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视角下城市边缘区规划设计研究
——以凤阳县临淮片区城市设计为例

2021-05-27 12:28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尤娟娟
城市建筑空间 2021年4期
关键词:城市边缘凤阳城市更新

文/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镇规划设计研究院 尤娟娟

0 引言

城市边缘区不仅是城市空间和文明扩张的承载地,也是城市与外部区域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集散地。1936年,德国地理学家路易斯最早提出了城市边缘区的概念。这一概念提出后,被生态学、规划学、城市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广泛引用并研究。早期,我国城乡规划领域提及该区域时,常称之为“郊区”。1980年,顾朝林教授对城市边缘区进行了定义:“城市边缘区位于城市建成区的外围,从社区类型看,是从城市到乡村的过渡地带。”

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职能落地及外来人口涌入,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城市边缘区特征:①城市边缘区往往缺少完整且统一的规划,建设空间无序蔓延造成城市空间布局混乱、用地犬牙交错、土地资源浪费等现象;②城市边缘区相较中心区,拥有更多的绿色生态空间,因城镇化推进导致城市边缘区的绿色生态空间不断被侵占,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对周边的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③城市边缘区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特征,一方面延续了传统的农业产业,另一方面作为中心区产业外溢的重要承接地,该区域的产业发展与城市中心区关系密切,在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具有较强依赖性。

1 城市更新理念引入城市边缘区规划的意义

在城市存量发展的背景下,城市设计不再是“白纸蓝图”式的新区规划,而是在既有城市空间的基础上进行的改善与提升。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边缘区因发展最快,生态环境敏感,缺乏规划引导和控制,进而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城市更新作为解决存量空间中城市品质不高、用地低效扩张、建筑及设施环境落后等问题最有效的手段,对修补城市边缘区与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2 城市更新视角下城市边缘区规划设计策略

研究从产业功能升级、空间结构重塑、生态网络完善、文化脉络传承4个层面,探讨城市边缘区的规划设计策略。

2.1 产业功能升级

城市边缘区作为未来城市空间拓展的战略性地区,承担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因此,研究城市边缘区的产业发展应从城市战略发展层面,使其从原有承接中心区产业功能外溢所形成的强依赖性,转化为与城市中心产业功能相互联系、互补发展的关系。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与周边乡村空间重要的过渡区域,在产业功能定位时应充分发挥城乡缝合的重要作用:①将周边特色农业、生态资源与城市居民休闲消费需求链接;②整合农业产业资源,通过架构电子商务平台、展销交易基地,搭建服务农村的产业功能。

2.2 空间结构重塑

梳理城市边缘区无序混沌的城市空间结构,在保护尊重城市发展记忆的基础上,分析边缘区原有的发展脉络,在整体的城市发展框架之下,明确新的核心、轴线与边界,理清城市的空间结构关系。同时,在现有道路骨架的基础上,以修复和织补为主要方式,加强与中心城区以及外部村镇的对外交通联系;完善道路等级、明晰道路功能,形成完善的内循环系统。

2.3 生态网络完善

在城市边缘区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更新规划中,应在城市整体空间结构基础上,充分考虑“海绵城市”理念,梳理生态廊道,构建海绵生态网络,提高城市生态承载力,将现状碎片化的生态空间串联成网;同时划定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的控制边界,将城市边缘区大尺度的生态空间作为生态绿地系统的主体,与城市内部生态廊道联通,形成连续的生态体系。

2.4 文化脉络传承

因城市边缘区粗放的发展模式,文化缺失现象突出,故在城市边缘区的规划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规划建设一系列物质空间载体,将文化活动植入城市空间中,将文创产业注入传统产业,使文化变身为可体验可感知的文化产品。同时,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及节事活动,传承城市文化脉络。

3 凤阳临淮关片区城市设计实践

3.1 概况

凤阳县临淮片区位于凤阳县中心城区东北角区域,在府城镇和临淮关镇范围内,属于城市边缘区。上一版总体规划中,明确了凤阳县城市性质为“历史文化名城、沿淮区域的次中心、以硅产业为主导的生态旅游城市”。

临淮片区作为凤阳主城区和门台片区发展轴上的重要连接点,是凤阳城市空间拓展的首选地,其规划编制工作对落实未来凤阳的城市发展及总体规划具有重要作用。

3.2 发展特征

临淮片区城市设计范围包括临淮关镇新、老镇区及濠河北侧的生态用地。总占地面积15km2,其中城市建设用地8km2(见图1)。

图1 临淮片区规划范围

3.2.1 用地布局分散,交通骨架形成

凤阳临淮片区土地现呈明显的城市边缘区特征:整体呈犬牙交错及边缘零星散落的状态,农田与城镇、村庄建设用地混杂。规划区周边有多条重要交通线,对外交通便捷,交通骨架已基本形成。

3.2.2 自然生态资源优越,面临巨大保护压力

凤阳明中都择址定都的思想中,将都城建设与自然山水相结合,体现了我国营城中“因天时、就地利”的传统思想。临淮片区处于明中都遗址东南城乡交界地带,承袭了良好的山水格局,片区南部处于濠河生态湿地范围内,分布有老塘湖及多处水渠、坑塘。在近几年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下,水网消失殆尽、生态用地被蚕食,给片区生态资源的保护带来巨大压力。

