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一锋
摘 要:中国画具有丰富的绘画技巧、优美的意境以及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中国画的教育可以有效传承中国的绘画艺术并促进学生性格的塑造。学生在学习中国画的过程中常常不能正确掌握复杂的用笔和用墨技巧,而这两个方面的技术恰恰是中国画学习的核心难点。因而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笔墨技法时需要从理论、实践两个层面对其进行充分的引导。文章主要分析教师在中国画教学中如何做好笔墨技法的传授。
关键词:美术教学;中国画;用笔;用墨
中国画的教学在国内的美术教学体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较难的部分是引导学生掌握相对复杂的用笔技巧和用墨技巧。笔墨技法的应用是中国画创作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教师在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时需要做好笔墨理论知识的普及、技巧的训练以及误区的纠正。通过对名家作品以及师生自己的作品的鉴赏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中国画的教学意义
中国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在审美理念、绘画技巧、艺术形象等方面都自成体系且别具一格,而且创作者还将中国古代的各种人文主义思想通过意境的塑造和色彩的渲染融入中国画之中,所以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在绘画艺术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对世界艺术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1]。在美术教育中开展中国画教育具有多个方面的意义和作用。第一,中国画丰富的意境、优美的画面以及高超的创作技巧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養其艺术感知能力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无论在基础教育阶段还是在高等教育阶段都可以将中国画作为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第二,中国画是中华民族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的绘画技巧以及艺术感染力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且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和文化价值,在美术教育中对中国画展开教学可以起到传承民族文化以及发扬中国绘画艺术传统的作用,将中国画这一文化瑰宝通过一代代的传承永久地流传下去。第三,在美术教学中开展中国画教育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形成。中国画中的写意画经常通过具有想象空间的布局和画面来展现一种大气、豁达、洒脱以及豪放的意蕴,学生在学习和欣赏此类画作时可以培养出乐观积极、洒脱豁达的心态,当其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和失败时可以借助这种心态来渡过难关。中国画中的工笔画非常重视结构布局的严谨性且需要学生通过细腻的笔触实现良好的渲染效果。学生在学习这种画作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自身耐心、细致、严谨的性格品质,对其今后的个人发展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画用笔教学
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是依靠笔墨来完成的,中国画的载体通常是宣纸、丝帛以及建筑物的墙壁等。中国画在塑造形象时主要依靠长短不一、浓淡不同、粗细不同的线条来完成,通过各种不同的形象以及浓淡的对比来营造画作中的神韵。“六法论”是是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美学原则,最早出现在南朝的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其中提出的观点是采用“骨法用笔”,“骨法”可以理解为人物的外形特点、事物或者对象的轮廓线条,“骨法用笔”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合理的用笔技巧将描绘对象的轮廓形象和质感完全表现出来,只有正确地进行用笔控制才能将画作形象的神韵描绘出来。“骨法”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术语,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需要将自己的情感与笔法进行充分的融合以实现情感的充分表达[2]。
首先,用笔方法。第一,中锋用笔。这种用笔方法要求创作者在绘画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将笔锋控制在线条的中央部位,在创作过程中需要根据线条的实际情况来合理控制笔锋的迂回和转换并使其产生饱满浑圆的效果。第二,侧锋用笔。这种运笔方法要求创作者将毛笔的锋向朝着某一边(侧面)且笔杆保持一定的倾斜角度,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形成舒展自如、聚散合宜的效果。在描绘景物以及抒情时经常采用这种侧锋的用笔方法来展现良好的塑造力。在实际绘画过程中需要将中锋用笔和侧锋用笔两种方法熟练地进行转换并做好方向的控制。此外,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还可采用逆锋用笔或者顺锋用笔的方法。
