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探究

2021-05-27 14:49许存艳
考试周刊 2021年31期
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初中

许存艳

摘 要:数学是贯穿整个初中学段的重点学科之一,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进行数学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若是想要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需要思考怎样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唯有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被有效培养起来,学生才能够更加迅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数学理解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内化于心。基于此,文章将主要研究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思维能力

一、 引言

数学思维能力是认知能力的一种,包括比较能力、分类能力、概括能力、运算推理能力、可逆思维能力以及綜合分析能力等。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灵活以及敏捷,这样学生学习数学时能够变得更加顺利,可以有效地降低数学在学生心中的难度,使学生在数学中获得成就感,能够有效地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或者引入具备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场景,以此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且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数学应用能力本身是一种生存技能,进行数学教学也是为了培养学生这一技能,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则是实现这一技能培养的有效途径。初中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且初中生向往自由,讨厌束缚,以传统的讲授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效果并不佳,要想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那么就需要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趣味情境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教师在创设生活情境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生活情境要是学生熟悉的,初中生的好奇心强,但是也是对自己有一定了解的内容才会产生好奇心,因此要是想通过生活情境的方式进行数学教学,需要保证生活情境是学生熟悉的。二是学生是生活情境的参与主体,教师需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师创设的情境之中,学生才能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更加有效培养。

例如,在进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的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此单元需要培养的就是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此时可以创设学生作为商店老板的生活情境,假设学生是服装店老板,假设此次一件连衣裙的成本是50元,学生此次进50件,房屋、水电、人工的成本也有1000元,此时让学生进行标价,思考标价多少才能够在裙子全部卖出后能够有所盈利,若是没人购买应该怎么办?让学生进行价格的调整,假设最后全部卖出去,是盈利还是亏损,应该如何计算盈利和亏损。利用这种生活情境使学生能够充分进行思考,最后总结出销售中的等量关系,学生明白这部分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引入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销售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计算推理能力等多项数学思维能力。

三、 采用问题教学法提升学生思考积极性

既然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那么就需要让学生能够主动对学习的内容进行充分地思考,学生思考得足够到位,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长远的发展。思考是学习的来源,疑问是思考的动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若是想要提升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可以采取问题教学法来进行数学教学。要想保证问题教学法的有效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首先,需要保证问题具备启发性,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与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做到不干预学生思考,在学生表达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能力去完善答案,在反复思考与分析中切实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教学效果。其次,控制问题难度,保证问题的合理性,围绕数学思维能力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充分思考的动力。初中生自尊心极强,问题难度过大会导致学生思考无法得出有效的答案,这就会直接打击学生思考的动力。围绕数学思维能力设计数学问题,学生可以在思考的过程中主动地尝试利用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初中生不仅能够充分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成功地提升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将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也能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再次,教师需要注意提问的顺序,教师提问的顺序需要符合学生思路的,应该是由浅入深的提问顺序,并且尽可能使问题间具备一定的联系性,引导学生将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提升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比较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帮助初中生将数学内化于心。最后,控制问题的数量,采用问题教学法最容易出现的教育误区就是在一节课设计过多的问题,虽然说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但是过多的问题只会造成学生对思考产生抗拒心理,满堂提问会降低学生思维的敏捷度,而且过多的问题也会导致课堂教学效率降低,课堂教学任务可能出现完不成的情况,因此,教师在采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时需要充分考虑到上述几点注意事项。

在“相交线”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设计几个思考问题帮助学生了解角与相交直线的关系,像是“两条相交直线可以构成几个角?这些角怎样进行分组?对顶角与邻补角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教材,要求学生思考上述问题,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两条相交的线之间,并且利用符号将相交直线形成的角进行标注,然后让学生利用量角器去测量各个角的度数,并且让学生思考如果改变其中某一个角的大小,是否会改变它与其他角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且要求学生结合问题尝试归纳概括出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在学生说明自己对上述两角的想法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将精准的概念归纳出来。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得到极大提升,尤其是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概括归纳的能力更是如此。

四、 组织多样实践活动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的主体是初中生本身,无论教师教学方法有多好,学生不用心听,不认真练习都是无用的。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若是想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实践这些思维能力的机会,毕竟熟能生巧,唯有多练习这些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够成为学生自己的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此时教师首先需要将学生分成数学学习能力相近的小组,其次是为学生设计探究学习任务,利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学生的思考以及数学思维能力将成为保证课堂进度的关键,此时教师也可以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践活动与小组竞赛相结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保证全体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创建的实践教学活动。

猜你喜欢
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初中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