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贲门失弛缓症是指在吞咽后因食管未蠕动且贲门括约肌驰援不良等原因导致的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1],主要临床表现为吞咽障碍、反流及呕吐。目前临床上以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POEM)作为该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即通过经口内镜,于患者食管黏膜层及固有肌层之间建立隧道,进而对患者食管下括约肌进行切除治疗,改善患者症状[2]。李雪等[3]研究指出,部分患者在进行POEM 治疗后出现气肿、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及日常生活。杨凤等[4]研究指出,在术后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能够有效弥补常规护理中的薄弱环节,同时能够通过提高护理工作的针对性及系统性,避免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时间。本研究探讨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术后综合护理对患者的影响。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3月进行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42 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条件:患者症状及胃镜、食管测压等检查结果,符合贲门失弛缓症相应标准[5];患者符合POEM 治疗指征;认知功能及沟通能力正常,能够配合相应护理措施;免疫功能正常;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排除条件:伴有凝血功能异常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伴有严重意识障碍或精神类疾病;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因其他原因导致吞咽困难。按照患者性别、年龄、病程、Inoue 分级组间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1 例。对照组中男11 例,女10 例;平均年龄44.79±2.98 岁;平均病程4.25±1.64年。Inoue 分级:中度18 例,重度3 例。观察组中男12 例,女9 例;平均年龄45.53±2.46 岁;平均病程4.03±1.79年。Inoue 分级:中度17 例,重度4 例。两组患者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
1.2.1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①术前护理,术前健康指导,告知患者治疗方法、术后常见并发症、术后注意事项;术前准备,术前1 d 通过胃镜冲洗患者食管,并清除食物残留。②术中护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协助医生完成相应操作。③术后护理, 生命体征监护,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引流管护理,按时对引流管情况及引流液进行观察,保证引流管通畅; 饮食干预,指导患者术后禁食5 d,采取静脉营养干预措施,之后逐步进食流食及半流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或难消化类食物; 运动干预,指导患者早期下床运动,并在患者干预后按时对患者进行体位干预及肢体按摩。
1.2.2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术后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体位干预:患者回到病房后,评估患者意识恢复情况,并帮助患者保持斜坡卧位,即将床头抬高30°~45°,以促进膈肌下降,同时维持患者良好的呼吸功能,并在患者睡眠时,帮助患者保持斜卧位,即将患者床头抬高15°~30°。
(2)胃肠减压护理:患者回到病房后,立即连接负压吸引袋,有效固定导管,并记录数值。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引流管通畅情况,避免发生引流管滑脱或插入过深等情况,同时观察引流液量及性质,如发现引流液呈咖啡色,则应采取措施避免手术切口慢性渗血等情况的发生;如引流液呈鲜红色,则应立即告知医务人员,并通过胃镜探查出血原因,同时采取止血措施。
(3)饮食护理:术后5 d 内对患者进行禁食、禁饮干预,通过静脉给予患者机体所需营养素,同时采取抑制胃酸及保护胃肠道黏膜的干预措施。术后第6 天,指导患者食用牛奶、果汁、豆浆或米汤等流食,并对食物进行适当加热,避免其对食管造成过度刺激;术后第9 天,给予患者适量温热面条或米粥;术后第3 周,对患者饮食情况进行观察,并逐步给予患者半流食及正常饮食,在饮食护理中,应避免患者因过早食用固体导致钛夹脱落等不良情况的发生。进食后2~3 h 指导患者保持坐位或斜卧位,以避免食物反流。
(4)并发症干预:①口腔干预,禁食期间保持患者口腔卫生清洁,鼓励患者按时刷牙及漱口,避免口腔中细菌下行导致手术切口受到污染,进而发生感染等并发症。②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及血氧监护,并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患者出现胸闷、呼吸加快或血氧饱和度降低等情况,应采取强化干预措施,避免食管穿孔等导致的气胸或纵膈气肿等并发症的发生。③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心慌、头晕、血压降低或心率加快等情况,如患者胃管引流液呈血红色,应立即采取措施探查出血点并采取止血措施。
(5)心理干预:术后评估患者心理状态,了解患者存在的负性情绪类型及程度,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疑虑,并通过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干预后常见并发症类型、术后干预措施等方式提高患者认识程度,进而改善患者因认知不足而产生的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通过提高患者家属对患者的关心程度及沟通频率,消除患者孤独感及无助感,同时提高患者对治疗及术后生活的信心;通过采取集体宣教及邀请以往治疗较好的患者进行经验分享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配合程度。
(6)随访干预:①恢复情况探查,包括通过胃镜对患者食管创面及贲门口恢复情况进行探查;通过钡餐了解患者食管腔扩张能力及贲门口通畅程度;通过食管测压了解患者食管动力水平。②按时随访,患者出院后,通过电话及上门随访等方式了解患者饮食结构,并了解患者是否伴有相应并发症,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纠正其错误的认知及行为。
(1)症状改善情况: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 周,采用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症状评分(Eckardt 评分)[6]对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进行评价,该量表包括吞咽困难、胸痛、食物反流及体质量减轻4 个维度,各维度评分为0~3 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症状越严重,且评分≤3 分表示治疗有效。
(2)生活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4 周,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表(GQOLI-74)[7]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躯体、社会、心理及角色4 个维度,各维度满分均为100 分,且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3)并发症: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两组患者Eckard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两组Eckardt 评分均下降,但观察组患者Eckardt 评分低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Eckardt 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患者术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气肿、感染及出血,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POEM 作为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主要方式,能够通过内镜方式切除病灶,达到改善患者症状的目的,该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及可行性也得到了相关学者的肯定,但由于患者发病部位位于上消化道,术后恢复速度较慢,加之其在术后常出现气肿、感染等并发症[8],因此在术后应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促进患者恢复速度及生活质量的提高。
Eckardt 评分作为评价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症状的重要评分[9],能够有效反映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Eckardt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 周后,观察组患者Eckardt 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表明采取综合干预能够切实改善患者症状,其原因包括:患者在治疗后所采取的体位干预、饮食干预等措施能够有效避免食物反流或因过早食用固体食物导致钛夹脱落等情况的发生,进而有助于促进患者症状的改善;由于患者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因此部分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影响对护理工作的依从性[10],而综合护理相比常规护理更加重视对患者负性情绪的管控,患者对护理工作依从性的提高,显著促进了其症状的改善。本次研究显示,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且患者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主要包括气肿、感染及出血,且观察组患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主要原因包括:杨春莲等[11]学者指出,常规护理中要求患者术后去枕平卧6 h,但随着麻醉技术的发展,目前已能够有效控制麻醉时间,多数患者在回到病房后即清醒,因此长时间去枕平卧可加重患者不适感,而采取斜坡卧位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感受[12]。由于术中需使用多枚金属钛夹对隧道入口进行封闭处理,因此在插入胃管时应在胃镜下进行操作,并避免力度过重,且在患者发生出血等症状时应首先考虑出血原因,进而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13]。由于患者切口位于食管及贲门处,而患者口腔唾液中携带大量细菌,因此通过加强对患者口腔卫生清洁,能够有效避免由此导致的感染。通过对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干预[14],能够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进而降低患者恢复期间受到的不良影响,达到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目的。通过定期开展上门随访,能够更为有效地掌握患者信息及生活习惯,进而对调整护理措施,纠正患者不良行为及认知[15],提高患者依从性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经口内镜下环形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实施术后综合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及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