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华
摘 要:文章主要对吴冠中先生在1957年至1963年间创作的一系列油画作简要分析,从构思、色彩和造型的技藝方面讲起,简要地归纳吴冠中先生绘画语言的艺术特征与艺术追求,进而阐析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何为他心中的绘画艺术。
关键词:吴冠中;风景写生;油画;整体构思;色彩;造型;抽象
语言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表达方式。
狭义的语言是指生物同类之间由于沟通需要而制定的具有统一编码解码标准的声音(图像)指令。
广义的语言包括生物同类之间(例如人与人之间)也包括不同类生物之间,生物与宇宙万物之间的一套沟通交流的声音、图像指令系统。
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除了理性和科学一面,还表现为对世界的感觉认识,以及这种基于感觉认识上的回馈,包括人类情感、情绪和精神。这种感觉认识的主客体相互映像、影响,构成了人类艺术的主要内容。
就视觉艺术(或言美术)方面,现在单讲美术语言与美术的艺术本质之间的关系。
美术的本质是视觉上反映人类感觉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美术语言是实现这种艺术形式的手段。或者这样说,我们通过掌握、熟习和运用一定的美术语言,开展绘画或其他视觉艺术手段,从而表达我们的内心情感和对世界的感觉和认识。
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欢喜、悲伤或者孤独、荒诞,我们要歌唱什么,我们要鄙视什么,都要表达在这个人造视觉的方寸之间。这是美术上人与空间的关系。
另一重关系是人与时间的关系。每一个人都是历史性的存在,或者简单来说,他的出生和死亡只占人类历史时期非常小的一段时间。一个特定历史时期必然影响到一群特定的人,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也必然反映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对他精神和审美的影响。人类对精神文明和美的追求是永恒的,优秀的艺术家会在他的作品里强烈反映出这种超越历史的永恒性。
古今中外无数的画家在绘画技艺方面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自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一些艺术先行者勇敢地走出国门,把外面的东西请进来,把中国的东西发扬光大,几番波折,打开融合东西方绘画技艺的大时代。这些人有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徐悲鸿等,吴冠中先生无疑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
一、整体构思
(一)减弱西方的透视
吴冠中作品最大成就是抽象的中国画作品,从他留学归国开始的早期风景油画中可见端倪。从观察、发现,到构思、构图,他提炼事物的特征来进行风景写生,并且结合了中国画写生创作过程中观察客观事物的方法。移步换景,移花接木,不完全以西方定点透视为主,而是中西结合的透视。他的画作,既有西方的透视,又结合了中国画的移动视点透视的方法。如《桑园》,在树干形成一点透视,但是消失点控制在中景的地方,强调了树枝的秀美。
(二)减少投影与减弱暗部
吴冠中早期风景油画作品中的树干、树枝大多施以黑色或者浅白色,而西方油画树干、树枝一般是以色彩表现阳光照射下的斑驳的光影效果为主。他作品中的树干、树枝则更多突出优美线条的形式美感,减弱了树干、树枝这种圆柱体的明暗关系,这一点与中国画树干、树枝的笔墨及设色极为接近。如《北京团城》树干上各种色彩倾向的灰与浅白,形成了树干的基本层色调。中灰、浅灰、浅白,形成了强壮有力的体积感。树叶结合了西方著名画家凡·高的短线笔触,抑扬顿挫,像中国山水画中的松针一样。他一根根地把这些线条勾画出来,画出了松针的肌理与质感,画出了生命力,画出了激情。成片的树叶中,又用刮刻法刮出一些弯弯曲曲的曲线,让这片树叶有透气的感觉,而且打破了规则的排列。这种技法上的出神入化,强调了植物的生命韵律。
