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8)
随着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各国媒体纷纷对本国的生态环境进行报道,同时在学术领域,作为兼顾语言意识形态和生态问题的新兴学科——生态语言学应运而生。生态语言学以生态话语分析为媒介,着眼于语篇中的生态思想,旨在从意识上唤醒人类对生态的认识[1]。语言是塑造意识形态的主要途径之一,新闻报道语言更是如此。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体传播途径,新闻报道承担着建构和传播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的职能,代表着官方在事件中的态度和立场[2]92。近些年中国的生态话语分析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体系构建首推黄国文,他将功能语言与生态语言学研究相结合,为系统功能语言学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3]。虽然近几年生态话语分析才逐步成为研究热点,但此类实证研究已展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生态话语分析在不同学科中得到了广泛关注,语类研究也涉及多个领域。纵观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可以发现,以英文语篇为语料的研究最多,而以中文语篇为语料的研究很少。为了弥补生态话语分析中汉语语料研究的不足,本研究聚焦中国媒体对水生态的相关新闻报道,从《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中收集汉语语料,在评价理论视角下对其中30篇进行态度资源分析,解读其所传递的人际意义和生态价值理念。
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可知,语言具有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语篇功能及人际功能。而评价理论则是由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人际功能发展而来,填补了传统功能语言学在赋值语义研究上的空白[2]93。评价系统由三大子系统构成,即态度、介入和级差系统,而它们又进一步包含着各自的子系统。态度作为核心成分,从极性角度可分为积极与消极;根据实现方式又有显隐性之分。除此之外,依据评价对象的异同,态度又可划分为情感、判定和鉴别。其中情感是对人类情感的表达,判定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进行评价,鉴别则是针对事物价值给予评价[4]320。情感涉及人的情绪,通常由心理反应过程来实现,可分为高兴/不高兴、安全/不安全、满意/不满意。判定是指根据一系列规范对人类行为所表达的肯定或否定的态度,分为社会尊严和社会约束两大类,社会尊严又可分为常规性、才干和可靠性三小类,社会约束则分为真实性和正当性两小类。鉴别属于美学范畴,是评价产品和过程的系统,可分为三个子范畴:反应、组成和评估,其中,反应又可分为影响和品质两小类,组成分为平衡和复杂两小类[4]320-326。
《中国环境报》作为生态领域的专业报刊,为人们传递着丰富的生态资讯。与此同时,《人民日报》以及《光明日报》也先后开设了生态专栏,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重点关注,旨在推进绿色发展理念落实,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水平。因此,本研究从《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上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以水生态为主题的相关报道共30篇,自建小型语料库,试图考察水生态相关新闻语料中各类态度资源传递的人际意义。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评价理论框架下,借助UAMCorpus Tool 3.3,对语料中的态度资源进行标注和统计,得出态度的三个子系统,即情感、判定和鉴别的描述性数据,考察国内媒体在水生态报道中态度资源的分布情况,分析其所彰显的话语意义,从而揭示新闻报道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
本文在评价理论框架下对语料进行态度资源的编码,从而对该话题相关语篇进行分析,旨在回答以下3个问题:
(1)态度资源在水生态相关报道中是如何分布的?
(2)此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有何功能?
(3)态度资源的分布隐含着何种意识形态?
