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建筑代表人物魏春雨新地域主义设计理念探析

2021-05-26 08:25WuWeiRenShi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4期
关键词:春雨主义融合

■吴 卫,任 师 Wu Wei & Ren Shi

(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012)

现阶段建筑领域呈现多元化发展,建筑的建造应利用现代科技的成果,结合未来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尊重并选择性地吸收我国优秀传统建筑以及地域文化,加以创新和融合,以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契合点。

1 背景

当今世界建筑正处于一个多元自由、兼容并包的时代,一方面,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内部分建筑师盲目崇外、脱离我国实情,对我国的本土传统文化形成了较大的冲击,以至于我国具有传统文化地域特色的建筑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当今我国社会正处在一个现代化转型的阶段,伴随着城镇化的进程,祖辈留下的建筑被拆的面目全非,被千篇一律的现代城市建筑所代替,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使得我国建筑缺乏了中国风貌,没有了城市文化的厚重感。在此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影响下,建筑设计领域的各种方法、技术、观念也不断涌现,建筑师的设计创作也受到影响,出现了价值取向混乱、创作形式激进等问题[1]。

建筑是一个地域的产物,它受其所在地域的自然地理条件限制,不同自然地理条件造就出的建筑形式特征都有所不同。随着全球化以及城市化的发展,“新地域主义”顺应时代的需要蓬勃发展。新地域主义是对全球化趋同的一种反抗,也是对现代建筑造成的城市同质化的一种抵抗[2]。新地域主义从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自然条件以及风俗文化中寻求灵感并加以实施,在功能与构造上依然遵循现代标准,并同时吸收借鉴优秀的国际建筑设计思想,在现代建筑中体现出具体的地域特征。立足于当地,借助当地的环境因素、地理地貌、气候特点,借助地方材料并吸收当代的技术来实现,在形式上部分吸收传统地方元素[3]。在地域场景中彰显现代建筑的精神,寻求地方性与全球化的一种契合和平衡。

在全球化大潮之中,面对中国建筑的同质化倾向,一部分人很早便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湖南大学的魏春雨教授便是其中之一。魏春雨推崇新地域主义设计,并努力寻找地域传统文化与时代发展的契合点,探索具有地方特质的当代建筑语义的表达。现以其设计的建筑作品为例,解析魏春雨在建筑设计中关于新地域主义的设计理念。

■图1 田汉文化园反弧拱形屋顶

■图2 被绿荫覆盖的中国书院博物院

■图3 中国书院博物馆屋顶

■图4 张家界博物馆细节图

2 魏春雨简介

魏春雨(1963~),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长于山东、河南,学习和工作在湖南。魏春雨从小就爱好绘画,由于热爱艺术他选择了湖南大学就读建筑设计专业,其本科及硕士均毕业于湖南大学,2001年考入东南大学城市建筑研究所攻读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博士学位。魏春雨既是一名建筑大师也是一名设计教育家。他在湖南求学、生活、工作将近40年,在湖南落地生根,教书育人[4]。魏春雨教授曾任湖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还担任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二届、十三届理事会理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指委建筑学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湖南省设计艺术家协会主席等学术兼职。其2009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二十周年杰出设计师、2012年获中国建筑学会“当代中国百名建筑师”等荣誉称号。

魏春雨成立了“地方工作室”,“地”即“土”也,寓意本土、自然,还有基层之意,“方”是人为之形,强调人工,“地方”亦暗含本土、自然和人工相结合之意。魏春雨工作室多年来致力于新地域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持续关注建筑与城市中的复合界面研究及其地域场所的表达[5]。他设计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建筑作品,如中国书院博物馆获得了2016WA中国建筑成就奖、谢子龙艺术馆荣获2019年亚洲建筑师协会建筑金奖、田汉文化园荣获了2019年建日筑闻中国建筑年度大奖冠军等。魏春雨推崇新地域主义,提取地域性建筑优秀元素引入至现代建筑中去,将建筑的地域性与现代性进行融合,力求探索出一条根植于地域的现代建筑创作之路[5]。

3 魏春雨新地域主义设计理念探析

魏春雨设计的建筑在新地域主义设计理念中体现出“地域融合即彰显地域精神”“自然而然即与自然融合共生”“因地制材即优先地域性材料”等三个特点。在“地域融合”方面,他因地制宜将建筑与地域融合,彰显地域文化精神、赋予地方归属感;“自然而然”方面,他寻求建筑与当地自然环境更加协调的建筑关系,建筑与自然相辅相成;“因地制材”方面,他优先选取原住地的建筑材料加以多元化的处理手法,对建筑的地域性进行了更好的诠释。

3.1 地域融合——彰显地域的精神

“地域”是建筑建造时不可避免需要考虑的因素,不同地区建筑都会受其地貌、气候的影响以及制约。湖南是魏春雨新地域主义设计的试验场,湖南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受湖湘文化及地方习俗浸染较重。因此就需要因地制宜,将地域的地形风貌、传统文化建筑融合在建筑当中,彰显出地域文化的场所精神。以当地的传统文化形式和建筑语汇为根基,提取所需的设计元素,加以诠释,继而创造出传统性与时代性能够相互和谐共生的建筑形式。

建筑的走向与地形的融合是魏春雨追求的新地方主义设计理念之一。如湖南工业大学音乐学院所处的环境是一块三面环绕的丘陵地形,建筑的设计延续了此起彼伏的自然形态。学院办公区作为整个建筑的起点,以斜坡种植屋面和台阶从地形之中升起,依次串接教学区和琴房实践区两个部分,呈“S”形布局[6]。这样具有韵律的设计布局是对其所在自然地形的融合与延续,也体现出音乐建筑所需要表达出的节奏感、韵律感[7]。

