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克强,黄燕玲,罗盛锋,罗妹梅
(桂林理工大学 旅游与风景园林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红色旅游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主题性旅游活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其发展并制订出台了相应的规划纲要与实施方案,以扶持红色旅游的发展. 桂北地区[1](桂林北部五县)作为红军长征途径之地,承载着许多珍贵的红色印迹和感人故事,是桂林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近年来,桂北地区红色旅游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不充分且模式单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红色旅游发展规模小等. 尚处于初级开发阶段,未形成完整的产业发展格局. 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助推当地居民旅游增收与乡村振兴便成了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特殊的旅游资源,其研究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红色资源的开发[2]、红色文化传承与保护[3]、政党认同与思政教育[4]、红色旅游资源评价与绩效评价[5-6]等方面,也有少数学者在红色旅游资源的概念论述[7]、资源特征[8]、资源整合[9]等方面开展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以定性描述[2]、实地调查[5]、问卷调查[10]为主. 研究对象多以延安[11]、井冈山[12]、大别山[13]、左右江[14]等著名革命老区为主. 总体来看,研究内容缺少对红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特征、空间关联、可进入性等方面的关注,研究方法多以定性研究为主,研究对象欠缺对民族地区、贫困山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研究.
近年来,“点-轴”理论被运用到旅游地的空间结构研究中[15-16],学者们利用该理论对旅游景区[17]、旅游城市[18]、旅游资源[19]等开展相关研究. 该理论认为社会经济空间结构是由“点”(各级中心城镇)和“轴”(交通干线、通信干线、能源输送线和水源干线连结起来的基础设施束)组成[20]. 在区域旅游开发中运用“点-轴”系统理论,分析和确定“旅游节点”和“旅游发展轴”,以便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一个基本轮廓[21],实现区域旅游优势互补、联动开发的目标[22].
基于此,选择少数民族集聚地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且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的桂北地区作为研究对象,在认识红色旅游资源单体的过程中主要参考谭冬发、吴小斌对红色资源的狭义定义:即指红军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所形成重要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承载的革命精神[7],采用GIS技术与空间拓扑对其结构特征、分布差异、空间关联进行剖析,运用点-轴系统理论对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进行空间布局优化,以期推动桂北地区红色旅游产业快速崛起,这对进一步建设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4个方面:红色旅游资源单体数据来源于国务院和中宣部公布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布的资料,以及桂林党史网、桂林党建网、桂林生活网、红色旅游网官方网站等统计数据,共整理出桂北地区五县红色旅游资源单体96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爱国教育基地1个;地理矢量数据来源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1∶400万地图数据库,基础图层包括点状(城市驻点)、线状(水系、交通线路)、面状(县级行政区域)等相关要素空间数据;单体经纬度数据来源于LocaSpace Viewer软件,将相关要素导入ArcGIS10.6进行可视化处理;其他数据来源于《广西统计年鉴》.
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和点-轴系统理论,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β指数、空间拓扑、γ指数、通达度指数、平均径路长等方法,分别从空间格局和空间关联两个角度分析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 依据测量结果,结合各县域的星级旅游景区、区域内外交通可进入性以及其他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利用点-轴系统理论探究桂北地区空间结构优化路径,以期构建桂北地区红色旅游空间结构优化体系.
桂北地区地处越城岭山脉,西至黔东南、东与湘西接壤,是湘西南、黔东南进入广西的物资集散地,其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旅游资源丰富. 在《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桂北地区共有3个红色旅游景区(点)上榜,即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新圩阻击战旧址、觉山铺阻击战旧址. 如图1所示,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国家级文化保护单位和国家级爱国教育基地主要分布在兴安县、全州县以及灌阳县,这些县的交通网络比龙胜各族自治县和资源县便利;省级红色旅游资源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分布在资源县,龙胜各族自治县的红色旅游资源较多,但文物等级较低. 总体而言,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衡,数量上呈现出东少西多的格局,资源等级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
图1 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为了对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单体分类,将收集的单体数据进行整理,采用《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国家标准对整理结果进行分类,如表1所示,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主要涵盖了3个大类,8个亚类,11个基本类型,共96个红色旅游资源单体,其中国家级红色旅游资源单体占25%,县级以上红色旅游资源单体占67%,基本特征为高等级资源数量较多、类型丰富.