其次,教学方法。第一,技法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在初始阶段就掌握如何控制用笔的顿挫感,使学生在运笔过程中保持用力的均匀、稳定,控制好笔锋的方向和笔杆的角度。教师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做好转锋处的控制以及收笔时的控制。学生在进行临摹或者写生训练时需要始终将这些基本的运笔方法贯穿其中,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这些基本的运笔方法进行练习[3]。第二,情绪指导。在进行中国画的运笔训练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始终保持平稳的情绪,避免急躁心态。中国画的创作需要学生非常细致地控制毛笔的使用,任何急躁的情绪都可能造成最终的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第三,身体姿势指导。教师在绘画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坐姿并调整好手指、手腕、肘部、肩膀等部位的姿势,将力量有控制地进行输出。学生在初始的学习阶段常常会出现手臂或者手腕僵硬的情况,进而导致力量的控制方面出现一定的问题。实际上,不同的绘画者在长期的训练中会形成不同的用笔习惯并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但是这种水平的实现需要长期的积累和摸索,而在初期的训练中还是应该掌握一些比较基础的用笔方法。
三、中国画用墨教学
在创作中国画之前需要对画面整体的意境、布局等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并做到胸有成竹,也就是所谓的“意在笔先”。这就要求绘画者在创作过程中通过合理地控制用墨和用笔来实现严谨造型。笔墨语言的形成需要笔法和墨法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墨法需要依赖笔法来完成,没有了墨法的配合,笔法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绘画者的意图、情感以及画作的意境。中国画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笔法勾勒出对象的轮廓并通过墨的强弱对比使观众感觉画作错落有致。中国画用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的使用,墨色的浓淡变化需要通过合理控制水量来实现,墨色的浓淡在绘画过程中可以实现良好的对比感。
首先,用墨方法。第一,墨色的浓淡控制。中国古代中国画用墨方法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中接受程度非常高的墨色理论是“五色”,具体指的是黑、浓、干、湿、淡。当然,这五种颜色的运用实际上是一种概括性的说法,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水的增减和调配来实现更加丰富的浓淡墨色类型。而且合理地进行墨色的控制可以使画作的实像和虚像形成交相辉映的效果。第二,用墨方式分析。在绘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实际墨色、用墨水分控制以及创作工具等因素。中国近代的国画名家黄宾虹根据自己多年的中国画创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类型丰富的用墨方法,其中包括泼墨法、浓墨法、淡墨法以及积墨法等,每一种用墨方法在视觉上都可以产生非常显著的差异并形成强烈的墨色对比[4]。
其次,用墨的教学方法。第一,练习对水分的控制。学生在初期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不能正确地掌握水分的控制,其画作容易出现不好的效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正式创作之前先使用废纸对墨色浓淡进行试验,练习控制画作中的水分。第二,墨色控制。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需要通过大量的试验对墨色的浓淡控制进行反复的练习,对比分析不同的墨色需要使用多少水分。只有控制好墨色才能在后续的绘画过程中实现中国画水墨色彩的浓淡对比。很多初学者在墨色控制练习中常常出现浓淡部位之间的过渡效果不佳,主要的表现是浓淡部位之间存在非常明显的界限感并破坏了画作本身的色彩匀称性。
四、课堂教学措施
第一,欣赏名家作品。在引导学生进行笔墨方法的学习和练习时还应该借助名家画作的欣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审美品格、艺术鉴赏能力,以及提高其创作技巧。中国古代的很多画作在艺术水准上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对这些作品中的线条、构图、色彩、意境以及情感表达等进行分析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第二,欣赏学生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一些共同的主題来创作中国画,可以引导学生在完成画作之后通过对比的方式来发现自己在用笔和用墨方面存在哪些不足,也可以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课堂点评,重点对其中的用笔方法和用墨方法进行全面的点评,指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存在哪些不足。第三,在中国画鉴赏完成之后根据学生在笔墨运用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第四,教师在组织开展中国画的教学时还需要通过示范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技巧。中国画的用笔技巧和用墨技巧都比较复杂且需要学生经过大量的模仿练习才能掌握,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示范来引导学生学习水分的控制、墨色的调节以及运笔方法等,鼓励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和摸索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此外,教师应将线条的控制、转笔的控制、收笔的控制、过渡处的墨色控制等作为教学重点。
五、结语
中国画是国内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中国画教学中最难的部分就是用笔技巧和用墨技巧的教学。教师在开展笔墨技法的教学时需要从相关的理论出发,引导学生掌握中锋、侧锋等用笔技巧,并使其掌握墨色的调配技巧、水分的控制以及浓淡过渡控制等技巧。
参考文献:
[1]时振华.笔墨之间的精神世界:中国画“用笔”之思考[J].书画世界,2018(12):37-42.
[2]冯燕,田隽.初中美术课程水墨人物画教学的思考[J].参花(下),2019(7):150-151.
[3]秦悦.浅谈中国画的笔墨[J].美术大观,2018(2):92-94.
[4]白杨.浅谈中国画用笔[J].祖国(教育版),2013(3):66-67.
作者单位:
江汉大学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