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奋斗中做最好的自己

2021-05-28 11:49谢全登冯红寅杨凯锋
山西教育·管理 2021年5期
关键词:三中精神学校

谢全登 冯红寅 杨凯锋

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蒲坂大地,襟山带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如画的永济三中坐落在永济市城区西南边,吸引着无数人的目光。走进永济三中,亭阁依山、池水映月,碧草青青、绿树成林,处处传递着昂扬的勃勃生机。“该校最大的办学特色,就是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校园建设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达到其校训的目标,即做最好的自己。”这是陕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施建雄副院长对永济三中的评价。

永济三中建校于2007年,短短7年,就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全国名优学校”。14年来,学校吸引着全国教育界的目光,先后有来自天南海北的50多个教育团体慕名前来交流学习。

是什么力量使一所普通高级中学在短短14年间实现快速发展,跻身全国名优学校之列呢?因为永济三中始终秉承着“五种精神”: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精神,上下同心、团结拼搏的精神,志向远大、追求卓越的精神,怀揣梦想、奋力前行的精神,薪火相传、不断超越的精神。

创建

短短几年,昔日荒芜之地化身为一所风景秀丽的校园。因为这里的每一个建设者都具有一种勃勃向上、牢记使命、迎难而上、艰苦创业的精神。

永济三中前身为千军中学,处在中条山北麓的山坡石滩,占地13.3万平方米,孤零零耸立着仅有的几座教学楼,没有围墙。白天,目光所及皆是撂野荒滩;夜晚,黑魆魆的中条山近在咫尺。

2007年,永济三中建校之初,如何激活这所学校,使其尽快走出困境,成为全校上下再三研究的问题。最终,他们决定打出两张牌———一是环境立校,二是文化立校。二者融为一体,最终把学校打造成了“绿色文化名校”。就当时而言,这一决策无疑具有前瞻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学校实施环境立校,充分利用宽广的校园,变劣势为优势,乘势而为。学校多次召开校委会和全体师生大会,发动广大师生投入到改变环境的战役中。师生们流血流汗,勠力改造环境,自己动手铲除肆意生长的野草,填平校内的深坑,捐出自家的优良树种。

在此过程中,学校有意识地激励学生,让学生参加劳动。学校认为“劳动不是教育,劳动是一门课程”,坚持把“重要的素质课程化,重要的课程节日化”。他们十多年前的思想与当今的教育精神竟出奇地一致,让学生亲手栽下一棵树,将劳动进行升华,使学生感到劳动是一种快乐。

每年植树节,优秀学生与树结对子“种树认植”,让学生与树木一同成长。学生适时浇水、施肥、剪枝,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感知生命成长的喜悦。学生还成立了绿色家园协会,班班有责任区,人人有责任苗。师生认植,建立了“师生树木养护成长档案”,让生命和生命嫁接。大量的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劳动技能。

2014年,学校先后建成了六大园林、四大亭台和卓越广场。校园绿化面积达到4.62万平方米,绿化率43.7豫。绿色文化建设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内涵,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精神载体。正如管子所言:“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2010年,永济三中被山西省政府破格授予“省级第八批绿色学校”。

融合

原先没有任何联系的三班人马聚集一堂,短短一年,他们完全汇聚在“永济三中”这面旗帜之下,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团队。这一切缘于一种上下同心、团结拼搏的精神。

建校初期,永济三中的教师来自中国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高中、虞乡高中和千军中学,单单电机高中的教师又来自全国各地的十多个省份。同时,永济三中并存着城市底色和乡土背景的两股师资力量。如何在短时间内凝聚人心,形成一个强有力的高中教育团队,这一难题摆在了校委会面前。经过再三斟酌,他们打出了一套组合拳。

创造一切机会,让教师尽快融合为一体。校委会有意识地组织教师在运城境内考察学习,组织各类比赛,通过活动让教师们广泛接触,拉近距离,贴近感情。当时千军中学的教师多是大学刚毕业的小青年,没有结婚,居住在学校的单身宿舍,条件极为简陋。为了改变他们的住宿条件,校委会一班人深入附近电机厂居民区,寻找合适房源,一一将青年教师安排妥当。搬家时,校领导班子全部出动,青年教师眼含热泪,幸福地喜迁新居。

学校领导班子之间、领导与教师之间相互接纳、相互包容、相互理解。通过近一年的努力,教师们完全融为一体,亲如一家,非常和谐,而且紧紧聚拢在“永济三中”这面旗下,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高中教育团队。

奋进

14年的发展历程,永济三中一直秉持校训“做最好的自己”。坚持以品牌立校,做灵魂高贵的三中人。激活学生和教师,改革课堂,实施特色亮校。校园始终传承着一种志向远大、追求卓越的精神。

