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希民,韩 超,徐浩田,田福昌
(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50)
凌汛灾害是黄河影响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影响因素众多,成灾机理复杂,并具有突发性和持续性,为黄河凌汛防御工作带来诸多挑战,素有“伏汛好抢,凌汛难防”之说[1]。凌汛灾害一旦发生,将对沿岸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以及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2]。近年气候变化影响下,黄河凌汛灾害发生频率呈现升高趋势,尤其是内蒙古河段,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及河道走向使其成为黄河凌汛灾害最为严重的河段之一[3],1987~2018年间发生不同程度的凌汛灾害百余次,由平均1.6年/次上升到0.3年/次[4],这对我国凌汛灾害防御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众多学者针对凌汛灾害开展了大量研究,苑希民等[5]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凌情智能耦合预报模型,对流凌、封河、开河日期进行了预报;刘吉峰等[6]分析了黄河宁蒙河段冰凌2000年以来的变化特点;顾润源等[7]研究了气候变化对黄河内蒙古段凌汛期的影响。目前在凌汛研究中,数据分析和数值模拟等主要手段对观测数据的需求量较大,传统野外观测得到的数据在尺度等方面具有局限性,已在水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遥感技术具有宏观性能高、更新周期短、抗人为干扰因素强等优点[8-9],可有效地弥补传统观测方法的不足[10]。
当前遥感监测冰情的技术,大多应用在海洋和湖泊等较为宽阔的水域,主要用于监测海冰面积和边缘[11]、冰湖数量[12]、冰湖面积[13]等,相比而言,由于大多数河流有限的宽度,河冰的研究较为局限,大多是针对低分辨率大范围影像,Naira等[14]提出了一种基于阈值的决策树图像分类算法来处理MODIS数据并确定河冰范围的方法;H B Wang等[15]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机遥测技术的黄河冰柱定位监测的视频数据处理方法;Kraatz等[16]提出了一个可供选择的MODIS河冰监测算法,它可以在无云条件下和通过一些半透明的云识别河冰;Beaton等[17]开发了一种利用MODIS图像自动检测驼鹿河等五条河流开河的方法。
以往研究均为对大幅影像的解译[18],缺少对河冰细部特征的识别分析以及河冰遥感影像的精细化分类,这也正是本文的先进性所在。
本文针对凌汛灾害频发的黄河内蒙古段,选取典型河段为研究区域对象,对黄河内蒙古包头段黄牛营子村处弯道的河冰进行分形智能分类识别研究。
本文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具体为:均匀分块裁剪研究区域的河冰高分遥感影像,在经过灰度化和滤波去噪等预处理措施之后,进行分形特征边缘检测,基于该检测结果和对遥感影像的目视解译选择分类的分类样本,通过支持向量机算法进行智能分类,基于混淆矩阵计算分类精度并对比分析分类结果与分形结果。
图1 技术路线图Fig.1 Technology roadmap
对获取的遥感影像进行预处理,包括分块裁剪,灰度化和滤波去噪。将遥感影像均匀分块,保证每一图块仅包含一种河冰类型,便于后续处理区分。
为获得清晰的、高质量的遥感图像,本次研究中采用中值滤波进行降噪预处理。中值滤波是当前应用最广泛的去噪方法之一,它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克服线性滤波、均值滤波等带来的图像细节模糊,而且对滤除脉冲干扰及图像扫描噪声最为有效[19]。
中值滤波器一般采用一个含有若干个点的滑动窗口,将窗口中几个点灰度值的中值来替代指定点(窗口的中心点)的灰度值。大多选取二维窗口,窗口的尺寸逐渐增大,直到滤波效果满意为止。
图2为河冰原始影像图块及其灰度图块,对其进行模板为7×7,9×9和11×11的中值滤波后的灰度图像及二值化后的图像。从图中可以看出,采用7×7的模板对原图像进行中值滤波后,去除了部分噪声,但图像中噪声还是很明显;采用11×11模板的中值滤波虽然噪声滤除噪声能力加强,但是图像出现模糊和断续现象;采用9×9模板滤波后噪声得到了很好的抑制,同时图像特征得到了很好的保存,因此最终采用9×9中值滤波模板。
图2 河冰影像及其灰度化和二值图像Fig.2 River ice image and its grayscale and binary image
中值滤波有三方面优点:1)降低噪声能力较强;2)在灰度值变化较小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很好的平滑效果;3)不会使图像的边界部分过分模糊。
图像中不规则的对象无法用传统的欧几里德几何学来描述[20]。Benoit B. Mandelbrot于1975年创立了分形几何学,用分形(Fractal)一词来表述那些没有特征长度,具有无限精细结构的图形、构造及现象[21]。分形几何图形具有自相似性和递归性,易于计算机迭代,擅长描述自然界存在的景物[22-23]。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Richardson定律来计算分形维数[24]。
M(ε)=Kεd-D.
