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奥尔夫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以城中村学生为例

2021-05-28 01:58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
长江丛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奥尔夫城中村节奏

■刘 青/西安市航天城第一中学

一、奥尔夫教学法

奥尔夫教学法是由德国儿童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提出,其基本思想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以“原本性”为核心,倡导综合性音乐教育理念。奥尔夫教学法于1979年引进我国,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我国教育学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对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进行了融合与推广,使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的音乐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的教学理念包括原本性、广泛性、人本性、综合性等丰富的内涵,其中原本性是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思想,也是其全部教育理念的基础。奥尔夫教学理念中的“原本音乐”是指将音乐与动作、语言、舞蹈有机结合在一起,必须由自己亲自参与的音乐形式。原本音乐源自本土、源自自然,是音乐与生活的本真表达,很容易被学会及亲身体验,更能让人们切身感受音乐的魅力和精髓。

二、城中村学生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城中村为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的独特产物,也是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城中村的教育问题也一直是社会所关注的热点。笔者所在的学校为开发区管委会下属学校,由于开发区发展阶段、地理位置等的特殊性,学校按照要求招收一定比例的城中村学生。在日常教学中,能够明显感觉城中村学生在知识理解、行为习惯表现等方面与城镇学生有着一定的区别和差异,而这种区别和差异在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中表现的相对明显一些。

具体来说,大多数城中村学生在小学阶段没有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他们依旧认为音乐课就是听一听、唱一唱流行歌曲,没有参与过真正的音乐实践活动。音乐基础差,家庭重视指导不足,缺乏音乐文化熏陶等,都使他们缺乏对音乐课的期待及参与的主动性。同时,城中村学生很多都存在着缺乏奋斗目标、家庭关爱不足、内心孤独感强等心理层面的问题,致使他们在音乐课堂上更多表现出“默默无闻”的学习状态,即使有个别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也羞于表现。

基于此种学情,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更好的发挥音乐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课堂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培养音乐审美能力,从而达到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以美育人的目的。

三、奥尔夫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强调“以人为本”,笔者根据所在学校学生特点,将奥尔夫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音乐实践活动,建立积极的人际交往平台,激发学生探索音乐之美,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应用的主要形式包括:

(一)音乐游戏

(二)声势律动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传统的教师“教唱”模式,易产生厌学的心情。声势律动教学方法的使用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丰富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形式。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听辨能力、节奏感,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如在学习《青春舞曲》一课时,学生熟悉旋律后,笔者向学生展示了由自己编创的《青春舞曲》的声势伴奏节奏,同学听了笔者利用身体的不同动作拍击出的有趣节奏后,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与好奇。之后再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自由选择利用拍手、捻指、跺脚、拍腿等声势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声势节奏的加入,不仅使学唱歌曲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具趣味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创编能力,让他们感受到音乐节奏的奇妙。

在欣赏《梁祝》主题旋律时,笔者连续播放三次主题旋律,引导学生沉浸在音乐氛围之中通过自身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并主动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大部分同学都能随着音乐用舒展的肢体动作、手臂的起伏来表现乐曲的情绪情感,之后再交流自己对乐曲的感悟,这样就能做到真正的参与音乐。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肢体的参与性,不仅可以加深对于乐曲的情感的理解,而且随着课堂练习次数的增加,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声势律动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让音乐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既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也在此过程中加强了与同伴的交流与合作。

(三)葫芦丝乐器演奏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在音乐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真正的音乐,还能促进学生用音乐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进行沟通、融洽情感。城中村学生大多缺乏乐理知识,对五线谱识谱的辨识不完全准确。葫芦丝作为我国云南地区的传统乐器,简单易学,因此笔者选择了葫芦丝作为第二课堂的教授乐器。经过一学年的实践证明,一些在班级里原本非常内向,几乎从不表达自己的孩子也变得喜欢音乐,变得乐观开朗起来。这部分学生明显表现出对参加各类有益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不仅积极参加社团活动,乐于将学会的乐曲大方的在班级中展示,在音乐课堂中也能利用葫芦丝吹奏学习的乐曲片段。

(四)杯子歌

日常生活中的经常见到的纸杯或塑料杯,利用它们加入不同的节奏型,就可以成为简单的打击乐器供学生开展节奏游戏。学生利用“杯子乐器”进行有趣的节奏探索,再配合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感受杯子歌的乐趣。学生除了自己拍击杯子独自演唱之外,还可以小组的形式按照一定的组合形式打出千变万化的节奏,组成小型的“演出团体”展示自我。

同学们在练习时,通过慢速练习和快速配合的过程中,他们的乐感、双手协调能力以及相互间的互合作能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伴随着富有动感的节奏和音乐,学生手中的杯子不再是杯子,而是一件充满魔力的乐器。通过参与音乐活动,有效缓解了孩子内心的恐惧与不安,能更主动的参与同学间交流、配合,发挥音乐教育的社会交往作用。

(五)运用感官联觉,品赏音乐魅力

音乐欣赏,是审美的聆听,学生通过听觉聆听音乐感受旋律的变换、节奏的律动起伏,合理运用感官联觉,将听觉与视觉互相转化,选用适合的色彩与点线面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在体验实践中更好的感受音乐的魅力。

对于大部分城中村学生来说,欣赏“交响音画”这种大型器乐体裁作品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在讲授《图画展览会》中的《牛车》时,引领学生以感官联觉的形式,用画笔画出自己的感受,用绘画表现音乐的“色彩”。多数学生用黑、灰、棕等冷色系颜色来表现自己的绘画,学生介绍自己的画作,大多都谈到了如“这段旋律很低沉”、“这段旋律速度很慢”、“这段旋律使用的乐器音色很低沉”等观点。学生分析过后,笔者在PPT 上出示《牛车》画作,带领学生一同赏析《牛车》,就不难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绪情感。用绘画“听出”音乐,从音乐中“品赏”色彩,感官联觉消除了学生用语言表达音乐带来的焦虑和紧张,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四、奥尔夫教学法在初中音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强调学生亲身参与音乐实践,而不是以“观众”的身份进行旁观。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有效运用奥尔夫教学法,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活泼、自由、充满创意的课堂氛围,丰富的实践活动也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参与其中,感受和体味音乐。通过采用奥尔夫教学法,也“更新了”部分城中村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方式,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走进音乐、体会音乐,获取最直接的情感体验的机会。实践证明,奥尔夫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帮助其增进音乐素养,培育其美好的情操,形成积极阳光的学习生活态度,促进与他人的交往与情感沟通,丰富其精神生活。

猜你喜欢
奥尔夫城中村节奏
符号分析视角下的“奥尔夫热”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城中村改造研究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传播
节奏
轻快漫舞
拱墅:融资300亿元推动城中村改造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从一个村到一座城
探索艺术综合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