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军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各级教育部门对初中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也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中国拥有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历史源远流长,需要后代时刻铭记优良传统文化,而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学习圣地,理应承担起这份传承的重担。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语文课堂之中,文章也将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希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教学;策略分析
一、 引言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都至关重要。并且,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于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及价值观培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见,想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文学素养,就需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中华优良传统文化,这样才能在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进而提升个人文学素养。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更应该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深度融合。
二、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对于初中语文教材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风格种类也越来越多,但不变的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难发现,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以及千古诗句不胜枚举。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这些诗篇以及文章进行分析探讨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关键,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解读以及背后的文化底蕴进行吸收和欣赏,陶冶情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每一位人物的背后以及每一个故事的背景都有其深远的意义,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将这些人物与故事进行剖析和解读,能让学生更加了解传统文化,学会从不同的人物中感受不同的精神品质,从不同的故事中领悟不一样的深意,从而提升学生的个人文化素养以及优秀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在科技与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西方的文化思想也随之渗入中国的社会和学校之中,先进的文化值得学习和借鉴,劣质的文化要进行摒弃,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初中生的分辨能力不强,对于西方文化的优劣无法进行详细区分,导致学生在面对西方文化时全盘接收,这十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还会使学生养成不好的习惯。除此之外,有的学生还缺乏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过度崇拜西方的文化思想,导致不良行为的发生,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历史文化的熏陶下,能有效加强学生的分辨能力,学会对不同的事物进行自我辨别,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接受西方文化时,学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选择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先进文化思想,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增强学生的名族自豪感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拥有无数的文化瑰宝,而中华传统文化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积累和沉淀,从而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体系。同时,中国也是礼仪之邦,优秀的品格与礼仪面貌也让各个国家都为之惊叹。在这样的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也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发光发热,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之中,不仅能让学生感受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魅力,提高学生的名族自信心,更能让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与繁荣,从而加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对策分析
(一)更新教学理念,借助现代化技术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除了书本教学以外,老师还应当更新教学理念,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进行辅助教学,丰富课堂内容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时,能够让学生对于所学内容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和清晰的认识,从而减少学生对于历史传统文化的疏离感,同时在视觉上也会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加强学生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互联网的融入还能有效降低学生学习时对时间和空间的依赖性,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相关电子设备对课堂内容进行保存,等放学回家之后,对于不懂的内容还可以进行反复学习,这样不仅能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还能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还能提高文学作品的真实性,让学生感同身受,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二)丰富教学模式,组织传统文化活动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能仅依靠课堂教学,更应当注重课外活动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以此来达到教学的效果。在进行課外活动时,应当将中华传统文化加入其中,让学生在享受娱乐的同时还能接受到来自传统文化的熏陶,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寓学于趣的教学目的。此外,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容也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传统教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要更丰富语文教学模式,加强课堂与课外的相结合,让中华传统文化真正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当中。
例如,通过组织读书竞赛、诗歌朗诵或者诗词歌会等文化活动,不仅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能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有针对性的读书活动以及知识问答,让学生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同时还能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文化素材。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更好地让学生吸收并继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自身的文学素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深挖教材内容,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大量的经典故事与传奇人物,这些凝集着人类智慧结晶的故事材料已经足够学生学习和了解了。因此,老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对现有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出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走进文学作品当中感受最真实的文化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学鉴赏能力。同时,在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引导者,只是在词句理解上给予帮助,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他们自身的感知能力与鉴赏能力去解读文章中的深意,与作者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这样才能更容易地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