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峰
积极财政政策很明确的一个发力点在于“新基建”,既能对冲当前经济的下滑,托底经济,又能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
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部分中小微企业存在现金流困境,加强逆周期调节“宜早不宜晚”。步入2月,疫情对国内短期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疫情期间消费大幅减少,如旅游、餐饮、零售、酒店、电影等行业营业收入均呈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交运方面,按照国家铁路局数据显示,春运40天全国铁路共发送旅客2.1亿人次,同比减少1.96亿人次,下降48.3%;另外,按照“飞常准”平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取消航班量超过50%的航空公司比比皆是;二是疫情造成复工的延迟,部分地区交通受限。与此同时,企业的工资、租金、利息等刚性支出也加大了现金流压力,尤其是中小微企业。自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已实施了诸多项对冲经济下滑的逆周期调控政策,如2月3日和4日人民银行超预期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两天累计投放基础货币1.7万亿元,相当于降准1个百分点;2月2日财政部发文表示,对2020年新增的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2月17日,MLF利率下调:2月20日,LPR利率下调等。在近日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接受媒体专访时提到“存款基准利率是我国利率体系的‘压舱石,将长期保留。未来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部署,综合考虑经济增长、物价水平等基本面情况,适时适度进行调整”,以及“普惠金融定向降准近期也将进行年度动态调整,更多达标银行有望享受优惠政策支持,将进一步释放银行体系流动性”。总的来讲,预计调控部门将进一步加强逆周期调节,积极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仍有望延续。
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调控部门坚持不走“高耗能、低效率”的基建老路,而将更多的支持新产业、新经济。积极财政政策很明确的一个发力点在于“新基建”,既能对冲当前经济的下滑,托底经济,又能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在2月2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决策者们明确提到了“要积极扩大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其中具体指出了政策将要发力的“新基建”增长点,如会议指出“推动生物医药、医疗设备、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加快发展”。2月22日,工信部召开了“加快推进5G发展做好信息通信业复工复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要加快5G商用步伐,推动信息通信业高质量发展”。
2月21日,富时罗素发布了季节调整结果,如期将A股纳入比例由15%提升至25%,于3月20日收盘后正式生效。预计此次将带来被动增量资金约280亿元人民币。年初至今,“北上”资金净流入A股累计为793.16亿元,表明A股对外资的吸引力依旧较大。预计A股“入富”比例进一步提升,外资增量届时将流入A股市场,特别是在3月20日前后(3月23日为周一)被动资金将进行配置。相较2019年,虽然A股纳入国际指数事件减少,但A股国际化将逐步推进,外资对A股配置比例仍低,A股当前外资占比仅3.27%,未来外资持续净流入趋势不变。
当前A股市场所处的宏观环境与2019年1季度所处的宏观环境相似。如:稳增长的逆周期政策频频出台,公开市场利率下调以及定向降准等货币政策后市可期;再则,科技板块红利进一步释放,海外风险偏好整体延续高位,与此同时,对于A股业绩来讲,当前A股以及2019年一季度A股,均处于季报业绩真空期,短期内业绩没法证伪。由此,预计当前A股有望演绎2019年1季度行情。从A股运行节奏上看,由于当前所处的指数估值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市场波动或加大,但指数震荡向上的趋势仍将延续。
“新基建”将优于“老基建”,建议投资者可重点配置“5G及5G上下游产业链、工业互联网、医疗设备、光伏、电网”等;维持美股映射下的配置主线,如“电动车产业链、云游戏、安全可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