表1 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类型表
把红色旅游资源单体视为点状分布,有三种类型,即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凝聚分布. 为了探索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采用空间结构规划中最邻近指数进行测算[23],其表达式为:
(1)
R=ri/rE
(2)
(1)(2)式中rE表示理论最邻近距离,ri表示实际最邻近距离,A表示研究区域面积,n表示统计中所有红色旅游资源点的数量. 当R>1时,表明所有红色旅游资源呈均匀分布,当R=1时,表明所有红色旅游资源呈随机分布,当R<1时,表明所有红色旅游资源呈凝聚分布. 经计算,研究区域面积为12 731.33km2,实际最邻近距离的平均值ri≈3.655km,理论最邻近距离rE≈5.787km,邻近距离指数R≈0.632. 可知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具有较强的凝聚分布特征,有利于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核密度分析有利于探索红色旅游资源在各县域间的空间聚集程度[24],其表达式为:
(3)
(3)式中:fh(x)表示核函数,h为带宽,x-xi为估计值x到样本xi的距离. 利用ArcGIS10.6中的Kernel Density工具对红色旅游资源点进行核密度分析. 如图2所示,灌阳县的核密度分布区域最大,表明红色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分布上较为密集,其次是龙胜各族自治县与资源县,其红色旅游资源多数是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或爱国教育基地,单体数量较多,所以在地理空间上呈现集中分布. 兴安县与全州县的红色旅游资源多数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或爱国教育基地,单体数量较少,又位于高速干道周边,所以在地理空间上红色旅游资源呈现不明显的集中分布,因此核密度估计值较小.
图2 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核密度分布
4.1.1 β指数β指数指网络内节点的平均连接数,是对网络连接性的度量. 以资源单体为节点,交通路网为边,对于多节点的红色旅游区而言,连接不同的资源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越多,则连接性越高,游客前往不同的红色旅游景点就越方便. 计算公式为β=L/P,β表示交通网的连接度,L表示交通网中两节点间的直接连接数目,P表示网络中的节点数.β范围在0~3之间,值越大,表明网络的连接度越好. 根据资源单体在地理上的分布结合区位交通状况绘制出了桂北红色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平面拓扑图如图3所示,经计算,两节点之间的连接总数L=92,P=96,可得β=0.96. 由此可见,桂北旅游区域内交通连接度较差,红色旅游资源节点之间往来不便,部分未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偏离主干道且多与乡镇道路相连,路况不理想,可进入性很低.
4.1.2 γ指数γ指数是区域网络中的连通发达程度[25],表达式为γ=L/3(P-2). 式中L、P的含义与β指数相同,γ范围为0~1,如果各节点之间在网络中无连线,则γ取下限数值0,如果在网络中每一节点都同其他节点有连线,则γ取上限数值1. 经计算,γ=0.326,表明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节点之间的交通网络连通度较低,尚未形成较为稠密的红色旅游网络,道路系统有待完善,因此桂北地区需要加快红色旅游景区(资源)之间的互联互通. 从而提高桂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整体水平.
通达度是衡量网络中节点间移动的难易程度,即从某一节点出发,到其他节点之间的通畅程度. 为了更好的反映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节点之间移动的通畅程度,选取了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所在乡镇(28个)与县道、省道、国道、高速公路、铁路线数据,构建桂北乡镇网络拓扑系统如图4所示.
表2 桂北地区乡镇红色旅游资源点的通达度比较
4.2.2 平均径路长平均径路长是度量网络中节点间联系的难易程度,即任意两节点间存在直接的交通连线时记为1,不存在则记为0,每对节点间的距离用最短路径所介入的连接线表示[26]. 红色旅游资源节点平均径路长用该节点行总数与行内正值节点数的比值表示,行总数越少或平均径路长的值越小,表明该节点的交通网络联系程度越好,反之越差. 行总数或平均径路长最小的节点往往是网络的中心节点[27]. 通过上述方法可计算出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乡镇网络最短路径数和平均径路长(如表3所示)的平均值为3.58. 在28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的平均径路长低于平均值,表明在区域内这些乡镇交通便利,而有11个乡镇的平均径路长高于平均值,表明这些乡镇在区域内的交通网络布局较差,需加强路网建设.
表3 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乡镇交通网络空间平均径路长对比
根据上述空间结构特征和空间关联特征的研究结果,运用“点-轴”系统理论,以“轴”串“点”、以“点”成“面”的思想,构建了“三级节点、两级发展轴、三大旅游板块”的红色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系统,如图5所示.
