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婷
(遵义医科大学,贵州 遵义 563000)
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革创新,如何实现资金合理配置利用,需要高校提高对其认知和重视,完善配套制度体系。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深化下,推行国库集中支付便于改善传统财务管理制度缺陷和不足,进一步加强对财政的监管控制,资金支出规范有序,提升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促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研究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便于积累工作经验,持续推陈出新,为后续相关工作提供支持与参考。
高校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基于现代化技术手段来构建科学合理的资金支出管理系统,相较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可以实现高校的资金支出计划全面监管和审核,并反馈学校上报的资金支付信息,在全方位监管控制下,最大程度上规避不合理资金支出。通过此种方式,在改善以往高校挪用和挤占资金方面有着积极作用,最大程度上提升资金运作效率,保障资金配置安全[1]。
图1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直接关乎到资金配置,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未来发展方向。高校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下,不再将财政资金下拨到高校,而是财政部门审核后的预算编制计划,分别推行财政授权支付以及财政直接支付方式,合理配置资金,不允许随意改变资金用途。推动预算资金申请和拨付关系规范化,摒弃以往的事后监督模式,推行事中监督模式,全面落实有预算才有支出的规定。此种方式,可以弥补以往粗放管理模式的不足,切实提升预算执行有效性,规避不必要资金支出,提升资金利用效率[2]。
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重要内容,在具体工作中不可避免暴露出一系列财务风险,具体表现为支付能力风险和偿债能力风险。而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构建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只允许一个零余额账户,将高校银行账户及时归档,动态管理银行账户,包括账户的开户、撤销等全过程。此种方式,便于从源头上消除胡乱开户的问题,降低贷款滥用可能性,最大程度上消除财务风险。
国库集中支付下,高校财务管理实践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则是项目支出滞后问题。项目前期立项阶段需要做好准备工作,工作量大,而在现有体制下,项目经费下达滞后,经常出现项目预算下达前已经有支出,不得不用其他资金垫付[3]。其中当属科研经费为主,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前,学校实拨资金自行调整即可,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后,不允许朝着同名称账户划拨资金,这就造成了原本需要大量垫付的资金存储在零余额账户中,对其他项目正常展开带来不良影响。与此同时,具体工作中需要用款额度下达后才可以执行项目经费,通过项目资金的全面监管和控制,额度在每年年末收回,项目执行中由于前期等待消耗大量的时间,一定程度上阻碍后续工作顺利展开,后期为了规避剩余额度收回消耗资金,不可避免影响到经费的使用效果。部分项目提前垫付资金,项目预算额度下达后将垫款项目罗列在该项目额度支付垫付数额,最终出现预算项目和具体执行相悖的情况[4]。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施行后,高校的资金使用权受限力度不断增加,开始朝着财政部门集中掌控,所有资金纳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范畴,需要设立统一账户下分类账户配置使用。此种方式,便于改善以往自主开设账户的模式,这种模式不可避免造成学校沉淀资金减少,还会弱化学校的筹资能力,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于高校批复的用款计划,经过相关部门审批通过后,依据实际情况选择财政授权支付或是财政直接支付形式划拨资金。部门预算有一定的不确定性特点,不可避免地阻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规范落实执行。如,年度部门预算是在前一年上报,高校招生计划需要预算年度招生前批复,因此收费期间有很多超出预算收入情况,预算执行中需要动态调整[5]。而高校无法随意调整预算以及改变资金用途,而特殊情况下部门允许调整但时间滞后,经常出现预算计划和执行中存在差异的情况。
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关要求,零余额账户资金不允许违背规定向上级主管单位划拨资金,也无法向其他同类账户转移,一定程度上增加账户资金划拨与核算难度。结合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关要求,关于银行存款支付或是电汇凭证等填单,需要完整、规范填写相关账户信息,最大程度上保障账户资金安全。但是,由于手续繁琐,不可避免地降低工作量,影响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
为了顺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相关要求,有效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应结合相关规定来规范化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预算渠道不允许随意改变。部分预算有支出,但是无预算、无支出,除非特殊情况不允许动态调整,因此需要提升预算编制质量[6]。关于部门预算编制和管理工作,需要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全面落实到实处,指导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展开,资金支付业务规范有序。构建完善的预算定额与指标体系,选择合适方法进一步细化预算项目内容,确保预算编制更具实用性和前瞻性,实现资金合理配置利用同时,最大程度上规避资金缺口问题出现[7]。因此,应积极扩大教育宣传,加强相关部门沟通协作,预算基础数据精准、可靠、全面,并制定科学合理的预算定额与支出标准,资金利用更具计划性[8]。同时,严格遵循部门预算配置资金,提升资金利用计划性,定期上报给相关部门,依据年度上报计划编制中长期资金预算。通过此种方式,便于学校资金优化配置,提前估算可能出现的事项,做好应急预案,合理配置资金,有效规避资金支付风险。
充分契合高等院校实际情况,编制切实可行的定额标准体系,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部门预算和会计核算紧密衔接,规范有序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针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寻找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方法,包括会计核算方法、预算管理方法、财务管理方法和内控管理制度等,优化财务管理流程,事前、事中监督下,切实提升预算资金执行有效性,对于资金利用率提升具有积极作用[9]。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下,针对高校筹资能力弱这一问题,国家应进一步给予政策支持,首先是审批手续精简化,赋予学校资金自主支配权和使用权,调动学校筹资积极性,对特色专业、特色学科给予更大力度和更大支配空间的资金支持。其次,搭建校企结合、银校结合平台,引入社会资金,为高校教育、高校科研发展提供多渠道、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选择,保障教育科研事业的持续、稳定、高效发展,避免高校资金链断裂情况出现。切实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效率,强化高校整体的筹资能力。
为了改善高校筹资难度较大的问题,应充分考虑高校实际情况,调整零余额账户规定,适当的给予政策倾向和支持,财政资金归还提前垫付的自有资金,或是零余额账户划拨资金到二级独立核算账户,优化资金配置的同时,全方位保障财务资金安全。综合考量高校财务管理需要,加深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内容和要求,构建合理的归垫机制,确保项目执行中资金合理配置与利用,有效维护高校的切身利益[10]。与此同时,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整合财务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借助网络即可实现国库集中支付资金报账支付,并具备财务系统、银行清算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跨平台连接,在全方位监管下,有效改善信息不对称情况,推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规范化发展。定期更新配套的计算机软件,实现财政资金支付全方面监管控制,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同时,助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深化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完善配套制度体系同时,加强相关部门交流协作,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同时,实现财政资金最优化配置,助力高等院校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