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语境下的工业街区空间形态导控
——以南京卷烟厂为例

2021-05-27 12:29宋静怡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卷烟厂城市更新南京

宋静怡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1)

1 我国城市更新的理念与政策背景

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再追求盲目扩张与经济增长,而注重存量规划与精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更新由过度拆建向有机更新转变。

1.1 我国当代城市更新理念

结合相关政策及学者提议,“高质量”已成为城市更新核心理念。2016年在厄瓜多尔基多发布的《新城市议程》对我国城市更新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它提出应通过良好的规划设计、社会治理和有效的经济支持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并提倡社会包容、环境永续的新城市范式。

我国当代城市更新理念较为多元,城市更新的目标范围涉及经济、文化、社会、时间等多个方面,应注重产业转型及经济值入,调动政府、市场公众的积极参与,注重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公共空间的利用。城市更新的对象由增量用地转变为空间、权属、功能交织的城市用地系统,理念聚焦于综合系统、场所营造、环境治理的高质量更新规划。

1.2 我国当代城市更新的问题与挑战

目前,我国城市更新面临利益与价值导向冲突、系统规划不足等问题。南京、上海等城市受经济价值影响,城市更新以土地收益和空间改造为主,经济价值高且位于城市中心区的旧城项目开发较多,而较难产生收益的公共设施和其他亟需改造的地区尚待开发。当今市场驱动力主导的城市更新使较多亟需保护的历史城区面临危机,城市更新过程中忽略社会生活与居民文化需求,在地性文化产业值入不足,因此,“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和“自下而上”的市场推动应有效结合。

2 南京卷烟厂城市更新背景

2.1 政府主导的“城市硅巷”引领工业更新

工业更新是我国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已步入后工业化阶段,在此过程中,许多老工业区由于技术滞后、机制不活而逐渐丧失竞争力,出现土地空间闲置、下岗比例增大的现象。南京卷烟厂属于该类型的老工业区。南京卷烟厂历史久远,20世纪70年代方兴未艾,20世纪80年代包装车间正式投入运营,20世纪90年代是南京卷烟厂的建设发展高峰期,并于21世纪初形成卷烟独特标志品牌(见图1)。但是由于地处南京老城区,逐渐影响周边住区环境,于2001年搬迁新址,旧址留存停产。至2020年,烟厂街区百废待兴。

图1 南京卷烟厂发展历史

2019年,南京市提出发展“城市硅巷”、建设创新名城的重要目标。“硅巷”一词来源于纽约曼哈顿,是由互联网与移动信息技术企业集中而形成的无边界科技园区。它与硅谷的区别在于,硅谷是在城市边缘区建设的具有完整高端服务配套的科技创新园区,而硅巷是以存量空间更新为主的创新科技产业集聚街区。“城市硅巷”代表城市从更新走向创新的发展格局与产业布局。在此基础上,玄武区首选南京卷烟厂作为旧址打造环东南大学创新设计产业带的启动项目,选取南京卷烟厂整体园区进行更新改造,园区定位为以建筑设计产业为主的设计创意园区。

2.2 南京卷烟厂旧址概况与现状问题

南京卷烟厂旧址位于玄武区杨将军巷与碑亭巷交界处。东侧邻近1912商业街,南侧分布有原国立美术馆旧址、六朝博物馆,西侧分布有南京总统府及东大科技园,北侧为居民住宅区,占地面积约15 715.00m2,总建筑面积为33 587.82m2。园区内共有13栋建筑,1栋为民国时期建筑,东南侧曼度广场为商业综合体。

南京卷烟厂街区内部建筑形制多样,结构类型复杂,管道空间和错层空间穿插于各功能空间;屋顶空间面积较大且错落有致,但几乎无利用。外部空间较少且小,集中在入口处的长条交通空间和内部两处院落空间。整体外围街区空间以旧社区为主,开放性较高,但公共空间品质较低。

3 基于城市更新理念的南京卷烟厂空间形态导控

通过总结南京卷烟厂旧址现状问题,研究其现状业态,基于POI分析街区周边业态核密度,进行产业空间形态导控。基于集成度分析街区街道的交通可达性,进行街道空间的形态导控。基于图底理论研究街区的建筑围合公共空间,进而研究建筑组合方式导控策略。

3.1 基于POI分析的产业空间形态导控

南京卷烟厂老厂区周边范围内的产业空间形态对街区的整体功能置换产生渗透联动影响。运用GIS分析街区周边点状业态的POI值,采集地块周边的办公、居住、停车、商业的核密度。研究发现,街区内部办公匮乏,而北侧及西侧均有高密度的科创办公及产业园;街区周边工厂较少,而边缘区工厂密集;周边餐饮业发达,东侧商业点密集;周边社区多,社区与烟厂用地混合,互为影响。

基于POI分析的周边产业空间及街区内部业态分布,进行创意产业的空间置换导控。

1)利用闲置厂房空间和室外公共空间架构生活双创业态的植入。

2)利用街区屋顶平台架构新旧景观业态的植入。

3)结合烟厂功能的局部对外化使用,形成面向不同人群的24h共享功能空间导控。

4)街区内部应植入大数据等新型设计产业,同时加强城市生活空间塑造及服务设施的配套。

3.2 基于集成度的街道形态导控

集成度表示系统中某一空间与其他空间集聚或离散的程度,由比尔·希列尔于1970年提出,被广泛应用于空间的可达性研究。本文运用集成度分析南京卷烟厂老厂区周边街道的交通可达性等级。研究发现,街区东侧、南侧街道的非机动车可达性高,其余道路等级较低,没有与主干道相连,机动车流量较小。街区东北侧非机动车可达性高,且有共享单车停车点。步行人流集中在街区北侧的校区周边,街区周围人流较少。基于街道的集成度特征提出如下街道形态的导控策略。

1)街区南侧与东侧进行街道界面的空间改善,并结合布置适量的停车空间和绿化景观。

2)街区北侧街道宽度仅6m,且南侧院墙围合,给人以压抑的步行空间体验,应进行重点导控;将街道适当拓宽,并设定为慢行道路,两侧预留步行街。

3)街区西侧街道共享单车等非机动车数量多,应考虑单车人群的服务及停车空间。

4)街区人流出入口设置可根据需求,适当激发周边活力。

3.3 基于图底理论的建筑组合方式导控

图底理论是研究城市空间与实体之间存在规律的理论,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罗杰·特兰西克提出。图底理论通过对城市环境图底关系的研究,明确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确定城市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本文运用图底理论研究南京卷烟厂老厂街区的建筑与公共空间的积极空间和消极空间,建筑为“底”,公共空间为“图”,形成图底理论的可视化表达。研究发现,街区“底”所占比例大,而“图”分布零散且面积较小,多沿建筑底部分布。

分析图底关系问题可得的建筑组合方式导控分别为:底层架空、屋顶绿化。将空间由“底”翻转至“顶”和“图”,利用街区建筑首层的高层高和临街性,形成面向街区的“底层架空空间”。利用建筑屋顶的大面宽与错落性,形成面向城市的“屋顶平台空间”,并架构从底到顶的内部交通连接空间。

4 结语

南京卷烟厂老厂区的更新改造具有城市更新的历史语境性、空间在地性和建设指导性。旧工业遗存作为城市更新中的特殊类型,承载时代的空间记忆,需更多专业关注和资本投入,也需更多的人文传承和业态植入。

猜你喜欢
卷烟厂城市更新南京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南京不会忘记”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高中作文选粹
TOD/城市更新
南京·九间堂
双冷源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在卷烟厂的节能应用分析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