图5 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优化
根据乡镇通达度与平均径路长的研究结果,依托资源优势、旅游发展背景、可进入性,构建了“三级节点,层层带动”的旅游发展重要节点体系,如图5所示. 一级发展点:兴安镇、全州镇、新圩乡,这3个乡镇以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高级别红色旅游资源、多个“3A”以上旅游景区等优势,使其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能够带动区域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通过加强节点之间旅游功能的协同与整合,使之发展成为桂北地区红色旅游的龙头,辐射并带动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二级发展点:文市镇、华江瑶族自治乡、才湾镇、中峰乡、界首镇、泗水乡,这6个乡镇的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旅游资源组合性很强,可进入性较高,能够成为桂北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增长极;三级发展点:两水苗族乡、凤凰镇、绍水镇、枧塘镇、水车乡、伟江乡、平等镇、江底乡、榕江镇,这9个乡镇有较好的红色旅游发展背景、民俗文化资源丰富,能够加速桂北地区旅游业态的覆盖程度.
依据区域内外的交通要道,结合桂北地区14个星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可构建两级旅游发展轴. 一级发展轴:凭借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的廊道效应,建立“一横一纵”一级旅游廊道,即“厦蓉”高速段横向发展轴和“湘桂”铁路至“泉南”高速段纵向发展轴. 充分利用交通主干优势,将各旅游板块和优质的红色旅游景点(资源)串联,打造成一条集“红色文化+生态观光+民族风情+休闲度假”四位一体的优质旅游经济走廊;二级发展轴:依托区域内省道、县道、乡道与其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串联,构建“呼北”高速—144县道—219省道南北扩展轴和201省道东南扩展轴. 充分利用次主干的连接优势,打造特色鲜明、形式多元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促进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整体开发.
根据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在发展节点和发展轴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各县资源特色,使之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格局,构建三大旅游板块:红绿休闲度假游板块、红色文化体验游板块、民族风情游板块.
5.3.1 红绿休闲度假游板块主要在兴安至资源一带,凭借其著名的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万亩毛竹林、十里大峡谷、天门山风景区、八角寨丹霞地貌风景区等,采用“红色搭台、绿色唱戏”的红绿综合模式进行联动开发,重点开发以“生态休闲度假+红色文化体验”为主的旅游活动,打造生态休闲度假、红色文化体验的高密度高品质旅游产品.
5.3.2 红色文化体验游板块主要在兴安、全州、灌阳一带,依托著名的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新圩阻击战主战场等高价值的红色旅游景点,以兴安镇、新圩乡、全州镇为中心,拓展红色旅游产品的供给、增强红色文化体验,既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可以满足本地及周边区县居民对红色旅游产品的需求,还可以加速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联合体龙头产业的形成,从而推动红色旅游产业横向发展.
5.3.3 民族风情游板块主要在龙胜至资源一带,由于这两县是少数民族集聚地,世居民族有苗、瑶、侗、壮等少数民族,凭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可以重点打造“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为主的旅游发展模式. 一方面借助龙胜与资源旅游发展背景,向市场提供多元化的旅游产品、缓解红色旅游体验游板块因需求增加而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借助该板块旅游资源独特的优势进行开发,形成优势互补,既能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也能满足民族风情体验,从而进一步推进桂北地区红色旅游产业朝纵向方向拓展.
借助于ArcGIS10.6和LocaSpace Viewer软件,采用最临近指数、核密度估计、β指数、γ指数等方法,对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类型、空间分布特征、空间关联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结构优化策略.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1)空间格局特征: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总体上呈现空间聚集分布,县域间空间分布聚集程度较弱,数量上呈现出东少西多的格局,而资源等级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格局. 由于龙胜各族自治县和资源县的红色旅游资源等级较低,未能进行有效的开发利用,在整体上限制了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红色旅游的发展. 因此,桂北地区发展红色旅游需从整体上平衡优化红色旅游空间业态,依托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扩大红色旅游发展规模,丰富红色旅游产品供给,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的旅游需求.
2)空间关联特征:在连接度方面,桂北地区红色旅游资源连接度β指数为0.96、γ指数为0.326,表明桂北红色旅游资源交通网络连接度较低,节点之间的连通水平较差;在通达度方面,通达度指数的平均值为121.96km,平均径路长的平均值为3.58,说明红色旅游资源所在的乡镇之间通达度差,可进入性不强. 因此,桂北交通路网的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红色旅游资源间的有效串联和资源的深入开发,一方面需加强对桂北地区的路网建设,尤其是兴安县到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的高等级路网建设,另一方面亟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以便支撑游客的旅游活动,整体上提升桂北红色旅游的吸引力.
3)空间结构优化:根据红色旅游资源的空间特征、空间关联等研究结果,利用点-轴系统理论构建了桂北“三级节点、两级轴线、三大板块”的红色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系统. 该系统依托红色文化对桂北地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整合与优化配置,增强了旅游主题活动的功能性,有利于不同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丰富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模式,使桂北地区红色旅游呈现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格局,加速推进桂北地区红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