本文借助态度资源系统理论,通过对30篇新闻语料中的词语、语句进行编码,最终得到共计1258个态度资源编码。在语料库中,态度各子系统资源的分布并不均衡。情感资源在总体上的分布少于判定和鉴别,判定资源占比58%,鉴别占23%,而情感资源只有19%。根据王振华[5]的研究,在硬新闻中,“语言裁决手段多于情感和鉴赏”。此研究中评价资源在水生态新闻中的分布特征与之前研究发现保有一定程度上的一致性,符合新闻体裁力求“客观”的要求。此外,通过对语料评价资源进行极性区分后得出积极评价990项,消极评价268项,如表1所示。
表1 水生态新闻语篇中的态度资源分布
从统计结果可知,语料库中的积极评价分布概率要远高于消极评价。这主要是因为此类报道大多聚焦正面事件,通过对水生态治理积极事件的报道来发挥水生态环保典型的示范作用,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鼓励人们继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
对于情感系统来说,从内容角度可以分为:高兴/不高兴,安全/不安全,满意/不满意三类。情感资源是说话人对事件所采取态度与立场的直观表现。通过使用情感系统的态度词能让听话人了解说话人的观点,最大限度地共享情感反应,从而增大共享意识形态的可能性。基于情感及其分类的概念,对新闻语篇中的情感资源进行统计,具体分布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情感类态度资源统计表
情感资源作为一种主观性的表达,在新闻语篇中的出现频率并不高。从上表可以看出,在与水生态相关的30篇文章中,共使用情感资源239例。其中使用最多的是满意/不满意,其次是安全/不安全,高兴/不高兴占比最小,仅出现39次。由此可知,在此类语篇中,媒体的情感倾向主要在于期待水生态环境得到积极改善,并对现在的美好变化表示认同,从而希望水生态治理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
进一步梳理可以发现,情感范畴内集中了较多的消极情感,其中安全范畴内的积极与消极语项悬殊最大,在87例样本中,安全资源只有16例。这表明对于水生态的安全性总体上还呈现着不信任状态,多地仍存在严重的污染情况,因此要不断完善监管措施,确保源头治理,以免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
考虑到对人类行为的评判,判定系统由五个子范畴组成,分别是社会尊严范畴下的常规性、才干和可靠性,以及社会约束范畴下的真实性和正当性。基于判定资源的分类和概念,对语料中判定类态度资源进行统计,得到表3。
由表3可知,在水生态相关新闻语篇中,社会尊严方面的评价要远高于社会约束。其中,积极性资源共有639例,在整个判定资源中占比最高。社会尊严范畴下的常规性以及才干评价中,积极性资源均占据绝对地位,由此可以看出国内媒体对于当前水生态环境治理持高度赞誉的态度。此外,才干类资源在整个判定系统资源里占比最大,表明国家以及各地政府在保护水生态环境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以下是才干判定资源的部分示例:
表3 判定类态度资源统计表
例1:通过天水市河长制落实及实施的全域无垃圾行动,河道乱倒垃圾现象得到全线治理。[人民日报,2020-08-27(14)]
例2:推进汾河干流和主要支流上游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试点,流域林草覆盖率提高至40%以上。[光明日报,2020-10-17(5)]
才干是国内媒体在此类语篇中的主要关注点,共有332例,其中,积极性判定共有306例,表明人们对于目前水生态环境治理十分满意,良好的水生态环境能够实现人水和谐共生的美丽愿景,给人们带来更加舒适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以上示例均体现了国内媒体对于各地水生态治理举措的认可,总体上十分肯定目前所展现出来的成效。
鉴别资源是对事物发展过程整体及系统的评价,该系统又可分为反应、组成和评估,反应范畴包括影响与品质,组成范畴分为平衡性和复杂性。根据鉴别资源的定义及类型划分对语篇中的资源进行统计得到表4:
表4 鉴别类态度资源统计表
在水生态新闻语篇中,鉴别资源仅次于判定资源,共计289例。鉴别资源同样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国内媒体较多使用这一资源,说明十分看重水生态治理所造成的社会反响及社会价值。其中反应资源在鉴别资源中分布最为广泛,而且积极成分占比最大,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水生态治理持有高度的积极与热情,且整体态度倾向较为肯定治理的正面影响。
影响资源在积极性资源中占比较大,表现为近些年生态治理产生的积极变化受到人们的广泛赞扬。虽仍有少数消极因素存在,如下面例3所表现出的消极反应,但是总体上说态度还是偏向积极。
例3:由于流域情况复杂,治理难度非常大,市民意见也曾一度很大。[中国环境报,2020-11-27(6)]
水生态新闻语篇的评估类鉴别资源中,所选语料均传达出积极性态度,由此可见对于水生态治理的赞同并肯定其发展必定会对我国整体发展大有裨益,以下是评估资源部分示例:
例4:……为长江流域船舶污染治理提供了有益样本。[中国环境报,2020-12-15(8)]
例5:多年实践证明,三江源国家公园试点和保护建设,既有利于保护,更有助于长远发展。这对于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乃至全国江河源头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示范意义。[人民日报,2020-10-15(11)]
如上面例子所示,在评估类资源中,均立足于全局来展现水生态治理的积极意义,积极的水生态治理对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促进作用,是保证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本文在评价理论框架下,通过对《中国环境报》《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2020年这一年来有关水生态的30篇新闻报道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中各类资源分布特征进行比较得知,在所有态度资源中,安全/不安全与正当/不正当方面的态度资源具有明显的消极倾向,这表明,国内主流媒体认为目前我国在水生态治理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隐患,面临许多现实难题。但是其余的态度资源均以积极态度为主,总体上对现在的水生态治理发展表示肯定,水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创造了许多价值等等,并表明要有紧迫感,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