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日益被重视。一个人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得更加出色。文章分析当前小学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赏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实施赏识教育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赏识教育;小学;体育教学
[作者简介] 艾启丽(1980— ),女,福建松溪人,松溪县实验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体育教学。
赏识教育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举止,分析其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了解其接受程度和个人能力,并给予科学、合理的积极性评价,在赞赏与表扬中推进教学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赏识教育可以激发他们体育学习的热情,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进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一、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仍然过分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成绩作为教学质量、学习成效的唯一衡量标准,盲目地追求智育成绩,在教学方面紧抓基础知识的教学,忽视体育教学。此外,部分家长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孩子在考试中获得理想的成绩,以为体育课就是教师带着孩子玩。于是,在家长施加的压力作用下,学校和教师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智育成绩,逐渐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体育学科的地位日益下降,甚至出现其他学科占用体育教学时间的情况。久而久之,体育学科的地位受到严重威胁,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导致了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二)模式较为单一
虽然有些学校和教师在积极践行新课改的要求,尝试平衡基础知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提高了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但是,思维的转变与行动往往不是完全同步的。也就是说,他们极易陷入想改变当前教学结构,但一时之间又无从下手的窘境。综观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教师的授课模式十分单一。大多数体育教师只组织学生参与体能训练,并未对学生讲解更新颖、有效的锻炼方法,也没有延伸多样化的体育活动。久而久之,学生极易在单一的模式中失去对运动的兴趣,降低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素质不够高
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知识学习、思维建立和素质养成的效果。然而,近些年来,师生资源不对等的现象频繁出现,一些小学为了充实教师队伍,盲目地降低教师的准入门槛。这使得一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体育素质不够高的教师进入体育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对体育的见解比较片面,授课水平也良莠不齐。应该说,体育素质不够高的教师并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的需要,也无法优化体育教育的模式,甚至会误导学生,使得体育教学质量不升反降。
二、践行赏识教育的意义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容易害怕教师、畏惧学习,师生关系过于严肃。赏识教育的践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赏识教育强调教师用赞赏的目光看待学生,在充分认识学生的基础上推进教育工作。在赏识教育中,师生的距离被拉近,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被尊重,进而与教师建立和谐的关系。此外,赏识教育可以促进师生的深入交流,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及时调整授课手段。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教师鼓励学生参与体育运动,但是仍旧有不少学生觉得学习成绩比体育运动更重要,故而参与度不高、学习热情不足。赏识教育的推进能够突破这一困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断地赞赏学生的表现,给予他们积极的表扬和恰当的奖励。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建立起体育学习的自信心,产生体育学习的热情,逐渐形成体育意识,从而深化运动思维。
三、赏识教育的应用策略
(一)结合实际,捕捉赏识教育的最佳时机
所谓的“赏识”,需要以认识为基础。教师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发展需要、性格特征有一定的了解,才能給予学生有针对性的赞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观察学生的表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表扬,激励学生更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也就是说,教师需要捕捉赞赏的时机,真正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
例如,在讲解理论技巧、组织学生参与体能训练时,教师要时刻关注小学生的学习态度、精神面貌,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表现不理想的学生塑造榜样,使他们在渴望被表扬的心理驱使下调整自己的态度及行为,使其更积极地投入体育活动,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关注学情,将赏识与针对性辅导结合
学情,即学生的学习情况。它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落实赏识教育的准绳。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表现,捕捉赏识的最佳时机,还应关注小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情况,正视问题,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实际需要给予其有针对性的辅导。小学生体育学习的问题和困惑能够被及时发现并得到解决,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会有所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也会随之提高。例如,在讲解完“跳绳动作”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展开相应的练习,观察学生的动作,分析其相关动作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吸收及应用情况。对于动作不规范的学生,教师要及时指导,有针对性地规范其动作,进而实现全体学生的提高。
(三)营造氛围,为赏识教育提供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赏识教育需要以良好的氛围为支撑。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教学氛围越是活泼、轻松,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教师赏识的时间与空间就会越充分。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授课需要,创设一个相对真实的环境,营造自由、轻松的氛围,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更好地践行赏识教育。例如,教师可以将班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学习,营造同龄人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不仅能在合作中完成实践任务,还可以深化自己的合作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将“单独赞赏”转为“小组赞赏”,向小学生传递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提高小学生的凝聚力,进一步强化其体育学习的效果。
(四)优化评价,处理好赏识与批评的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赏识”并非“完全的赞赏”,而是“赞赏与批评的有机结合”。在赏识教育中,教师应优化自己的评价体系,梳理好赏识与批评的关系。对于表现得极不理想、故意破坏课堂纪律、获得一些成果就盲目自大的学生,教师势必要视问题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批评,促进其自我反思,帮助他们发现并改正问题。同时,教师可以赞赏其他表现好的学生,以“榜样力量”激发表现不理想学生的学习动力,推动全体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培养其运动、锻炼意识,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基础教育工作者应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实际教学情况,转变自己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手段,重视素质教育的特殊意义,给予体育学科足够的关注。同时,在体育教学中,小学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实施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其体育学习的热情,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陈丽英.试论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内江科技,2018(3):151-152.
[2]严顺玲.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赏识教育分析[J].农家参谋,2018(11):169.
[3]王吉忠.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赏识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5):210-211.
[4]李强.赏识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5):199-200.
[5]杨杰.小学体育有效性教学策略浅析[J].学周刊,2019(25):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