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乡村现代服务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2021-05-27 12:33陈明星
中国农村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服务业融合农业

文/陈明星

近年来,河南省乡村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在农村电商、批发市场、乡村旅游、休闲康养、托管服务等方面涌现出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实践模式,但同时也存在总体发展规模偏小、产业集聚程度不高、转型升级进展缓慢、要素保障能力不足等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需要突出规划引领、龙头带动、要素保障,推动乡村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河南信阳南湾湖景区(资料图)

河南省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受制于自然、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因而在区域发展、融合方式、发展主体等方面,河南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一)地区差异明显

由于各地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发展阶段等不尽一致,在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上也不尽同步,特别是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对资源、环境、生态等要求较高,在河南省“三山一滩”(大别山、伏牛山、太行山和黄河滩区)等休闲旅游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较为适宜。同时,因其对目标市场需求也有一定的要求,在城市周边发展相对较为顺利。以农林牧渔服务业为例,河南省各省辖市(不含省直管县)发展并不均衡,在规模上,信阳、周口、洛阳位居前三,分别为42.29亿元、32.75亿元和24.59亿元,而最低的济源只有0.48亿元,只相当于信阳的1/88;在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上,洛阳、信阳、濮阳则位居前三,分别为9.12%、7.83%和6.46%,而最低的三门峡只有1.23%,只相当于洛阳的1/7。

(二)融合方式分异

乡村现代服务业发源于乡村产业发展的需求,同时又反作用于乡村产业发展。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现代服务业本身也呈现出融合方式的分异。

一是从融合领域看,可分为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前者如农机服务、农产品流通、农业咨询设计、涉农融资租赁服务、农产品品牌服务、农业供应链管理等,对乡村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性迅速凸显,甚至越来越成为乡村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引擎和产业链价值增值的主要源泉;后者如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

二是从融合媒介看,有以加工流通带动业态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等业态;或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或以信息技术带动业态融合,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电商、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让农民跨界增收、跨域获利。

三是从融合方向看,有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顺向融合的方式,如兴办产地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发展农业旅游;也有采取依托农村服务业或农产品加工业向农业逆向融合的方式,如依托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加工或原料基地等。

(三)发展主体多元

在河南省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中,逐渐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发展格局,构建起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新雁阵。其中,企业起着不可替代的龙头带动作用,合作社、家庭农场发挥了重要的纽带、连接和促进作用,农民是重要的参与力量。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老人农业大量出现,农业生产上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越来越多,为面向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市场需求。各类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业生产环节的“外包”市场纷纷涌现,代耕代种、托管服务等不断创新,实现了小农户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与农业服务组织先进技术装备优势的有机结合,对于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促进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河南省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河南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同时还存在总体发展规模偏小、产业集聚程度不高、转型升级进展缓慢、要素保障能力不足等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总体发展规模偏小

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要充分发挥其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作用,首要前提是有一定的规模基础,这种规模基础不仅仅是从绝对总量的角度而言要大,而且从相对比值的角度来看,这种比重也不能太低。

2019年,河南省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为224.98亿元,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4.63%。其原因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在主观上,对乡村现代服务业没有认真区分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差异,乡村生活性服务业带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因而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本身不能或很难带来较好的收益回报。在客观上,乡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农林牧渔业本身的现代化、规模化以及区域发展基础有一定的要求,这就限制了乡村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2020年,河南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43%,低于63.89%的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6108元、12201元,分别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23元和1512元。较低的农村消费需求能力,是导致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规模偏小、所占比重较低的客观原因。

(二)产业集聚程度不高

受资源禀赋和发展传统影响,从整体上来说,当前河南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集聚程度不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乡村生产性服务业上,产值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和销售等产业方面,对农业技术服务业和农业保险等方面的产值较低;在乡村生活性服务业上,产值则主要集中于乡村旅游业,但乡村旅游受自身资源禀赋所限,点多面广,制约了其集聚发展。由此也导致乡村现代服务业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有限。

(三)转型升级进展缓慢

一是一些领域同质化倾向较重。比如,乡村旅游在逐渐成为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同时,也成为许多地方趋之若鹜的选择,由此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重复建设、产能过剩成为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二是部分领域组织方式仍然落后。特别是在围绕农业生产环节的规模经营服务,一些地方还停留在较低层次的流转服务或托管服务,没有在产前、产后的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上着力。

三是新兴数字服务业发展滞后。尤其是以智慧农业服务为代表的科技服务在硬件建设和软件投入上明显不足,在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建设进度上在全省也存在较大差异,严重制约着农业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影响乡村服务业转型升级特别是乡村新兴服务业的业态成长。

(四)要素保障能力不足

一是用地保障能力不足。一些合作社、种粮大户建设粮仓、冷库等设施用地难以落实,由于缺少大库容粮仓,合作社面对大型种植订单因无力存储粮食不敢接单,发展受限。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尽管以点状供地等方式解决了部分用地需求,但用地紧张、用地难仍然是制约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是金融保障能力不足。融资难现象依然突出,金融产品门槛依然较高,担保方式单一,担保机制不健全,产品创新不足,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依然存在。信贷产品多为一年以内短期贷款,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相匹配。农村土地抵押配套政策不健全,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等产权的抵押担保存在政策与法律不配套的问题,在操作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金融机构开展相关业务缺乏政策依据和标准。风险缓释机制不健全,风险补偿基金普遍未建立。

三是人才保障能力不足。受乡村公共服务、基础配套等发展环境影响,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缺乏有力的人才支撑。虽然,近些年不断加大对农民的技能培训力度,但是与农业服务业向现代化升级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在一些新兴的数字农业服务业领域,对使用者的基本文化素质要求更高,农技推广、资本运营、金融管理、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急需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推动河南省乡村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规划引领

着力优化乡村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快编制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安排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各项任务,明确长期、中期、短期发展目标、具体举措,突出谋划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路径,以及明确各个相关职能部门的分解任务和考核指标。同时,根据各地的资源禀赋与要素约束等实际,分类指导乡村现代服务业政策的多样化多层次供给。围绕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乡村现代服务业园区。

(二)强化龙头带动

一要大力培育乡村现代服务业龙头企业,积极吸引涉农企业落户,培养本地龙头企业并发挥其带动作用,加快完善涉农现代服务业企业的专项补贴等优惠政策,着力培养本土企业在企业规模、科研能力、农产品价值转化能力等方面的实力。

二要大力创新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重点支持服务小农户的生产托管需求,重视服务粮食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托管及服务农业全产业链的全程托管。

三要积极培育各类乡村服务组织,在产前、产中、产后等生产环节,为小农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专业化的生产性服务,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规模化。

(三)强化要素保障

一要强化乡村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加大农业全链条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提升乡村现代服务业科技创新自立自强能力。

二要完善金融支持,创新农村普惠金融,增加农村金融供给,优化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农村“金融+保险+担保”服务,强化金融科技创新,完善农村金融供应链。

三要夯实人才支撑,加强农村教育,充分利用乡村公共服务空间教育资源,利用传统文化、现代信息传播工具等,提升农村居民整体素质,充分发挥返乡创业人员、新乡贤等各类人才作用,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

四要优化用地保障,以乡村现代服务业需求为导向,加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布局引导,重构乡村生产空间格局,支撑乡村现代服务业空间和用地需求。

(四)强化机制创新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乡村现代服务业的要素改革,创新乡村现代服务业价格形成机制,加快建立健全乡村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能有效激发农村内部活力,优化乡村营商环境,完善联农带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双向流动,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为乡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猜你喜欢
服务业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