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会民/咸阳师范学院
随着现代社会城镇化过程的变化,农村义务教育中基础师资资源由于地方教育资源分布不均、政策扶持力度不同、政策执行效果不一致所导致一些问题越发凸显。因此,健全农村基础师资资源优化保障体制制度势在必行。
笔者通过调取陕西省A县和B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教育和科学技术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相关数据及实地走访A县和B县各八个镇及县中小学相关部门,汇总如表1、表2。
表1 A县2010-2019年学校和师生数量统计表
表2 B县2010-2019年学校和师生数量统计表
从A县(表1)和B县(表2)数据统计情况看,从2010年到2019年两县学校数量和专任教师数量基本平稳上下数量浮动几乎不变(除A县由于县域整体行政划拨为x市);从实地学校发布情况看,农村基础教育基本实行了“乡镇办小学、县办高中初中”的办学体制与模式;从调查A县和B县教师队伍乡村教师数量看问题突出在:教师人数不及总数的10%;,学科体系短缺严重,除教授主干课程,其他课程教师严重短缺;教师队伍不仅没有增加反而从年龄阶段程下降阶段;在校人数以2016年为拐点连续增加比例较大,几乎每年中小学生源增加量为数千人等。
农村中小学撤并数量与速度令人触目惊心。大规模“学校进城”后,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农村教育出现了“城挤、乡弱、村空”的危局,“过度的学校撤并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上学安全在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中已经乡村上学的一大问题。农村寄宿制学校由于管理机构不完善、组织监管机制不健全,导致多项收费现象的发生,一方面加大农村教育负担,另一方面寄宿制学校在安全、饮食卫生、管理等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隐患。
我国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主要实行“县办高中、镇办中学、村办小学”的体制,乡村教育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国家投入很少,地方财力不足,县乡财政面临巨大的压力,对于乡村基础教育投入严重缺乏。在有限的教育经费情况下,教育资金实际主要集中在县、镇中小学,农村教育经费实际上只能保障基本运转,难于完成乡村教育的教育重任。
城镇化发展使农村人口急剧减少、城镇人口过于集中,这就出现了生源结构性矛盾问题。大量的优势生源进入县镇教育,农村教育留守生源集中在“留守儿童”、“问题少年”、“贫困学生”等。其结果一方面城镇的中小学生源过于集中,许多学校出现大班额现象;另一方面农村小学入学人数急剧减少,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学校与“麻雀”学校。
生源结构的变化导致农村中小学师资的结构性失衡,主要是指整体结构不平衡。从目前我国所定师生比来看,农村教师总体不足。同时,撤点并校后城镇地区学校的大班额给教师带来巨大身心压力,对农村教育健康成长不利。
科学有效地整合、聚集或有效是最大限度的充分利用资源,合理规划中小学布局实现资源的共享。
参照2009年中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的通知,改进农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核定,常根据本地生源状况、经济和财政状况、人口密度等进行调整,更好地促进农村教职工编制工作。
1、落实乡村教师补充制度
引导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落实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比例限制;建立教师交流协作平台;鼓励教师从县市向乡村学校发展;学科推行“走教式”教育教学模式,确保乡村学校教师资源;新进教师必须完成在基础学校3-5年的任期;把国家和地方师范生投身教育纳入诚信体制;对乡村教师的职称制度评审保证体制健全(6年乡村教师自动晋级中级,30年晋级高级等);建立乡镇教师生活集中集聚住宅区域,集中资源优势在乡村轮休轮教体制等。
2、制定确保乡村教师收入标准保障措施
以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及生活保障明显高于县镇工作教师;建立乡村教师和偏远地区人才津贴阶梯等级,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
3、彰显乡村教师人文关怀保障机制
要让广大教师安心地投身乡村教育,教师不仅仅是为了谋生,更需要良好的精神环境。为此树立乡村教育的先进典型,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积极组织集体活动,关怀教师心理动态,搭建教师、家庭、学校、主管部门平台;按“八个一”标准(一套周转房、一套办公桌椅,一套卧具、一套淋浴设施、一套炊餐具、一台电脑、三年一次外出培训、一年一次体检);国培、省培计划优先送培乡村教师;对教师进行表彰奖励时,为乡村教师设置专项指标等措施来保障每位乡村教学点教师基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让乡村教师舒心从教。
为优化农村地区教师资源配置,教师分科教学,能够自由安排教学实践,促进了教师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改变师资力量分散的局面;通过提高教师待遇和增加教师培训机会来提高教师的热情和积极性。学校的县乡之间的校长和教师一般每3-5年要轮换。推进城乡学校点对点、点对面、校校联动;名校集团化模式、学区管理模式、捆绑发展模式、学校托管模式和自由结对帮扶模式等协同发展。城区学校与乡村学校间师资互派,研训一体,资源互通,共建共享,实行资源共享,捆绑考核。通过一系列举措,减少县农资源差距。
根据客观需求,努力维护与增加资源,吸收社会各方力量办学,扩大资源,积极主动利用和占领资源市场,并争取更多更好的市场份额。教育资金来源途径不是单一的国家投入,国家、地方、企业、学校都可以在为学校合并和改组提供资金。颁布包括资金激励或阻碍在内的援助模式制度。
对乡村学校利益补偿制度的落实机制健全:如提供免费午餐或免费校车来减少家庭因学校调整而带来的额外经济负担。
总之,在目前乡村教育的农村和贫困地区学校硬件质量基本上达到国家要求标准条件下,如何使其“硬件已硬,软件不足”的情况下,加强乡村教育教育人的管理保障制度,选择适合方式优化农村教育资源,健全保障体制制度,把提升乡村教育质量落到实处,制度落到有声,让乡村学生接受优质教育,值得我们重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