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栋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认知能力的重要科目,随着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进一步地推进,广大的语文教师不断注重核心素养在教学中发挥的作用,通过在语文学科中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能够全面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因此,文章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中以核心素养为方向进行教学进行了相关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有效地改进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够促进核心素养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语文教学
一、 引言
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语文科目作为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教学模式上一直不能得到非常有效地完善,因此探索一种有效的教学理念对于小学语文学科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随着当前素质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普及,众多的小学语文教师也正在进一步地意识到核心素养对于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掀起了一股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浪潮。
二、 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分析
(一)语文学科的特点不够突出
从当前总体的语文教学来看,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呈现出一个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家以及地方政府也先后通过一些教学的政策有效地推动教学的发展,这些政策使得小学语文的教学环境得到了很大程度改善。不过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依然有着各种各样的教学缺陷有待进一步地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实际上与语文这一学科性质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与其他的学科相比较,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积累所需要的时间是较长的,通过短期的语文教学很难让学生取得非常大的突破。此外,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一般都是通过课文的讲解为学生进行授课的,往往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为了进一步去突出语文学科的优势,语文教师应该能够从多个角度为学生渗透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可以有效地学习更多的知识。
(二)语文学科的实践空间非常有限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在课时方面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这使得一些实践课程的开展如同“无米之炊”。一方面,为了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学生在语文科目上的基本应试能力,一些语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通常都是倾向于在非常有限的教学课时里面为学生讲解更多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去将这些内容死记硬背下来。因此,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学生所拥有的实践空间变得更加有限,学生学习的知识内容得不到良好的实践,最终也不过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所以这样的教学效率是低效的,为了有效改变这样的教学现状,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就显得十分的关键,这就需要语文教师能够在实际的教学积累经验逐渐创新。
(三)教师缺乏对学生语文思维的培养
不同于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学科而言,语文学科抽象性较强,因此在实际的学习中学生经常通过自己的认知范围给一些学习的语文知识进行更加准确的定义。实际上,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内容复杂但是联系又非常紧密的环节,这些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结构,因此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很难将所有的语文知识点展开分析。例如,在学习某一篇文章的时候,对文章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把握不好的原因在于学生对于作者在文章中所采用的一些写作手法没有详细地了解,在文章感情认知的过程中学生就很难找到切入点进行分析,写作手法往往就是情感注入的一个主要的切入点。因此,为了能够进一步地提升小学生在语文科目学习的核心素养能力,那么语文教师应该能够在语文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三、 核心素养导向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将核心素养理念渗透到课堂教学里面
单单依靠理论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想要将核心素养的理念有效地渗透到教学中来,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理论的研究上,应该能够进一步地通过课堂教学将理念体现出来。在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时候,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认知能力以及知识的理解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语文教师就应该有效地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不但将语文核心素养的理念展现出来,在开展实际的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有效地通过课堂教学为依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在开展教学时应该始终将核心素养培养观念作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文的学习一般都体现在写作、表达、阅读等几个方向,因此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时,可以从这几个角度入手进行教学。而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语文知识的传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能力将这些语文知识内化,并且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将这些知识灵活地应用。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能进一步地帮助学生不断地去细化语文课本中出现的主要学习内容。例如,在学习《蜜蜂》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蜜蜂怎样筑巢、怎样采蜜、怎样繁殖等给学生渗透勤劳、合作等精神,引导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通过勤劳的精神指引自己进一步地学习,通过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与同学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能够很好地将核心素养渗透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到知识并内化。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情感进行感知,对作者应用到的一些叙述手法以及修辞手法进行深入地学习,通过对这些方面的学习能够使得学生进行更加细致的情感体验,最终以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理解中提炼出更多的精华。
(二)以核心素养理念为导向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语文教师应该能够明白“欲速则不达”。因此,为了能够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核心素养的渗透。例如,在学习《彩虹》这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带上画笔,在课堂中画彩虹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通过画画的形式还可以提升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带着更大的乐趣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这些小的实践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地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结构与实际联系起来进行记忆,这样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此外,在现阶段的教学模式里面,学生的实践空间被压缩到很小的范围内,因此,学生能够进行实践的机会是比较少的。所以,语文教师应该能够将实践的空间还给学生,从而开展更多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琥珀》这节课时,语文教师可以找到一些松脂、小花、小草等物品让学生能够亲手制作一些琥珀,同时语文教师应该能够保障学生操作的安全性,在旁边对學生进行科学的指导。另外,在讲解《木笛》时,教师可以教学生一些制作简单口哨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就能够带着兴趣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这些动手性的实践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同时也为语文课程的开展添加了更大的活力,学生在这种轻松欢乐的学习环境下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