(1)
式中ε=1,2,3……为尺度因子,M(ε)约是尺度ε下的度量特征值,D是分形维数,d是拓扑维数,K是分形系数。对于二维灰度图像,M(ε)约取为图像表面积测度A(ε),则有
A(ε)=Kε2-D.
(2)
一幅图像可以看成高度正比于其灰度值的山丘,这个曲面的上下ε构成厚度为2ε的“毯子”。对于不同的ε,“毯子”的面积即图像的表面积A(ε)可以由“毯子”的体积除以2ε得到。
设f(i,j)代表图像的灰度值,U(i,j,ε),B(i,j,ε)分别表示上表面和下表面的灰度值,令
U(i,j,0)=B(i,j,0)=f(i,j).
(3)
上下两张“毯子”分别以如下方法变化:
U(i,j,ε+1)=max {U(i,j,ε)+1,maxm,n∈η[U(m,n,ε)]}.
(4)
B(i,j,ε+1)=min{B(i,j,ε)-1,minm,n∈η[B(m,n,ε)]}.
(5)
式中η={(m,n)|d[(m,n),(i,j)]≤1},d(•)表示两点之间的距离。
于是“毯子”的体积为V(i,j,ε)=∑(i,j)∈R(U(i,j,ε)-B(i,j,ε)) ,R表示图像上以(i,j)为中心的取值区域,故表面积A(i,j,ε)=V(i,j,ε)/2ε。
计算不同尺度下的A(i,j,ε),由式logA(ε)=(2-D)logε+logK可知利用点对 [logA(i,j,ε),logε],采用线性最小二乘拟合的方法,由拟合直线的斜率即可求出分形维数D。
黄河河冰的形状是自然产生的,同一种河冰范围内的形状具有一定的自相似性,因此可以利用其分形特征,来实现对河冰影像的分割,从而更加清晰地区分不同种类的河冰。
(6)
K反映了图像灰度表面积随尺度变化的空间变化率。对式(2)两端取对数,得
logA(ε)=(2-D)logε+logK.
(7)
上式表示在logA(ε)-logε坐标下的一条直线,logK为该直线在纵坐标轴logA(ε)上的截距,K相当于该尺度下的灰度曲面面积。当光滑的曲面或灰度变化缓慢的灰度曲面,K值较小;而当起伏较大的灰度曲面或灰度变化较为剧烈的曲面,K值较大。不同纹理灰度表面之间,灰度起伏变化相对无论哪一种纹理图像来说都更加显著,因此K值也能够反映图形灰度表面的粗糙程度。大多数纹理图像可以用分形模型进行描述[25],河冰影像即由不同纹理区域组成,在不同纹理灰度表面之间(即图像的边缘处),灰度变化比较大,即K值较大。所以我们可以用K值作为分形特征,对河冰影像进行分割。算法如下:
(1)以M×M的窗口作为局部处理区域,从河冰影像的起始点开始,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照ε-毯子法依次计算每个窗口中心像素的分形特征K,从而将河冰影像的灰度空间映射为分形特征K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