(三)拟人化的山石
将物拟人。《佛壁》把山石比拟成人或人脸,让看似无生命的石山,瞬间活了一样,具有了人的形象,具有了人的思想。《富春江畔》,山像一只张口的动物(鼻尖由高塔代替),像在吐纳天地精华。远景的山,像仰躺的头,吸收天地精华,又像大地的母亲。远景的三座山,就像一家三口,下方对躺两个人脸,上方躺一个大人脸。
二、色彩与造型
(一)明度调子
吴冠中这个时期的风景油画比较多用明度中长调和明度高长调。
明度中长调(又称中明度调子强对比):占画面大面积的中等深浅的色调同时与小面积的最低明度的黑和小面积的最高明度的白作对比。色彩效果力度感强,充实、深刻、敏锐、坚硬,稳重中显生动。
明度高长调(又称高明度调子强对比):占画面大面积的较明亮的色调与小面积的较深暗的深黑作对比。色彩效果明亮、清晰、光感强,刺激、积极、强烈、活泼而具有快速跳动的感觉。
《井冈山五马朝天》用的是明度中长调(天空白,左下角黑),搭配万绿丛中一点红(面积对比)。《浙江兰溪》以点和面为主,高明度面积增大,显示出光明的感觉,光线柔和而充足,搭配红绿对比。《微山湖》用灰暖橙铺大色块,再用暖的稍微亮丽的中等纯度的黄绿色作对比,暖中有冷,有透气的感觉。在中明度调子中,用黑白作强对比,即可成为中长调,是给人的视觉感受既舒服又丰富的调子。在中明度调子里,只有画面中既有黑又有白才能成为强对比。《北京团城》是浅灰为主的高明度调子,对比左边黑树叶,与右下角深黑块,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明度高长调低纯度为主的调子,与下方远处的嫩绿以及画面中的朱红、黄橙对比强烈,形成纯度低长调。好像红旗飘扬的小三角,用朱红点缀于草丛中,与树丫之间的朱红墙面呼应。
(二)纯度调子
吴冠中这个时期的风景油画有着与当时的风景写生油画大不一样的色彩语言。最明显的特点是相比较而言,色彩纯度不高。如果从色彩构成的纯度九大调来说,他以中纯度为主基调。中纯度调子又多配以较高纯度的小色块,如嫩绿、朱红等,以及最低纯度的黑白作为对比色。因此,中纯度调子大多以中纯度强对比(简称纯度中长调)为主。
中纯度的大片基调色中,也有微妙的色彩倾向。例如灰蓝中,有偏黄的蓝绿色和偏红的蓝紫色的微妙色彩变化,从而保证了眼睛看完作品后的视觉残像依然是灰蓝色,而不会变成灰橙色。为什么呢?因为在这大片的灰蓝色中,已经有了眼睛所需要平衡的蓝色的补色——橙色。蓝绿中所含的黄和蓝紫中所含的红,正是构成橙色的两个原色,眼睛已经从蓝绿和蓝紫中得到了平衡的色彩,所以不会造成观者把作品的灰蓝色看成灰橙色的视觉残像,保证了作品的原样。
《浙江兰溪》中,以鲜(嫩绿)浊(前景的灰墙)对比为主,也就是艳灰对比,加上面积对比(艳少浊多)。《万户炊煙》透过树林后面,在中等纯度与中等明度中,做了微妙的色彩变化:有偏绿的、偏黄的、偏红的变化。也在中等明度中做了微妙的深浅变化,分出几度的深浅变化。《桑园》画面里的中纯度衬出无彩色的黑顶白墙、白色的树、白山羊,加上稍显鲜艳的嫩绿,达到了纯度中长调这种强烈而丰富的调子。右上方的白墙与左下方的白山羊形成了均衡的力。
(三)黑白灰构成
设计好每幅画的黑白灰所在的地方。灰的地方展现丰富的色彩,达到同明度同纯度不同色相。实际当中,人类的视觉印象不是非黑即白,甚至大多数的色彩都是相对纯度(饱和度)不那么高,或者说相对灰度。纯粹的红、黄、蓝、黑、白,基本上是人工色彩,更多地使用在工业品当中;在美术创作中,多数应用在需要表现强烈对比的地方,例如宣传画当中。适当的、恰如其分的灰度,会令人视觉上相对地舒适。同时,不同梯度灰调的应用,更能深入表现自然本身的色调,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在这样的基础上,高纯度的轮廓、高光或者至暗,更能表现实体的线条与质感,给人惊鸿一瞥的惊艳。在吴冠中的油画中,我们惊喜地见到这种纯度不同的色块与高纯度点和线条的交相辉映。
他选取灰色为主基调。从视觉残象来看,灰色的视觉残象还是灰色。如果是黑色的话,视觉残象是白色,如果是白色的话,视觉残象是黑色。这些画作中,有的选取灰色作为主基调,能较好地减少视觉残象造成的错觉,从而影响观者对作品的品读和欣赏。
吴冠中早期风景油画作品的灰色中,还有微妙的色彩倾向的变化,例如灰红、灰蓝、灰绿、灰橙等等。这些变化也会在视觉残象中留下印记,但是不会造成整片灰色的向其他色彩倾向的偏差。
