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1-05-28 13:38王海霞尤凤翔
科教导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新基建专业建设

王海霞 尤凤翔

摘 要 “新基建”的提出为高校专业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对智能制造工程专业进行创新建设,推动专业由单一的产教融合向产学研用培五维度融合转变。此举能促进高校与区域经济新要求相适应,并有助于学生应用思维培养和创新实践能力提升。

关键词 “新基建” 智能制造工程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21.01.004

Abstract The "new infrastructure"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specialty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is innovate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pecialty from a singl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to a five dimensional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research, application and training. This can promo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economy, and help students to cultivate applied thinking and improve innovative practice ability.

Keywords "new infrastructure";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1 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内容

1.1 为服务“新基建”的人才培养机制创新

在智能制造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本专业建设团队以长三角区域“新基建”中新技术要素实施建设为重点调研对象,通过大量区域企业调研,与产业集群紧密对接确立目标导向教育理念,由市场需求决定培养目标,并通过嵌入式人才培养项目多次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真正对接产业链、创新链发展要求,确保知识结构与产业需求相适应。以工程力学、工程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控制基础、工程信息基础等为专业基础课程,结合专业课程:数据采集系统、MES/ERP、工业机器人应用、智能传感检测、精益理论、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工厂规划与设计、建模与仿真等课程,构建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融合发展的学科课程,使电子、电气、信息不再是工具性的“纯专业”,而能够融合成专业集群,成为更好地服务当地区域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新型专业。突显了学校智能制造专业集群的特色与优势,体现了按照学科专业一体化和学科专业交叉发展专业建设的新思路。

1.2 为重塑“教育生态”的教学方法信息化创新

在教育“十三五”标准规划研究中,科技司提出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结合今年的疫情,专业团队融合互联网开放教育资源,进行了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开放共享和师生互动的设计思想,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过程考核等教学环节构建了完整的线上教学内容。实施过程中将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和多媒体课件发布到平台上,学生根据教学安排可通过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1.3 为深化“创新创业”的校企研师资队伍混编创新

教育部鼓励高校转型,专业建设结合集群特点,改革师资队伍模式,依靠学院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精益学院、智能制造研究院等校企合作实验基地,组建优势互补、融合共生的校企混编教学团队,教学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80%,其中具备智能制造背景的工程师达到了50%,吸納了一批有企业背景的优秀教师。实施了本专业教师与企业讲师、研发工程师的混编模式,创新构建校企研师资团队,促进本专业集群在教学及科研能力上的提升,通过这样的混编模式,专业建设中教师发表了教学论文12篇,承担教改项目10项,获教学奖项6项。

1.4 为改进“培养方式”的课程教材内容改革

专业建设过程中聚焦智能制造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以从根源上解决领域人才紧缺为宗旨,重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方案,建设融合多学科交叉的复合课程,培养智能制造领域创新复合型人才,为此专门开发了一套合理的具有专业学科融合和特色化的专业性教材,以工程机械制图为例,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基础课,在看图能力的基础培养目标上,我们在48课时内融合了CAD看图制图能力、Solidworks软件看图绘图能力,并以项目案例化设计从点、面、线、体四维度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综合实践技能,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了8门类似的专业基础复合课程,通过复合课程为专业集群提供了培养目标的有力支撑。

1.5 为促进“高校转型”的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办学模式。在进行智能制造专业建设时,本专业团队以学院“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参与建设智能产线、工业机器人基地和自动化工程实训平台,实现了专业教学与智能制造领域产业需求对接的目标。同时团队成员作为智能制造研究院成员,建设了“智能制造精益学院”等研发实践平台。团队通过融合平台、双师配合、理实结合完成对学生产业基础科研能力的培养。依靠这些平台学生已发表7项专利和多项软著知识产权,并在各项全国性的赛事上取得了一系列优秀奖项。

1.6 为提升“教学质量”的以赛促教探索

借助智能制造领域竞赛平台,通过以赛带管、以赛促学、以赛育人的培养方式,充分发挥竞赛引领、辐射、渗透作用,推进本专业学风建设。专业团队通过多次举办智能制造大赛华东赛区初赛,带领学生在大赛中获得了总决赛二等奖、单项奖、优胜奖等一系列奖项。通过比赛学生融汇了专业课程,提升了学习质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学习质量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了学生竞赛任务的完成,突出赛和学的作用和反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了良性循环。

1.7 为带动“区域经济”的社会服务供给

“保就业,促民生”是疫情下中央提出的六保之首。高校利用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除了培养的人才要适应社会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直接为社会进行服务。在智能制造专业集群引领下,专业为所在区域进行了决策咨询服务、科技推广培训服务、资源共享服务、兴办知识企业等。专业建设团队利用学院产教融合培训基地进行了多次的社会培训,为社会输送了不少的智能制造人才。同时通过政校企合作进行了多个横向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在区域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带领学生一起完成升级服务,即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能力,通过服务企业也是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际工作状况,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 结论

“新基建”进一步加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矛盾将更加突出,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制造业领域技术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我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根据区域经济进行了大胆实践,从专业系统性创新、教学信息化改革、教材融合式更新以及专业社会服务等方面来看,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新基建背景下智能制造专业的系统性建设,不仅有助于高校更好地适应国家对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也有助于学生工程思维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更能为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及促進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

参考文献

[1] 庄西真.要关注“新基建”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提出的新要求[J].职教论坛名家视点版,2020,04(1):1.

[2] 刘朝霞.把握“新基建”契机布局建设数字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N].团结报,2020,06,13(2):1.

[3] 孙克强.以新基建促长三角区域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J].江南论坛新时代新发展版,2020,06(1):7-9.

[4] 赵兰明.“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安全生产法规”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教改教法版,2020,03(上):76-78.

猜你喜欢
新基建专业建设
“新基建”优于“老基建”
发展“新基建”,中国底气何在(观察家)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远东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风口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
引企进校实施项目教学新载体
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作用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