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秋萍
(灵山县人民医院肾内科,广西 钦州 535400)
保持导管通畅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的重要前提。血液透析患者受年龄、病情的发展情况及其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其进行血液透析的疗程也不相同[1]。通常情况下,病情较重的患者接受透析的时间较长。为避免反复穿刺造成的机体感染,临床上常对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深静脉置管,以减少其穿刺的次数,降低其发生感染的风险。但长时间进行深静脉置管易导致患者发生置管隧道感染,严重影响其临床疗效。本次研究主要是分析用阿米卡星局部冲洗联合远红外线照射疗法对并发深静脉置管隧道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
将2017 年1 月至2020 年7 月期间灵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 例并发深静脉置管隧道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深静脉置管隧道感染的诊断标准。2)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对象的排除标准是:1)患者在参加本次研究前接受过相关的治疗。2)患者合并有慢性感染性疾病。3)患者对本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4)患者合并有免疫功能障碍。5)患者对本次研究的依从性较低。将这50 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5)和观察组(n=25)。在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3 例,女性患者12 例;其年龄为30 ~70 岁;其创面的面积为0.4 ~2.5 cm 。在观察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5 例,女性患者10 例;其年龄为31 ~70 岁;其创面的面积为0.5 ~2.5 cm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对照组患者使用远红外线照射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1)停用长期透析导管并定时抽出导管内的血栓。2)用生理盐水清洗感染创面并使用无菌棉签去除已经感染坏死的组织,然后使用浓度为0.5% 的碘伏对患者的创面进行消毒[2]。3)在距离患者导管出口皮肤的20 ~25 cm 处,使用远红外线治疗仪照射其导管出口周围的皮肤,30 min/次,1 次/ d,连续治疗2 周。4)治疗结束后,将浸润碘伏后的无菌纱布覆盖于患者的创面上,然后再用干燥的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阿米卡星局部冲洗联合远红外线照射疗法进行治疗,方法是:1)停用长期透析导管并定时抽出导管内的血栓。2)使用浓度为0.9% 的无菌生理盐水对感染创面进行彻底冲洗,然后使用浓度为0.5%的碘伏对感染创面进行消毒。3)将远红外线治疗仪的照射距离设置为16 ~19 cm,将照射温度设置为39℃,将照射功率设置为32 mW / cm²。30 min/ 次,1 次/ d,连续治疗2 周。4)治疗结束后,使用浓度为0.5% 的碘伏对感染创面进行消毒并用无菌棉签将感染创面的碘伏擦拭干净后,用阿米卡星冲洗创面,最后用干燥无菌的纱布对感染创口进行覆盖包扎。
对比两组患者创面结痂的时间、创面有肉芽生长的时间、创面愈合的时间、换药的次数及临床疗效。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治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创面完全愈合)、显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创面结痂,其创面的面积缩小且无渗出液)、有效(接受治疗后,患者的创面可见新鲜的肉芽组织且渗出液明显减少)及无效(接受治疗后,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且其创面的面积扩大,其创面的感染程度加深,其渗出液增多)四个等级。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 总例数×100%。
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 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创面结痂的时间、创面有肉芽生长的时间及创面愈合的时间均更短,其换药次数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创面结痂、有肉芽生长和愈合的时间及换药次数的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创面结痂、有肉芽生长和愈合的时间及换药次数的对比(± s)
组别 例数创面有肉芽生长时间(d)创面结痂时间(d)创面愈合时间(d)换药次数(次)对照组 25 3.1±1.2 13.20±5.7 22.7±5.6 46±13观察组 25 2.4±0.5 6.5±0.8 15.6±3.2 25±6
接受治疗后,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例)]
中心静脉导管是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血管通路之一。临床上常使用涤纶套中心静脉置管术为患者进行置管,通过将导管自身的涤纶套与皮下组织相黏连来封闭导管入口至中心静脉的缝隙,同时也使该导管固定得更加牢固。涤纶套位于锁骨附近,因锁骨附近的皮肤比较娇嫩,受衣物摩擦等因素的影响,患者易发生深静脉置管隧道感染。随着感染程度的不断加深,患者涤纶套附近的皮肤组织可发生溃烂,进而影响其临床疗效。长期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易出现体质较弱、皮肤老化、皮下脂肪减少及免疫功能低下等现象。上述现象可加重患者涤纶套附近皮肤组织的感染溃烂程度,进而可影响其治疗进程,增加其经济负担。为此,临床上需为发生深静脉置管隧道感染的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以免延误其病情。远红外线是一种具有强热作用的电磁波。远红外线被人体组织吸收后,可引起机体内原子和分子的震动,提高皮下深层温度,促进局部皮肤组织的微循环,进而可加速新鲜肉芽组织的分裂。使用阿米卡星冲洗创面可起到消炎的作用,并为创面提供湿润、恒温的环境,促进毛细血管的生成,加快创面的愈合速度。为避免患者发生二次深静脉置管隧道感染,临床上在对其进行血液透析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深静脉置管隧道感染常见的感染类型包括出口感染、隧道感染、导管相关性菌血症等。为降低患者发生上述感染,临床医生在对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在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前,需用碘伏反复对感染创口进行消毒(消毒次数>3 次),及时清除深静脉置管口周围的渗出液及血痂,并用无菌纱布进行覆盖固定。治疗结束后,需再次使用碘伏对深静脉置管口进行消毒。及时丢弃使用过的无菌注射器,不可进行重复使用[3]。2)治疗结束后,需使用新的肝素帽进行封管,并用无菌纱布将导管固定。及时清理导管出口处的渗出液,根据渗液量调整对导管出口周围皮肤的消毒频次。随时保持患者置管口及导管出口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必要时可对其使用抗生素进行消炎治疗。患者创面的感染程度在使用阿米卡星进行冲洗及加大换药频率的情况下仍未见好转,需对其进行拔管处理,以免其病情加重。3)在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前,需先确定其管道是否堵塞。若导管的管道发生阻塞,可将溶栓剂置入管道中并停留30 min。然后使用5 m1 的无菌注射器轻轻回抽,若回抽血流通畅,则表示溶栓成功,可对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若无菌注射器回抽血流不通畅,则需重复以上操作直至深静脉置管通畅。4)导管脱落也可导致患者发生深静脉置管隧道感染。导致导管脱落的原因主要包括患者皮下脂肪较少、上半身动作幅度过大或受外力影响等。为此,临床医生需告知患者避免发生导管脱落的方法及发生导管脱落后的紧急处理方法,以降低其发生感染的风险。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用阿米卡星局部冲洗联合远红外线照射疗法对并发深静脉置管隧道感染的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加快其创面的愈合速度,减少其换药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