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代高等教育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ERP沙盘模拟教学的需求,而SPOC教学的出现为ERP沙盘模拟教学点亮了新的灯塔。本文通过分析ERP沙盘模拟教学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探究出基于SPOC平台的ERP沙盘模拟新型教学模式,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改革效果,为高等教育中的实践课程教育提供一定的借鉴性。
关键词 SPOC ERP沙盘模拟 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1.01.027
Abstract In modern higher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an no longer meet the needs of ERP sand table simulation teaching, and the emergence of SPOC teaching has lightened a new beacon for ERP sand table simulation teaching.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ERP sand table simulation teaching, explores a new ERP sand table simulation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SPOC platform, and verifies its reform effects through experiments, and provides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practical course edu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Keywords SPOC; ERP sand table simula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
通過ERP沙盘模拟,学生切身体会企业经营过程,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在辅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方面作用重大。但是,目前的沙盘模拟教学过程中存在知识点分散、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对实际问题的深度探索等诸多问题,限制了沙盘课程功能的发挥。运用SPOC教学恰恰可以弥补传统沙盘模拟教学的不足。
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从未停止,如Vaysse et al.(2018)研究了SPOC教学模式在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宋峰与松云(2018)研究了SPOC教学模式在理论教学中的效果,赵晓珊(2010)对ERP沙盘模拟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总体而言,对SPOC和ERP沙盘模拟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真正将SPOC融入ERP沙盘模拟这样的参与式课程中的研究仍较少。
本文借助SPOC平台重新进行ERP沙盘模拟课程的教学设计,并借助对比教学实验,分析教学改革效果。
1基于SPOC平台的ERP沙盘模拟教学设计
1.1教学目标、任务及对象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借助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经营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模拟经营,掌握企业资源计划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教学对象是本科四年级学生,受众已储备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相对缺乏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实践能力。
1.2教学策略
本课程采用产生式教学策略。该策略下,学生自发产生教学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安排并控制学习活动,完成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借助科学的评价方法督促学生完成学习过程,达到个人学习目标。
1.3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包含:期初摸底、动员与分组,组织目标与学习目标设定,基于SPOC平台自主学习,课前答疑与期初测评,分期经营模拟、讨论与讲评和期末调研与反馈,共七个阶段。在传统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创造性的加入基于SPOC平台的相关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课前增加了组织目标与学习目标设定的环节,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2)新增基于SPOC平台自主学习环节,将ERP沙盘模拟所需知识点按难易程度与学生掌握程度分类,分别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上传到基于微信公众号方式搭建的SPOC平台上。(3)新增SPOC平台课前答疑,学生学习期间均可通过公众号平台沟通、答疑,形成师生答疑、生生答疑的互动形式,答疑记录随时可追溯,避免重复性答疑。(4)新增期初测评环节,保障基于SPOC平台的自主学习的完成度,调研学生学习效果,引导后续教学的重、难点分布的调整与教学方法的微调。(5)经营过程中新增“技能卡”游戏环节,课程设置“巧取豪夺”、“时光逆流”等技能卡。借助技能卡的技能设计达到引导、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竞争策略与技巧的目的。(6)在经营讨论与讲评环节引入PADLET分享墙,辅助学生讨论,互相借鉴优势,规避问题,答疑解惑。同时,辅助教师了解学生经营情况,有针对性的将融资方法、竞争策略等知识渗透到经营年度总结讲评中。(7)新增教学反馈环节,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度,与学习中的问题,形成持续改进。
1.4教学评价方法设计
改革后,该课程选用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混合式评价方法进行评价,避免了单一评价方法的弊病。
1.4.1期初诊断性评价(15%)
借助微助教答题模块对每组学生随机抽样测评,督促学生及时完成期初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情况摸底调查,及时调整教学安排。
1.4.2形成性评价(51%)
本课程中的形成性评价涉及出勤、经营进度、过程正确率、经营能力提升度等多个评价维度(王梦楠,2019)。在更为客观、综合评价学生的同时,激励学生精益求精。
1.4.3 总结性评价(34%)
通过总结性评价评定学生参与情况、经营效果及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总结性评价内容包括组内互评(10%)、经营结果(12%)评价和实验报告评价(12% )。
2实验与教学效果分析
2.1实验简介
实验对象选择相邻两届学生,其培养方案完全相同,同在本科三年级开课。随机从每一届学生中抽取6组作为实验组,采用基于SPOC平台的教学模式授课,其余6组作为参照组采用传统方式授课。实验后,可获取12组的经营情况作为参照数据,12組的经营情况作为实验数据。
2.2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2.2.1定性学生反馈对比
通过问卷调查调研学生对沙盘教学改革前后的效果评价。对照组共发放问卷71份,回收有效问卷65份;实验组发放问卷70份,回收有效问卷67份。实验组内判定个人学习目标达成程度的五个级别(认同、较认同、一般认同、不太认同、不认同)对应的同学占比分别为58.21%,31.34%,10.45%,0%和0%,与参照组的对应指标值(38.46%,27.69%,20%,12.31%,1.54%)相比,有较为明显的改善。
2.2.2定量指标对比
选择本课程中四项代表性指标,利用SPSS检测参照组及实验组的所有指标序列的正态性,结果表明可以对参照组与实验组的各项指标运用正态分布假设检验的方法判断其优劣性。分别将实验组的各项指标的均值优于参照组的相同指标的均值作为原假设。
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除体现市场竞争接单能力的指标广告/销售收入无明显提升外,实验组的各项指标的均值均较参照组有明显提升。
3结论
本文通过针对ERP沙盘模拟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入基于SPOC平台的教学模式,结合几个年度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该教学模式对ERP沙盘模拟的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改善。研究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SPOC平台数据不够完善,市场竞争能力未被有效激发等,依然需要后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苗雨君.ERP沙盘模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11.
[2] 王保健,田志强,胡国强.大学英语写作SPOC教学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12):126-130.
[3] 樊晓琪. ERP沙盘实训教程及比赛全攻略[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9.
[4] 宋峰,松云. SPOC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效果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8(3):111-115.
[5] 王梦楠. SPOC模式下的ERP沙盘模拟评价方法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9(140) :4-6.
[6] Vaysse, Charlotte. The Impact of a 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 as a New Approach to Teaching Oncology: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J]. Jmir Medical E dication,2018(4):e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