与传统建筑结构有效地结合,来实现与地域文化的共鸣。湖南地区受文化历史以及自然风貌的影响,传统建筑更具地域性,如湖南传统民居常用的天井建筑结构等。魏春雨将这些湖南传统建筑空间元素,融入当代的建筑中去,以达到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田汉文化园的艺术学院采用了天井的建筑结构,屋顶表现为反弧拱形(图1),两者巧妙结合。天井具有通风、采光的基本功能,艺术学院巨大的天井将室外的田园风光导入进来,给人一种情景归属感和对自然的亲近之感。

建筑与地域的融合,要因地制宜,吸取传统建筑中的精华元素融入当代建筑设计中去,但并不是对传统建筑结构的照搬照抄。遵循自然环境规律,对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为了彰显出地域文化精神,赋予建筑以场所感及归属感。

3.2 自然而然——与自然融合共生

地域性建筑也可以说是人与自然理想化的对话交流,需要我们主动把握自然环境,尊重自然、利用自然。魏春雨在设计创作时将自然生态的多样性融入建筑中,使建筑与自然融合共生,强调天人合一,创造出建筑空间的可持续性。

湖南常德三馆的设计,由于“三分丘岗、两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的地貌特征,使得该项目基地周边呈现出浅丘、湖泊以及湿地的形态。在建筑的创作中不应将建筑独立出来,要兼顾处理自然环境,要自然而然,因此常德三馆的建筑原型主要是以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为基础。魏春雨在常德三馆建筑形态的设计中采用了较多折线形式,来应对湖泊、湿地多变的自然形态。将建筑体量进行分割变形,形成一种与自然景观相融合的形态[8]。

另外在中国书院博物馆以及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设计中,都受到了树木的制约。中国书院博物馆设立在岳麓书院南侧,为保留基地北侧的古树,建筑布局采取了由北往南的行列式布局[9]。书院博物馆建筑大多被绿荫所覆盖(图2),将其隐匿在麓山之中,融入自然之中,实现自然而然,也达到了和书院环境相协调的目的。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则是围绕原有树木而建,并使大树面向岳麓山,将它还给自然。因树而生的建筑,体现出了魏春雨对自然、对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之感。

美国现代建筑大师赖特(Frank Lloyd Wright)说过“建筑应该是自然的,要成为自然的一部分。”在建筑建造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建筑的外部自然环境以及建筑本身的基本情况,魏春雨在能保证建筑基本需求及功能的前提下,充分给予自然以尊重,能够以特别的建筑形式寻求与当地自然环境更加协调的共生关系[10]。

3.3 因地制材——优先地域性材料

建筑材料的选取对建筑的基础功能以及建筑风格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地域性建筑对于材料选取想要体现出地域性,就需要提取传统建筑、技术中仍适用的元素,优先原住地的材料,并融入当代建筑的设计以符合当代人对建筑的功能以及审美的需求。魏春雨的建筑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了因地制材的新地域主义用材方针。

中国书院博物馆建造时定位为岳麓书院的“从属”地位,因而在建筑材料、形式的选取上与岳麓书院传统建筑要相和谐。博物馆的屋顶采用了陶杆瓦当及木质构架水平分割的手法,取代了传统书院建筑屋顶的小青瓦的形式,陶与瓦皆源自泥土,质地一致(图3)。屋顶深棕色陶杆虚实间隔有序排列,形成的光影相对变得柔和,与瓦当的阴影异曲同工。中国书院博物馆在材质以及细节构成上进行了创新处理,以达到与传统建筑异质同构的效果。为了凸显“配角”的地位,墙面材料选择了清水混凝土,具有清素之感。立面落地窗的构造采用了水平木构,取代了铝合金的玻璃分割,这样可以消解大玻璃过于冰冷和反光的坚硬质感,同时木构也具有古建筑构成的意向。中国书院博物馆的屋顶、墙面以及窗户等材料的设计选取都顾及到原来材质的属性,优先考虑原住地的材料及结构。

魏春雨认为新地域主义建筑要首先考虑当地的建材资源,即便是当地建材资源有限,也要通过新颖的建筑手法和形式能够达到异质同构的效果。张家界以山与石为主要风貌,张家界博物馆的设计选择了石材作为建筑材质,与地域风貌形成一定的关联性。将石材利用机器拉毛、人工剁斧的手法进行处理,坚硬的石材、粗犷的表现手法体现了当地硬朗质朴的民风(图4)。不难发现,有时选取当地建筑材料并加以新颖的表现形式,能更明显地体现出建筑的地域性特征。

4 结语

新地域主义顺应时代而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可挡,地域文化源远流长须继承。魏春雨将新地域主义贯穿其建筑设计当中即与地域巧妙融合,因地制宜,遵循自然生态,将传统建筑空间元素融入当代的建筑中去,赋予了当代建筑场所感及归属感;与自然融合共生,在满足建筑基本需求及功能的前提下,充分给予自然尊重,将自然生态的多样性融入建筑当中;与地域材质同构,因地制材,选取当地建材以及利用新型当代建筑材料加以新颖的表现形式,可达到与地方传统建筑异质同构的效果。

新地域主义没有固定的模式,魏春雨根据建筑所处的地域环境通过不同的手法将其表现出来,呈现出了各不相同的建筑风貌。回归自然,利用自然,深层次地去表现出特定的地域场所精神。新地域主义是现代建筑地域化的新出口,探析魏春雨在建筑设计中新地域主义设计理念的应用,推动我国建筑在新地域主义中的实践与探索,创造出符合当代大众需求的中国风貌建筑。

猜你喜欢
春雨主义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写意主义
《融合》
春雨
近光灯主义
春雨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