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萍
摘 要: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是小学生最基础的学习阶段,因此如何促进小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小学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深度学习是关于学习层次的一个概念,重点指向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深度学习的重点在于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促进方法
一、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成为广大小学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的课题。小学数学知识是相对于其他基础学科更为抽象的一门理论学科知识,浅度的学习不易于小学生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使小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能力水平得到双项提升。
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现状分析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首先,由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条件等方面的限制,使大部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仍然停留在表面,有些过于形式化,没有真正掌握数学知识,不会“举一反三”,距离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仍然有一段距离,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浅度学习的界面上游走;其次,教师的整体教学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小学生缺乏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极大地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最后,因数学知识本就是一门需要极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数学的知识点呈现多而繁杂,具有一定碎片化的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将数学的各个知识点进行有效地组合串联,使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目标多而乱,导致知识的零散化,掌握的知识也不够扎实和牢固,没有深入掌握数学的相关知识点。种种原因,使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深度的学习,严重阻碍小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文化素养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制约小学生的发展。
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方法
(一)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工作,为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师引导小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前预习学习,一方面使小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在正式学习时就可以一直跟随教师的教学步骤,不至于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恐慌感;另一方面在预习的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将知识点进行有效的分类,将自己不懂的知识点进行标注,在教师正式讲解时重点关注,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为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课前预习,帮助学生通过勾画、标注、诵读等方式熟悉知识,明确课堂基本内容,这是学生接受数学新知识,强化学习效果进行深度学习的第一步,同时通过课前的有效预习,基础程度好的小学生还可以进行习题的练习学习,通过反复的习题练习进行数学知识的有效巩固、强化,不断加强对于知识的理解力和运用能力,消化所学知识,转变成为数学能力,强化数学知识的运用力度,为展开深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增加实践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著名教育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兴趣作为学习的第一动力,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通过小学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表明,适当增加一定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好奇心较强、活泼好动的阶段,实践教学通过小学生亲身实验的方式,帮助小学生更快速、更直观地掌握数学知识,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效率,使学生愿意去学习探索,并为此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动手操作的实践教学也是新课程改革中所倡导的教学方式。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各种几何图形的过程中,会碰到的数学问题如哪种图形是最稳固的图形,教师可以此为教学案例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引导小学生拿出身边不同的学具,利用不同的学具摆出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不同的图形,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小学生就会发现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然后教师抛出问题,如下:实验中三角形的稳固与所用的教学材料是否有关系,通过教师的问题,逐步培养小学生深度学习意识,进行自主探索;其次,教师组织小学生用相同的教学材料再次进行图形稳固性的实验,验证是否三角形是最稳固的图形,经历再次的实验,使小学生的观点得到有效的验证,让小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直观地、具体地理解教学内容,引导小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结教学活动,帮助小学生巩固通过实验得到的数学知识,保证学生实验的可行性、科学性以及实效性。通过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出发,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增加实践教学活动的机会,培养小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有效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提升小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小学生从不断的教学实验中发现数学的规律,形成数学能力,能够更直接体验到学习小学数学知识所带来的快乐,不断获得学习的乐趣,以此促进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三)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普及,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发生转变,教学资源也因此越来越丰富。基于此,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握时代机遇,充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以此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学习。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对待一个数学问题采用多种解决方案,引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对开阔小学生的数学视野起到非常大的帮助,既符合新课程改革中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同时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教学意义。例如,教师在为小学生讲解看图列算式的教学过程中,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课本教材内容和作图的方式帮助小学生理解教学内容,虽然此种方式可以引导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但学习的效率并不高,而且小学生的掌握情况也不令人满意,小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存在表面化,没有真正掌握数学的思维和内在的规律,缺乏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没有掌握学生深度学习的精髓。而现在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一定程度上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使得数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首先教師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进行看图列算式的练习,通过小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不断观察,找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使小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为深度学习做好第一步,同时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在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节约教学时间,使单位时间内教师的教学效率更高;其次为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化、更生动形象,易于被小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采用视频播放的途径,让小学生看到视频中有8个苹果,小明饿了吃掉其中的2个苹果,还剩下多少苹果?利用视频的直观化,教师写出数学算式,如下:8-2=6,以此作为教学实例,小学生能马上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扎实掌握教师的教学内容,同时帮助小学生“举一反三”,优化学生深度学习;最后视频中出现三个勺子,但吃饭的一共有六个人,还需要增加3个勺子,小学生马上得出数学规律获得看图列算式的方法,如下:3+3=6,以此达到教学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通过利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数学思想在观察中不断碰撞,积极主动寻找数学知识的规律和方法,并在不同的思想方法中不断延伸思考,将深度学习能力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