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玲
近年来, 因个人饮食习惯与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糖尿病发病率逐渐上升,在其他科室就诊住院的糖尿病患者也逐渐增加,其中非内分泌科住院患者占10%[1],因此,必须提高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2]。研究显示[3],通过高质量护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与患者的依从性,并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我院以质量理论家-戴明(Deming)提出的质量持续改进理论及Donabedian 质量三维理论为指导,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使全院护理质量管理有据可依,从而提高全院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
本院现展开床位2000 余张,护士1000 余人,共55 个护理单元。从2018年1月起,采用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51 个护理单元(除急诊、手术室、供应室、门诊部)进行检查和监督,其中每单元抽取2 名护士,共102 人,所有护士均为女性,年龄32.48±7.46 岁;职称:初级71 人,中级22 人,高级9 人;学历:本科88 人,专科11 人,中专3 人。每季度对护理单元中的联络护士进行糖尿病相关技能操作与理论知识的培训,各科室护士的培训工作由联络护士负责,但没有建立完善的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仅对联络护士进行糖尿病相关技能操作与理论知识考核。
实施前,考核与检查51 个护理单元的糖尿病护理质量,根据医院目前的工作模式与条件,以质量理论家-戴明(Deming)提出的质量持续改进理论[4]及Donabedian 质量三维理论[5]为指导,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并成立核心讨论小组(由2 名内分泌科护理骨干、1 名护理部主任、3名联络护士骨干、5 名糖尿病专科护士组成),同时对各项指标体系的计算方法与内涵进行分析,通过3 轮讨论,核心讨论小组对评价体系内容与评价方法进行修改,最终确立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由3 项指标与指标内涵及评价要素组成,见表1。通过体系内容对专科护理质量制定考核标准,将标准内容制成考核表,并制定操作考核标准:胰岛素注射操作与血糖监测技术、糖尿病相关知识考卷、专科用药知识、专科培训、专科手册记录、血糖仪管理。
1.3.1 明确联络护士工作职责评价指标建立后,对院内所有糖尿病联络护士统一培训,讲解专科护理质控方案中各项指标的含义、数据收集方式及记录要求;每月由联络护士负责根据质量评价标准实施科内一级质控,记录于工作手册上中。同时,联络护士每月须对所有科室的血糖仪进行一次检查(包括是否分组固定使用、插口是否清洁等),对负责科内所有血糖仪进行室内质量控制,并在工作手册上详细记录;对以往的培训与宣教模式进行改变,每个季度联络护士至少组织科内护士及科内糖尿病患者进行一次糖尿病专科知识培训及知识宣教。
表1 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1.3.2 建立专科质控小组根据各片区把全院糖尿病联络护士分为5 个小组,选出5 名小组长,质控小组由质控小组长、专科护士与专科骨干成员组成;根据指标评价标准,每季度对51 个护理单元中的护士(每单元抽取2 名护士)进行糖尿病专科护理操作与理论知识考核。如组织质控小组每季度对各护理单元中血糖仪管理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主要包括:有无开展血糖仪室内质控工作,有无分组固定使用,插口是否清洁,每季度联络护士对科内护士及患者的培训和宣教是否≥1 次,工作手册记录是否完整等;质控小组每季度对各个护理单元中抽查的102 名护士进行分批考核(考核内容为相关理论知识、血糖仪监测及胰岛素注射实践操作)。
1.3.3 制定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每个季度末实施质量评估,组织所有联络护士开展一次工作会议,及时反馈质控检查结果,并对评估中发现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最后由专科小组制订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实施→评价→反馈→再评价的方式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如:针对少数考核不合格的护士,加强血糖仪监测操作与胰岛素注射操作培训,直至考核通过;针对各科室中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宣教问题(宣教不规范与针对性不强) ,通过制定标准宣教课件,发放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手册与工具,组织联络护士培训学习,完成学习后在回内科组织护士学习。将所有指导手册整理制作成册,包含:口服降糖药服用指导手册、胰岛素使用与保存指导手册、常用胰岛素类型及使用指导手册、糖尿病患者运动与饮食指导手册、血糖仪监测操作技术指导手册、胰岛素注射操作规范手册6 项,将上述工具运用于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与科内护士培训中。最后以PDCA 循环模式将优化问题的过程系统化与条理化[6],并将优化后的方案在医院推广应用。