激活学生,走素质教育之路。永济三中的学生有三个特点:一是入学时分数较低,二是都来自周边普通家庭,三是残疾学生较多。为此学校的核心精神是倡导学生“做一个高贵的三中人”。所谓“高贵的人”,是具有一种思想境界,一种人生追求,一种远大的理想与信念。如果不从内心激发学生自立自强的拼搏精神,学生难免会在自卑中沉沦。学校树立正面的目标和方向引领学生塑造品格:在家要孝敬父母,在校要尊敬老师,在社会要关爱他人。学校的办学宗旨、育人目标、校旗、校训、校歌等无一不是为了培养学生“做一个高贵的三中人”。

高位残疾的女生莹是爷爷背着入学的。三年求学期间,永济三中110班5位女同学组成了“爱心团队”,从吃饭、入教室、上厕所、洗脚等给予莹全方位的帮助。学校给予她们持续性的鼓励,在学校举办的演讲会上,其事迹催人泪下。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莹幸福地度过了三年高中时光。三中学生用自己的行动演绎了一段人間大爱,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永济三中历来重视塑造特色,现有舞蹈协会、百人合唱协会、绘画兴趣小组、书法爱好者协会等25个学生社团。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为校园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兴趣需求,也给每一位三中学子搭建起施展才华的平台,提供了锻炼成长的机会,为他们以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在楹联、诗词、做人、素养、法制及品德教育方面独树一帜,先后荣获“运城市教育教学质量先进校”“全国楹联教育基地”“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全国名优学校”等30多项荣誉。学校还被破格晋升为“运城市示范高中”。

实现名校需要三个支撑:人才支撑、管理支撑和硬件支撑。硬件支撑一直是永济三中的短板。建校初期,学校没有电脑室和实验室,连教学仪器也极度缺乏。学校一直不遗余力完善硬件设施。永济市委、市政府在不同时期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办学八年后,实验楼和图书楼还是空缺,成为学校领导和师生的一块心病。

2015年,学校领导不等不靠,几经辗转,终于获得2100万元国家教育扶持资金,启动实验楼和图书楼的建设计划。2017年,一座实验楼、一座图书楼在风景秀丽的永济三中校园拔地而起,实现了永济三中师生多年的夙愿,为永济三中进军名校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引领

学校如一艘船,永济三中一路劈波斩浪,同舟共济,因为永济三中始终坚守着怀揣梦想、奋力前行的精神。

永济三中秉承“为学生准备未来”的办学理念,提出“心灵高贵,志向远大,素质全面,特长突出”的育人目标,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训。“教育的本质就是生命的成长,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永济三中不图功利,从民族的高度、战略的高度为学生长久发展奠基。“教学生三年,想学生三十年,想国家三百年”,是三中人的教育追求。把学生培养成高尚的人、大写的人、报效祖国的人,他们的人生格局就会超凡脱俗,昂扬向上。

学校为学生建立档案。学生毕业前夕,让学生为20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表明自己的心愿,学校一一建档,妥善保管。学生相约20年后再回母校,共同打开当年的信件,让悠悠时光见证:谁,是真正的英雄!

学校希望莘莘学子们以后无论身在何处,都能铭记“做最好的自己”的校訓,带着自信、坚毅、责任和追求,勇敢地走向未来。

再出发

2018年,永济三中的接力棒交到了新一届领导班子手中,他们带领全体师生赓续传统、勇于进取、敢于超越。学校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校园上下彰显着薪火相传、不断超越的精神。

经过多年发展,学校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喜人景象,来自陕西、福建、山东、湖北等地的优秀教师加盟永济三中。年轻教师崭露头角,各有作为。《清风芳华》是永济三中师生的原创微电影,讲述了一名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教师形象。他用一颗爱心,坚守在辛劳而平凡的岗位上;用最柔软温厚的仁爱之心,呵护孩子们纯洁的心灵,燃烧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点亮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清风芳华》原创微电影经网络传播,迅速蹿红,好评如潮,被推送至“学习强国”平台。该片获得省委宣传部优秀奖。

时光无声,岁月留痕。永济三中,一座普通的高级中学,镌刻着“童年”时的孕育艰辛、分娩阵痛,“青年”时的奋力拼搏、迅猛崛起,成熟时的稳健进取、光芒四射。三中人一路前行,一路奋斗。而今,永济三中又肩负起新的使命,昂首阔步,踏歌而行,朝着山西省优质学校和全国知名品牌学校宏伟目标奋力迈进。我们坚信,三中人一定能谱写更加壮丽的教育新篇章!

(作者单位:永济市教育科技局)

猜你喜欢
三中精神学校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拿出精神
对“一线三等角”问题的探究与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