3.2.3 产业面临转型升级需求

凤阳是全国玻璃工业原料的生产基地,以生产原料及初加工为主要产业模式。在蚌埠建设中心城市及蚌凤一体化的背景下,凤阳也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的要求。临淮片区作为产业发展带上的中坚地带,承担着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

3.2.4 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资源丰富

临淮关镇历史悠久,寓历代通衢要地,是安徽省四大历史名镇之一。悠久历史为古镇留下丰厚的遗产,随着政治地位的下降及城市建设的影响,古镇风骨犹存但“皮肤不再”。钟离古城遗址(春秋)与濠州城遗址(隋唐)已消失殆尽,广运桥、玉石街、怀宁桥等历史遗迹也损毁严重。

3.2.5 城市风貌

临淮关老镇区因城镇功能衰落,目前城市空间品质较差,建筑破败不堪,街道年久失修,亟须进行城镇风貌整治。新镇区的风貌参差不齐,因缺乏有效管控,新老建筑混杂布局,公共空间缺失,居住品质不佳。

3.3 规划设计思路

3.3.1 立足区域,明晰定位——城市产业之兴

应从城市发展战略层面思考临淮片区的产业发展定位。一方面,凤阳目前已形成玻璃产业为主导,农副产品深加工、汽车零部件、建材等产业协调发展的工业格局。对于优势产业,临淮片区未来应立足自身优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强化技术研发和创新突破,打造创新生产力服务中心。促使玻璃产业从初级制造到科创研发,构建产业服务的孵化平台、总部办公平台及综合服务平台。

另一方面,凤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因服务设施及旅游产品制约,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故大力提升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塑造多元文化产品,满足打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发展诉求。临淮片区依托丰厚的文化底蕴,具备成为区域旅游服务业基地的基础。

在两大战略层面思考之下,未来临淮片区构建四大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玻璃及传统工业产业转型升级,从初级制造到科创研发;整合县域农业产业资源,架构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展销交易基地及科普文化展示中心;以“体验消费+旅游”推动现有商贸升级;引入“文创+”,实现文旅产业创新进阶(见图2)。

图2 四大特色产业集群

3.3.2 理水通脉,生态筑底——城市生态之兴

凤阳古城的选址与淮濠水系关系密切,在明中都的都城营建过程中,充分展示古人“营水防水”的生态智慧(见图3)。本次规划中,为解决场地地势低洼、洪涝风险巨大的问题,进行“理水”观念的现代实践。通过分析场地高程及径流,确定场地排水主廊道,在排水体系由建设用地进入生态用地前,设置蓄滞净化节点;同时完善建设用地内部的汇水廊道体系,满足城市景观营造及地块排水功能。在南侧低洼的生态湿地区域,构建两级调蓄设施,并融入整体的海绵系统(见图4)。在此基础上,依托城市主干路网,形成两级生态绿廊,构建片区安全优美的生态骨架。

图3 明中都水系统

将绿廊体系延伸至城市组团内部,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于社区和地块内部,通过分析社区居民及人群的具体行为需求,结合绿化空间与服务功能,形成丰富多样的运动、娱乐、休闲空间。

3.3.3 片层发展,有机塑形——城市活力之兴

结合多条道路穿越场地的特征,将特色产业及城市的综合配套服务功能融入场地。以铁路客运站为中心,“片层状”展开城市功能,实现临淮片区的古今同构、双城同辉。东侧临淮古镇片区,规划梳理临淮古镇的核心肌理,并考虑其肌理延续的可能性。整体以现状老街串联,传承“鱼骨状”街巷肌理,划分历史街区与城市更新街区:①历史街区 保留原有建筑的基础上,适当拆除、修缮、改建质量较差的建筑,保护街区历史风貌;②城市更新街区 以传统街区尺度为模板,结合自然景观,局部拆除建筑,打造城市公共开放空间;③新旧街区融合 根据未来片区的功能,自东向西逐渐放大街区尺度,实现历史街区与城市更新街区的融合(见图5)。西侧新镇区在分析现有建筑质量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汇水廊道构建空间骨架,结合未建设区植入片区中心功能,进一步明晰片区的空间结构。对局部功能不合理、建筑质量较差的区域进行局部拼贴和触媒打造,实现片区的城市更新。

图5 临淮古镇片区街区尺度

3.3.4 文化传承,点亮城市——城市文化之兴

规划中梳理临淮关镇悠久的历史文化,从春秋时期的钟离文化到明清时期的商贸文化、水运文化、税关文化,再到近现代的铁路文化、琉璃文化、农业文化、民俗文化。在挖掘临淮关多元文化内涵的基础上,结合片区发展核心及主要旅游资源,打造临淮片区的“千年文化环廊”,以时间轴为线索,分段展示临淮关自春秋至当代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通过打造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临淮关玉石老街、津浦铁路博物馆、花鼓文化广场、农事体验园、“琉璃眼”文创体验岛等旅游产品,让文化回归市民生活,成为可感知、可体验的文化产品(见图6~8)。

图6 东大街历史文化街区鸟瞰

图7 临淮关玉石老街效果

图8 “琉璃眼”文创体验岛效果

4 结语

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空间拓展的重要区域,对整个城市未来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研究以凤阳临淮片区城市设计为例,从产业、空间、生态、文化等多方面为相关规划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城市边缘凤阳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边缘区乡村聚落空间的更新与发展探析
TOD/城市更新
凤阳歌体系中基本曲调特征研究
不同地域文化对凤阳歌民族唱腔的影响
CONGRETE ISL AND
旧凤阳花鼓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