比较实施前与实施后1 个季度、2 个季度、3 个季度、1年全院护士的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技能达标率、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51 个护理单元每季度须进行一次考核(每科室抽取2 名护士)。①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率=掌握人数/总人数×100%。②护士培训落实率=该季度有培训记录病区/抽查总病区×100%(每季度抽查18 个病区,合格标准: 数据完整并及时做好培训记录)。③降糖药物知识掌握率=掌握降糖药使用患者例数/抽查总例数×100%(院内各病房中若有糖尿病患者则抽查1 人,合格标准:患者正确答出使用中的降糖药名称、服用方法与时间)。④血糖仪管理合格率=分组固定使用台数/总台数×100%(合格标准:≥2 台血糖仪贴有编码并固定组别使用)。⑤血糖仪试纸条插槽清洁率=清洁合格台数/抽查总台数×100%。⑥联络护士工作手册合格率=合格手册数/总抽查手册数×100%(每次抽查18 本,合格标准:资料完整且按标准记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趋势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实施后,护士糖尿病理论知识、血糖监测操作技术及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率均逐渐提升(P<0.05),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护士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率比较
实施后,护士培训落实率、降糖药物知识掌握率、血糖仪管理合格率、血糖仪试纸条插槽清洁率及联络护士工作手册合格率相较实施前均逐渐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实施前后各科室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合格率比较
现状分析显示[7],目前绝大多数医院非内分泌科护士缺乏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护理操作技能与胰岛素注射技术等相关专业问题,对此,应加强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相关理论知识、护理操作及注射技能 。本研究显示,实施前院内所有非内分泌科护士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率均<90%,安秀丽等[8]研究表明,规范非内分泌科护士的胰岛素注射技能与护理操作,能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本研究通过改变糖尿病专科小组既往的模式,将医院各个层级护士全部作为培训考核对象。通过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制定了标准化流程及制度,联络护士以此为据对科内护士进行培训,其糖尿病理论知识、血糖监测操作技术、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率均逐渐提升(P<0.05)。同时,目前大多数血糖管理工作由联络护士去完成,且血糖管理效果评价也以联络护士为主[9],本研究将培训及考核范围扩大,并提出非联络护士存在的不足,为保证各科室与各层级护士护理行为一致,制定了6 项糖尿病护理知识手册,确保全院糖尿病与高血糖患者都能得到最优质与专业的护理体验。李蓓等[10]与陆晔等[11]研究也表明,对非内分泌科护士进行规范培训,可有效提高其糖尿病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率,通过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全院糖尿病患者同质化护理。
李冰[12]提出,护理质量体系是评价与测定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我院未实施质量评价前,仅对联络护士进行培训,再由联络护士对科内其他护士进行培训,但科内执行不全面,并且各科室对血糖仪的管理不统一、对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宣教与指导不规范。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项目研究小组通过相关理论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为了能更清晰直观地发现质量问题所在与明确质量管理方向,对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内容进行了一定分解,如“血糖仪管理不规范”分解为“血糖仪试纸条插槽清洁率、血糖仪管理合格率、血糖仪室内质控科室参与率和血糖仪室间质量评估科室参与率”,“科内护士培训不合格”分解为“联络护士培训落实率、降糖药物给药正确率、胰岛素与血糖监测相关知识掌握率、血糖监测操作合格率、胰岛素注射操作合格率、联络护士工作手册合格率”,通过分解转化,质量问题一目了然,管理方向更清晰。本研究显示,通过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质控后,各科室护士培训落实率、降糖药物知识掌握率、血糖仪管理合格率、血糖仪试纸条插槽清洁率与联络护士工作手册合格率均逐渐提升(P<0.05)。此外,通过标准化指标,护理人员可以轻易找出关键问题,不断改进护理质量,针对全院存在的各种护理问题制订质量改进方案,包括对院内联络护士培训与考核、血糖仪管理、糖尿病联络护士工作手册及患者胰岛素笔管理等进行规范;同时确立了联络护士的工作职责与目标,在日常一二级质量控制过程中,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与评价,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构建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对医院各病区糖尿病专科护理质量进行持续改进及同质化,结果显示院内各科室糖尿病患者相关知识与技能掌握率、护士培训落实率、降糖药物知识掌握率、血糖仪管理合格率、血糖仪试纸条插槽清洁率与联络护士工作手册合格率均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