他的故乡是江苏宜兴,雨蒙蒙,雾蒙蒙。江南水乡的气候熏陶了吴冠中的色彩。吴冠中留法归国早期的风景写生油画作品也大多是其故乡以及故乡周边地区的风景。他的很多作品都不是蓝天白云,而是各种不同色彩倾向的浅灰色,但没有两幅的天空色彩是一模一样的。《故乡之晨》所描绘的正是这样的天气(前景右边还有小雨滴落下):清晨阳光尚未强烈照射,桥上人物生动点缀,疏密、深浅变化丰富。《富春江畔》后面一排白色的房子,既是透气的地方,也是画面诗情画意的表达。
(四)点线面构成
吴冠中在画面中巧妙地安排好点线面构成:
点:窗户、门口等,点景的人物、动物等。
线:优美的树枝的线条,如跳舞的舞姿。
面:背景的大山大水,前景的石头、房屋、湖水等。
《花果山》的线条是树枝、树干的优美身姿,就像婀娜多姿的舞姿,点是点景人物、动物、门窗、水中倒影。《扎什伦布寺》画出了像诗一样的画面,有时用重复与近似的树木或者建筑物,势如排山倒海,加强了这种诗意,类似文学中的排比句,也类似音乐中的主旋律重复。《富春江畔》的树林,画出最优美漂亮的树枝线条。
三、抽象的升华
房屋不用很精致地勾画出来,根据画面构图所需,色彩的色块、大致的房屋造型、画面效果都有走向意象和抽象的趋势——这与吴冠中在国外所接受的艺术教育有关。他在国外学画时,画壁画就是先画出与构图所需的韵律与节奏的点线面,尤其是线条,然后根据这些线条来安排人物,人物的动态要吻合这些线条的曲线美感。为了构图的需要,改变所画对象的一些地方,更突出构图(点线面与黑白灰)的特点,而且还可以根据构图移花接木。
在融合东西方绘画技艺的大时代中,吴冠中是如何把中国画融合到风景写生油画中的?下面探究其融合的契机,解读其风景写生油画的密码。
在中明度基调强对比的调子(简称明度中长调)中,中等深浅的色彩占了画面总面积的80%,而要达到强对比,画面需要同时有黑与白作为对比色,黑与白共占画面20%,如果拍成黑白照片,可以看出中等深浅的色彩相当于灰调。这里黑白灰构成就与明度调子融合在一起了。而在纯度调子中,20%的黑与白已经是最低纯度。在占画面80%的中等深浅的灰调中,10%画成中等深浅的最高纯度(最鲜艳最饱和)的色彩,70%画成中等纯度的色彩,这样形成了中等纯度的强对比,简称纯度中长调。在这里纯度调子与明度调子以及黑白灰构成融合了(图1)。
吴冠中巧妙地把占画面20%的最低纯度的黑白两色以及占画面10%的最高纯度的色,用于点(点景人物、动物、门窗等)、线(电线、树枝等)或者点和线。而把占画面70%的中等纯度的色用于面,在这里,点线面构成与纯度调子、明度调子以及黑白灰构成融合了。
在这些融合中,吴冠中巧妙地把黑白灰的白与中国画的空白处理结合,既有知白守黑、计白当黑的功能,又达到给画面透气的功能。同时黑白灰中的黑,又大多用在点线面构成中的线。吴冠中巧妙地把中国画用笔用墨的抑扬顿挫与干湿浓淡通过线来表达,通常用来画优美的树干与树枝。而点线面中的面,既是明度调子中的中等深浅,又是纯度调子中的中等纯度,可以变化出各种同样中等深浅的同样中等纯度的色彩,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彩。而同时由于同等明度,画面减弱了西方绘画中的投影与暗部,凸显了东方绘画中的二维平面效果。在这里西方绘画与东方绘画融合了。
(一)明度中长调为统帅的融合
色彩上追求中等明度、中等纯度,在中等纯度中求变化,有各种微妙的色彩变化。例如:灰黄中有微红、微绿、微蓝,灰蓝中有微红、微绿、微黄,灰绿中有微红、微黄、微蓝。在大色块中又用小色块做对比(图2)。
1.以明度中长调为主,纯度中长调为辅的融合
《江南小镇》(图3)前景的白墙黑顶在整幅画面里最为突出,因为整个画面以中灰的明度为主,衬托出黑白的房子,以及左边树上的粉红花和天空的浅灰白,配上远处一些点景的黑色的树作为呼应,不至于单调,形成了中明度调子强对比(简称明度中长调)。画面中又以中等纯度的各种倾向的灰绿为主,衬托出几处嫩绿,描绘出春天的景象。画面中以中等纯度的灰,配上黑白作对比,正是中纯度调子中的强对比(简称纯度中长调)。前景树为什么不用黑色?是因为要突出屋顶的黑,树不能喧宾夺主。前景树干树枝的绿色像透明的翡翠一样,很嫩,如何做到?用路面的浅的灰黄绿色勾边,有逆光效果或者发光效果。中间几棵树干下半部分与路面几乎同色,勾边用树枝的灰黄绿色,有透明效果。前景整组树干、树枝像春天的嫩芽一般。远景的树形态各异,高矮肥瘦、冷暖深浅各有不同,非常丰富自然,变化微妙,惟妙惟肖,而且有磨砂效果,有雨雾的朦胧感。上面所述这么多的色彩倾向,都控制在中等深浅的明度中,在这种明度中纯度也选择了中纯度做调子。
