未能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展现。

1.2产教融合未能做实做深

我院虽与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实习实践基地,但产学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其做深做实。校企双方未能形成协作共赢的局面,因此企业积极性大多不足;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不健全,缺少组织管理机构及相应的运行体系及管理制度;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多数仅限于生产实习环节,未能在学生联合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有所突破;资源未能实现充分共享;协作育人模式不健全。

1.3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不强

绝大多数教师从学校走进学校,从课堂走进课堂,虽然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以及较高的学历,但缺乏工程教育背景,社会实践经验不足,实践教学能力薄弱,教师培养和引进渠道单一,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缺乏对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

2 新工科建设下提高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的途径

2.1 深化传统专业升级改造

传统专业升级改造是供给侧改革的必然,学院应根据时代发展变化和地方石油石化类企业需求推动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在未来5年,对传统工科专业化学工程与技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进行升级改造,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国家和社会需求出发,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更新、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体系创新等几方面引入新思想、新内容、新手段,注重信息化、智能化改造,加强教师队伍的引导与培训,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同时以辅修专业的方式为起点(目前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已建立辅修专业)加强传统工科专业建设。从人才培养目标、理念、模式、体系、特色五方面进行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推动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加强课程体系的优化,建立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通识、专业、实践、个性有机结合的课程体系;(2)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与时代、国家和地方发展需求相结合,如将目前石油石化领域热点需求方向包括精细化工方向、油田化学品方向、新材料方向、高附加值聚烯烃产品方向等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内容;(3)强化教学方法改革,丰富教学手段,根据课程性质教师可开展多样式教学;转变授课方式,推行线上线下等混合式教学方法的开展;(4)推进科研成果进课堂,强化科教融合;(5)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鼓励大一新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组,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2.2 实施专业集群建设

应用型学科专业集群是“新工科”建设的重要载体,专业集群体现大学科布局,凸显服务产业特色。对应中石油、中石化产业集群上同一产业链、创新链的岗位和人才需求,做强做大优势特色学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改造提升传统学科专业(应用化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化学、能源化工),以化工类主干学科关联度高的化学工程与技术优势特色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为龙头,充分融合应用化学、环境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学科基础、工程对象和技术领域相近的、具有内在关联的几个专业有机结合,以专业互补和专业互促形式,顺应石油石化产业链需求,构建以“石油化工、石油化学、石油环保”为一体,满足石油石化产业链需求的石油化工类特色专业集群,助推各专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石油化工类专业人才的特色培育。

2.3 加强产教深度融合

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新工科”建设的基本任务。抓住地缘优势,与大庆石化公司、大庆炼化公司等相关石油石化类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将产学研协同培养化工类人才做深做实。让企业把高校的人才培养作为其自身发展的一部分,增加企业参与产学研协同育人的积极性;建立产学研协同育人组委会,真正做到有人负责,有人落实,有问题有人解决;建立相关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要明确;按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由企业专家参与修改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尤其是对课程体系的构建上,要按照新工科的要求体现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体现国家、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综合能力的需求上;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双方要各自明确协同教授和指导任务;开展校企科研攻关,共同申报中石油重大科技项目等合作项目,实现科研上的全面融合,同时,在科研项目中积极鼓励本科生、研究生参加,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加强校企实践基地建设,努力实现优秀资源互惠共享。多措并举,努力实现产学研协同育人做深做实。

2.4 加强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

为解决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之间的矛盾,培养适合职业岗位需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关键是构建一支素质精良、与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相适应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应该了解并掌握所授专业相对应行业的应用技术动态,并在专业授课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形成相关行业的职业素养;具备良好的(下转第137页)(上接第84页)实践修养;能通过应用项目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多措并举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引进具有企业工程实践背景或管理背景的人才做兼职或全职教师的同时,要努力提升校内现有教师工程实践能力。与大庆化工研究中心、大庆油田设计院、大庆采油工程研究院、大庆炼化公司等企业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落实教师轮训制度,分批选派教师每年到培训基地参加3-6个月的工程实践锻炼,确保教师的工程实践锻炼得到必要的引领、支持和鼓励。同时,学院每年邀请不少于10名企业专业进入校园讲座、授课、研讨、指导。努力实现双师型教師覆盖公共课、专业课、实践课等各类课程中。同时,按照学校“新工科建设方案”要求,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组织各类活动推动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提升,切实落实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3 结束语

时代在变化,科技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国家对化工类人才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化工类专业作为传统专业应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变化,积极响应学校党代会精神、本科教育大会精神,加速传统工科专业升级改造,加快新工科建设步伐,为努力培养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化工类专业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璐瑶,陈劲,曲冠楠.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生态系统.高校教育管理,2019,5:61-69.

[2] 王斌, 高江波, 陈晨. 面向“新工科”大学人才培养的思考.教育探索,2018,1:52-55.

[3] 冯英华, 周泽民.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协同育人建设研究.扬州大学学报,2018,22(6):55-62.

[4] 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5] “新工科”建设行动路线(“天大行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2:25-26.

[6] “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3:1-6.

猜你喜欢
新工科
新工科背景下传统计算机专业转型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工程材料》课程教学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非电类工科专业《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新工科形势下发动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对分理念的单片机工程项目研究
新工科背景下中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新工科”背景下职业院校工程技术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