天空的白与浅灰,与远景各种色彩倾向的灰色的山,形成一个雨雾的氛围。但天空的白,也是浅白,与中景的白墙比起来,天空显得灰了一些,没有喧宾夺主,很好地突出了白墙。画面的白墙不但衬托出房屋窗户的点,也衬托出前景树枝的优美的舞姿。在这张画中,白墙黑顶的房子,其窗户很少用纯黑色,大多以路面的树木和草地的各种灰绿作为窗户的色彩,墙面也在下方配上浅灰与远山呼应。有的整幅墙配上很浅很浅的淡黄绿,与嫩绿呼应,画中房屋因此更显春天的湿润温存。在优美的舞姿的树枝的缝隙中,画了一些点景人物在房屋前的路面上行走,令画面显得非常自然而又精致。画中点景人物以黑、灰蓝为主,有一矮些的小孩穿红衣,与树上花的粉红呼应。这里的黑白灰和点线面都很好地与明度中长调和纯度中长调融合起来,同时也融合了中国画这种東方绘画的笔墨与空白布局。
2.以明度中长调为主、纯度低长调为辅的融合
在作品《富春江上打渔船》(图4)中,渔网的肌理质感非常好,近看由抽象的纹理组合起来,远看又像晾着的一张张大渔网。中等明度为主的调子中,衬出船篷里面的黑色。船篷里面的黑色衬出晾晒的白色上衣与穿着红色上衣的点景人物,点景人物斜倚着栏杆悠闲而专注地看书,表现出闲情逸致。低纯度为主的调子中,衬出稍微鲜艳的晾晒的朱红色上衣以及穿着朱红色上衣的点景人物。远景的几层横着的灰色块,从上到下形成了从灰紫到灰绿、灰橙、灰蓝、灰赭的变化。船栏杆有些地方用刮刻线条的方法,桅杆、横杆、渔网、打捞网、船桨等等,形成了画面中的各种横线、竖线、斜线、曲线的对比(线的构成),同时也运用了中国画线条的用笔。
整个画面形成了点线面的对比:
点:点景人物、晾晒的衣物。
线:桅杆、横杆、栏杆、船桨等。
面:一张一张的渔网,大小不同、形状各异、色彩微妙变化的渔网。
(二)明度高长调为统帅的融合
《富春江之晨》(图5)中最令人惊叹的是树枝线条的优美,画出了中国山水画中线条的抑扬顿挫的用笔以及干湿浓淡变化的用墨。明度高调子强对比(七八成的浅色,与黑色的树干作对比)。
在此画中白色的透气效果如下:
透过树枝画出白色的帆船的帆和远方房子的白墙黑屋顶,中景的白色水塘,中景的人物点景(黑色)。
吴冠中画出了湖天一色(湖与天同色):湖的下方偏蓝绿,天的上方偏蓝紫,湖天之间只有灰白一片,描绘出白茫茫的感觉。而前景右下方则是各种中等纯度的灰,有灰蓝、灰红、灰橙、灰紫,衬托出一点稍鲜艳的嫩绿,与右边中景的树冠的嫩绿(稍灰)相呼应。
四、结语
吴冠中早期的风景写生油画优美、细腻、深厚,构思缜密,知白守黑,显示了作为一个文人艺术家对于自然、社会的独立思考。他作品中的美是纯粹、温暖的,表达了天地万物色彩和造型对人类视界和心灵的影响;他作品中的美是坚实、厚重而又诗意的,既有西方现代油画中基于写实基础上的主观表现,也有中国画的古典写意美。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代,他能做这样的坚持和探索,最终打开现代艺术中西融合的大门,确实难能可贵。
参考文献:
[1]俞建章,叶舒宪.符号:语言与艺术[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吕凤子.中国画究竟是如何一回事[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3]胡红春.中国画中的艺术表现特性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4]马志明,魏茜.现代油画创作与试验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7.
[5]廖林,付胜辉.中国油画的写意精神[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
[6]闵珂.色彩构成[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7]钟蜀珩.色彩构成[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4.
[8]刘世敏.林风眠:中国现代美术教育和现代绘画的奠基人[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9]潘公凯.潘天寿谈艺录[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
[10]董欣宾,郑奇.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作者单位:
广东培正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